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特的表演有别于一般人印象中的悬丝偶表演,没有布景,也不躲在布幕后面,而是与偶站在同一个舞台上,与偶互动演出。若用绘画来比方,他的作品不属于写实主义式的描绘,而像表现主义一样,恣意挥洒自己的观点;透过戏偶的色彩、造型、比例、材质特性来表现角色个性,并以独特幽默的表演节奏,让观众在悲欢交织的心情中,经历一趟难忘的人、偶生命交融之旅。
德国悬丝偶大师亚伯特.罗瑟《古斯塔夫的世界》
1月16日
幼狮艺文中心
如果说布袋戏艺术是十指能搬百万兵,悬丝偶的艺术就是长线能传千里情了。数年前在录影带中看到悬丝偶大师亚伯特.罗瑟(Albre-cht Roser)的表演,印象非常深刻,其中最著名的角色「小丑古斯塔夫」,极尽赖皮之能事,他摇头晃脑、陶醉的弹琴,嬉皮笑脸地向观众要掌声,每个动作都让人忍俊不住。在美国进修偶戏的两年里,两度有机会看到亚伯特现场表演,他微微的牵动细线,全场观众便为舞台上巨大的磁场所吸引,随著戏偶的心路历程或喜、或悲、或忧,仿佛历经了各种不同的人生。
亚伯特来自德国的斯图佳特市(Stuttgar-t),现年七十七岁的他仍不断创作和巡回表演。四十六年来他带著戏偶朋友们走遍天下,曾获得「世界偶戏协会」(UNIMA)「演出金牌奖」的殊荣。《古斯塔夫的世界》是亚伯特最为世人所知的演出,由十五个作品串连而成。每尊戏偶的设计制作都是亚伯特的心血结晶:〈另类圆舞曲〉中忽人形忽蜘蛛诡变的生物、〈西班牙风情画〉抽象风格的舞蹈,〈小丑喷奇的快乐追求〉中,喷奇自得其乐的圆胖脸颊及〈生命的阴暗面〉中摇风琴乞讨的残废老兵等,看一眼便让人难以忘怀。
亚伯特的表演有别于一般人印象中的悬丝偶表演,没有布景,他也不躱在布幕后面,而是与偶站在同一个舞台上,不时还与偶互动演出。他无意模仿自然,却诠释生命,若用绘画来比方,他的作品不属于写实主义式的描绘,而像表现主义一样,恣意挥洒自己的观点。他以犀利的眼光,解剖了人性,透过戏偶的色彩、造型、比例、材质特性来表现角色个性,并以独特幽默的表演节奏,留给观众自由想像和评断的空间,让观众在悲欢交织的心情中,经历一趟难忘的人、偶生命交融之旅。
人操作偶?偶操作人?
一般观念认为偶没有自由的意志,偶是由人来控制操纵。亚伯特以自己的经验提出相当不同的看法;亚伯特原本是雕刻家出身,回忆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战场中幸存的他只能有什么就做什么,制作戏偶不过是想要多接一些生意糊口。「我原本没有打算要表演的,是我的偶以祈求的眼光吿诉我他想要表演,于是我开始了表演生涯。」亚伯特望著自己刻出来小丑古斯塔夫,古斯塔夫对他说:我要演出!我要表演!被这股魔力唆使,竟踏上了演出之路,一演就是四十多年。
拿亚伯特工作的情形来说,他在制作偶时,一些是已经有想法的,一些是还没有什么特定想法的,但是他都会保留开放的空间。偶做好以后,他便带著偶到镜子前面帮偶「发现自我」,各种类型的音乐轮番响起,而偶便随著节奏与旋律,或沈重或轻佻的动起来,经过了长时间的实验,偶的个性就会慢慢的浮现,也越来越鲜明,最后表演者不过是帮助偶完成他舞台上的生命。
就技术层面来讲,每个偶都有其优点也有其限制,表演者必须了解每个偶的结构特性,才能谈操纵偶。就艺术层面上,偶一但完成,就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唯有了解他的个性,适性发展,才能达到人偶合一的境界。正是这背后的驱动力,使得亚伯特的戏偶角色充满了生命,一时之间,是亚伯特控制偶去做特定的动作,抑或是偶借由亚伯特之手完成自己的生命表现已无从分辨,也不用去解说,用「心」去看去感觉,成了观众最大的享受。
偶有灵魂吗?
「偶有没有灵魂?」看完〈花恋〉你会得到答案,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作品:小丑得到了一朶花,生命因此而美丽了起来,他欣喜地舞蹈著,赞颂花儿带给他的喜悦,没想到这时他又得到另一朶花,也是同样的美丽,一时间他著实难以下决定到底要选哪一朶,他努力的细看两朶花,希望能找出些端倪,却仍是犹豫不决,他越来越焦虑,游移在两朶花之间,最后精疲力竭而死。亚伯特放下操纵器,恭敬却无情地手像抓猫般拎起小丑的脖子下台,宣吿了小丑的死亡。
在一九九八及九九年的暑假,我参加了由亚伯特指导的「国际悬丝偶戏学苑」课程,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理念。亚伯特表示家人对于他从事偶戏不是十分赞同,〈花恋〉是他在父亲刚过世后,徬徨无助、抉择要不要继续从事偶戏的痛苦心境表现。透过小丑与花的象征,竟让我与他同样强烈的感受,一边看一边唤醒类似的心情记忆而感动流泪,谁说偶没有灵魂?
线越多越好吗?
中国传统悬丝傀儡表演一般都以线的多寡来判定演出的难度,不过线愈越多代表的或许是技巧性越高,却非艺术性越高。因为戏偶如果只为模仿真人便失去意义,而应是创作者取角色的精随而将其特色表达出来,亚伯特便主张以最精简的线,做最有效的运用,像是上述我最喜欢的作品〈花恋〉,是一个只有五条线的悬丝偶。
亚伯特的戏偶,每条线的位置都经过最严密的试验,并且利用杠杆原理将机关设计在操纵器上,所以亚伯特操作的动作做很小,而偶却能做出千变万化的姿态。犹记得他在示范操作《古》剧中〈斯图佳特的老奶奶〉中的戏偶的时候,得意地和我们说「看我的手!几乎一点也没动。」而老奶奶的两手却一上一下生动地织著毛衣。而〈鹳之晨操〉中优雅踱步的鹳鸟,其操纵器好似一部精密的仪器,据亚伯特说他花了许多年,才将之设计完成,达到「操纵器的一小步等于鹳鸟的一大步」。也因如此,观众很自然的会将视线焦点放在戏偶身上而非亚伯特的身上,当然他也就没有必要隐藏于幕后了。
创意要结合技巧,技巧需要创意
近年来,亚伯特除了不断创作和演出,也将许多时间投入教学,于每年暑假开设「国际悬丝偶戏学苑」。「创意需要技巧,技巧要结合创意」(Fantasy needs technique,technique meets fantasy)是学苑中的精神标语,也代表了亚伯特的创作理念。一般觉得悬丝偶是所有偶戏形式中最难学习的,亚伯特则透过「全世界最简单的悬丝偶」──绑了细绳的木球以及五条线的「丝巾基本偶」练习后,再让学员设计、制作、演出自己的偶,或是经由复制他的戏偶来学习,循序渐近。目前台湾已有五位学员接受过亚伯特的指导。
工作中的亚伯特,一丝不苟、每个细节都要求完美。私底下亚伯特则是个老顽童,一双慧黠的眼睛骨碌骨碌转的时候,就是他在想鬼点子了。对于周遭的一切事物,他永远保持好奇之心,犹记得他要我们观看陀螺的运转,每当陀螺转到底时一定会再反方向回转几圈,他神秘地说其中藏有玄机,要我们牢牢记得,此时亚伯特仿佛得道高僧的化身,对著似懂非懂的徒弟们点明禅机。
悬丝偶戏的复兴
在台湾,目前悬丝偶几乎只剩下宗教的功能,其长期在镇煞、驱鬼等仪式中的角色也造成一般人对悬丝偶又敬又怕的误解。在大陆悬丝偶也面临了外宾比本国人还能欣赏的情况。令人兴奋的,香港「明日剧团」及「国际偶戏协会大陆分会」在一月份安排大陆国宝级艺术家黄亦缺和亚伯特东西方两大「悬丝偶戏天王」面对面,他们将会观看对方的表演,并且在硏讨会上讨论东西方悬丝偶的差异,相信届时又会引起两位大师创作的火花。
亚伯特说:「剧场是人类最后一片净土。」如果说你不相信一尊二、三呎高的悬丝戏偶可以让你心中淌泪、让你笑痛肚皮,甚至让你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値,去看《古斯塔夫的世界》吧!
文字|郑嘉音 无独有偶工作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