:::
在《茱莉小姐》之中,史特林堡也以男女主角各自一段的「说梦」,呼应全剧的整体动线。(本刊资料室 提供)
经典解剖室 经典解剖室

现代主义的典范

史特林堡的《鬼魅奏鸣曲》(中)

史特林堡在创作表现主义戏剧时,把打击的目标放在方兴未艾的写实主义。从他著重人物三角关系的设计,我们可以体会到《鬼魅奏鸣曲》含带的后设旨趣。社会问题,对表现主义而言,只是问题的表象,艺术家的责任是一层一层地揭穿表象,进而直捣问题的核心:人的心灵。

史特林堡在创作表现主义戏剧时,把打击的目标放在方兴未艾的写实主义。从他著重人物三角关系的设计,我们可以体会到《鬼魅奏鸣曲》含带的后设旨趣。社会问题,对表现主义而言,只是问题的表象,艺术家的责任是一层一层地揭穿表象,进而直捣问题的核心:人的心灵。

早在《等待果陀》的作者贝克特提出「形式即是内容、内容即是形式」的观点之前,史特林堡已在《鬼魅奏鸣曲》达成了这项任务,而这个美学上的命题正是现代主义的主要特色之一。

上回,我已从音乐的角度论及此剧的结构(形式)如何亦步亦趋地呼应了传统奏鸣曲的样态,现在我拟从其他角度续谈它的组织。

剥洋葱的剧情结构

我们可以先从场景的安排著手。第一场发生在上校屋子外面的街道,从街道我们可以看到屋内的「圆厅」(Round Room),其左侧则是较为隐密的「风信子室」(Hyacinth Room)。第二场发生在圆厅内部,整场都可以看到纯洁的女孩(the Girl)端坐在风信子室。第三场已深入神秘的风信子室,而先前的圆厅仍依稀可见,但已退为辅景,如此场景的安排正如完成了「长驱直入」的戏剧动线:外部→内部→深处。这里舞台深度成立场的设计(既能由外看内,亦能由内看外)不单只是达成装饰的美感,它完全吻合全剧的内容:由表象切进实质。据此,屋子的外观有如人的身躯,圆厅有如人的内脏或意识,风信子室有如人的灵魂或潜意识。

我们也可以用「剥洋葱的手法」来讨论此剧的结构。从第一场到第三场,全剧的戏剧行动就是一道「剥洋葱」的过程:从表层剥到内里再剥到核心。第二场里有一段主戏正是这个过程的缩影。一旦汉莫老人进入上校的家中之后,他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拨去上校伪装的外壳。他剥去了上校屋主的身分、贵族的血统、军官的头衔、头上的假发、嘴上的假牙。类似此种以局部的结构来呼应整体结构的安排,在现代戏剧屡屡可见。在另一部经典之作《茱莉小姐》Miss Julie之中,史特林堡也以男女主角各自一段的「说梦」(女的提及她梦见她在梦中向下沈伦、男的则梦见他往上攀升)来呼应全剧的整体动线。

论者提及人物时常常将他们归类于内容。但是有位评家(名字忘了)曾经以溪流中的石头来说明形式与内容极难区分。她问读者:河中的石块到底是河的形式还是内容?明显的答案是石块既然为河中之物当然是内容。然而,既然石块影响河水的流向与速度,甚且影响河岸的形塑,它当然而可视为形式。同理,人物也是戏剧形式里的重要元素。

七个三角恋爱关系

在《娃娃之家》里,易卡生以数字2作为他设计人物的模式(一对夫妻的离异与一对旧情人的复合,带出时代感性的变迁对社会的冲击)。在《鬼魅奏鸣曲》里,史特林堡采用数字3作为人物设计的基调。仔细数来,全剧共有七个三角恋爱关系,几乎每个角色都牵扯在数个三角纠缠当中。先生在外偷情的同时太太也给他戴绿帽。更有意思的是,此剧以三角人物结构开场而以另一个三角人物结构收尾。第一场开始的三角构形是学生、老人、闺女的鬼魅;第三场结尾的三角构形是学生、厨师、女孩。前后两个三角有如框架似地将中段的其他三角构形包含其中。而且,前后有贴切的呼应:之前的老人与之后的厨师都属吸血鬼之类,而之前的闺女与之后的女孩都为易受吸血鬼残害的纯洁的象征。

现代戏剧有各种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它想要打败的假想敌。易卜生在写作《娃娃之家》时,他一心一意要打败风行已久的通俗剧,而史特林堡在创作表现主义戏剧时,他把打击的目标放在方兴未艾的写实主义。从他著重人物三角关系的设计,我们可以体会到《鬼魅奏鸣曲》含带的后设旨趣。照常理而言,写实主义偏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娃娃之家》即是一例。乍看之下,《鬼魅奏鸣曲》因刻划盘根错结的社会关系,所以颇有写实主义的风貌。然而,这就是全剧谐拟的所在:借由社会关系的处理,史特林堡意欲指出写实主义的局限。社会问题,对表现主义而言,只是问题的表象,艺术家的责任是一层一层地揭穿表象,进而直捣问题的核心:人的心灵。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为了达到打败写实主义的目的,史特林堡运用了奏鸣曲的结构(尤其是其不断变调的特色),运用了长驱直入的戏剧动线,运用了剥洋葱的手法等等。于是,我们看到史特林堡的一石二鸟,他既指出写实主义流于表象的著墨,且为表现主义戏剧树立了典范,强调改造人类的处境不在于解决社会问题,而在于洗涤人心。试如剧中木乃伊妆扮的阿美莉亚所言:「罪行与秘密把我们锁在一块。我们已然打破我们的约束,各走各的路子,一次再一次,但我们最后仍旧分不开。」只要人们仅顾著他的七情六欲,就永远无法达成像木乃伊那种无性无欲的境界。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处境有如风信子:花叶往上长,直指天星,是向上提升的力量;然而,它的底部永远根植泥土,是向下沈沦的拉扯。人的心灵面对四窜的情欲极难保持它意欲的纯净,正如女孩对学生的抱怨:人生的最大的苦劳就是「与尘土保持一段距离。」

从这个剧本我们见识到现代主义所追求的美学极致: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它丝丝入扣,完全没有杂质,没有「尘土」。可是,这种讲究纯粹的美学要求意味著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有什么样的政治性呢?且待下回分解。

 

文字|纪蔚然 师大英语系教授、编剧 

两厅院-微笑圣诞季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