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剧团将在五月份推出的新戏《大将春秋》,剧中敍述韩信对于功名的过度执迷,以及强烈的英雄本位主义,导致最后的悲剧结局。在传统老戏中曾处理过很多韩信和萧何的题材,而这次的新编剧本《大将春秋》则提供另一个视角,让观众体会英雄人物的心理状态。
国立国光剧团《大将春秋》
5月3日〜9日
国家戏剧院
以现代的思维、手法,处理传统的题材,一直是传统戏曲尝试的新方向。国光剧团即将推出的《大将春秋》亦是在这个理念下诞生的新作品,由江苏省群众艺术馆馆长金恩渠编剧、张义奎导演、以及国光的黄金三角:朱陆豪、唐文华、魏海敏领衔演出。剧中敍述韩信(朱陆豪饰)对于功名的过度执迷,以及强烈的英雄本位主义,导致最后的悲剧结局。传统老戏处理很多韩信和萧何的题材,而这次的新编剧本《大将春秋》则提供另一个视角,让观众体会英雄人物的心理状态。
揉和传统与现代的新表现
面对《大将春秋》,导演张义奎以「惶恐」两字形容自己的心境。一方面国光之前的强大制作《郑成功与台湾》在剧坛造成不小的旋风,另一方面,关于韩信、萧何的精采老戏亦为戏友所津津乐道。如何突破这两方面的「盛名」,再创造新的格局,对导演而言是相当大的挑战。张义奎将这出戏的风格设定为揉合传统与现代的新表现,希望能营造类似《曹操与杨修》的氛围,因此举凡灯光、音效、舞台设计都是在「传统中有新意」的大原则下进行,在编曲上也是用「以老改新」的模式进行。为了让诠释更精准,张义奎还飞到南京和编剧金恩渠讨论,在文本上做戏剧性的删修,让节奏更明快,舞台效果更丰富。对于演出的期许,张义奎自信一定能让观众一饱耳福,他希望观众在离开国家剧院时,能满足地说:「国光这出戏,真不错!」
好剧本难求
这次演出的剧本是陆委会于一九九五年「公开征选京剧剧本企划书」活动中,由来自海内外五十五件参选剧本里最后雀屛中选的得奖作品。人物的犹豫、猜忌、环境中的阴谋、夺权等等要素构成《大将春秋》的基调。面对如此多层次的剧本,导演和演员都大呼过瘾。饰演韩信的朱陆豪即表示,韩信这个角色的冲突性、内在的矛盾是一直吸引他要好好发挥的最大因素。在对这个剧本著迷之际,他不时感叹下一次看到好剧本,不知又是何年何月?面对国内京剧剧本的贫乏,朱陆豪感到忧心,现在的京剧生态并不是只要有好演员就好,所有的要素都要配合才能有一出好戏,他觉得最大的关键即在剧本,好的剧本能让演员在表现上更深刻,对自己的艺术生涯也是重要的里程碑,对观众而言,好的剧本才能掌握他们的情緖。他强调现在已经不是仅仅看角儿、听唱工的戏剧环境,京剧在这一点上,步伐需更大些。
转型 转戏 转心情
已经四年未登上国家剧院舞台的朱陆豪,对这次的演出格外期待。一方面是终于有一个好剧本让他发挥,另一方面则是韩信本身的角色冲突给他相当大的挑战。国内的剧本荒,让他不知为何而演,四年来的舞台生涯在扮钟魁、美猴王里度过,《大将春秋》的情节、冲突让他甘心粉墨登场,在艺术的生命上,《大将春秋》是他的转折点。
朱陆豪坦承岁月是相当现实的,他的体力不可能像年轻时那么好,武戏的表演方式,势必要有所改变。岁月让他思考到心境的转变,体会到人间最细微的情感,表演方式上也因为年纪的增长而成熟。为了让唱工更完美,他去学习西方的发声技巧,在唱工的持久力上,他笑称观众可以藉著这出戏验收成效。这几年的涉足现代剧场,使他在表演上有更多的体会和突破,他说他是在现代剧场里开窍的,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切入传统戏曲,而现代剧场的经验,让他更能诠释戏曲人物的心境转折,这些表演上的突破与体会,观众都可以在《大将春秋》里,看到全新的朱陆豪。
说韩信 政治白痴
关于韩信角色的诠释,朱陆豪将行当设定在武老生,以文戏武唱的方式进行。因为过去到现在,韩信的角色总是被设定为武将,与文戏是搭不上关系的,但是《大将春秋》中的韩信,却有许多抒情的成分,这一点让他做了「文戏武唱」的选择,因此在演出风格上是以武生的形象演出,走的是李少春的路线。为了更深地体会这个角色,朱陆豪做了不少功课,翻了不少史书、观察当时的政治情况,也将前人的诠释一一分析、解读。因为这出戏还牵涉到政治上的权力斗争、阴谋、手段等等行径,他笑著说每天报纸上的新闻,成了他体会角色的最佳养分。
谈到韩信,朱陆豪直言不讳地说:「他是一个政治白痴,虽然他是军事奇才。」在排练的阶段,朱陆豪演著演著都为韩信焦急,一个军事奇才,但是在权谋应对上却如此不娴熟,朱陆豪的心情因著韩信的际遇而沈重、悲怆。政治是沈重的,过去朱陆豪总是饰演在情海、际遇中打转的角色,这一回角色掉入政治漩涡,让他深感不能承受的重。
看到韩信的际遇,朱陆豪仿佛看到一个启示录。他觉得韩信就是败在他未看透,不懂得急流勇退。对朱陆豪而言,人到巅峰后要立刻沈淀下来,他意有所指地表示,在十年内他一定要在表演上登上巅峰,对自己的艺术生活有个交代。演员的战场是舞台,朱陆豪决心打一场美好的仗。
谈萧何 人情练达
在《大将春秋》中,另一个重要角色──萧何(唐文华饰),则呈现不同的处事态度。相较于韩信的本位主义,萧何更显得圆融、练达。唐文华诠释萧何的方式,则是以文武老生的角度扮演。由于这出戏有三个生(韩信、萧何、刘邦),为了凸显三者的不同,所以三个生都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唐文华在他的唱腔选择上,则以马派揉和齐派来表现萧何。因为这出戏的主要戏分是韩信,所以唐文华觉得他只要尽好搭配的责任,让朱陆豪能尽情发挥。谈到萧何,唐文华认为他是政治高手,看得淸时势。虽然这出戏的时空背景是设定在刘邦得天下之后,萧何在此时个性上已没有大冲突,但是唐文华在扮演时,对这个角色的硏究仍然是从萧何求才开始,他表示这样角色的生命才有延续性,角色的力度才能展现。
对於戏剧生涯很有规划的唐文华,认为每一出戏都是个人表演能量的储存,每一次的演出,累积下一回演出的精采,他希望他的表演能做到精致化、千锤百炼的地步。《大将春秋》的表现,可以看到他从过去到现在经验的累积。从郑成功到萧何,时代换了、空间换了,但不变的是唐文华对每一个角色的认真与执著。
老戏重唱、重写已成了传统戏曲的新趋势,一方面回顾历史,一方面从中透露时代的脉动。在世纪末政情诡谲的时空里,国光制作的《大将春秋》是启示录还是政坛众生相?政治的漩涡让人迷惘,但是艺术的表现手法却因为题材的复杂性而更显其层次。当以戏剧手法来处理政治事件,沈淀的往往是人心的多面性。如同朱陆豪所说的:「这出戏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字|黄丽如 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