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离破碎》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解构与再现的手法,企图解构东西方的舞蹈动力元素。(黄翊 摄 台北越界舞团 提供)
舞蹈 拆解东西方舞蹈元素,拼贴舞者生命与记忆

《支离破碎》照见文化差异

《支离破碎》其实是在支解东西方舞蹈的动作,解构成最单纯的动作语汇,最原始的动力来源,便可以清楚地发现人类的舞蹈动作因文化的不同所产生的巨大差异。再因每个人的个别特质、个性与不同的生命经验,重新诠释与重组。而反映出华人在三个不同国际都市,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

《支离破碎》其实是在支解东西方舞蹈的动作,解构成最单纯的动作语汇,最原始的动力来源,便可以清楚地发现人类的舞蹈动作因文化的不同所产生的巨大差异。再因每个人的个别特质、个性与不同的生命经验,重新诠释与重组。而反映出华人在三个不同国际都市,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

PROGRAM 台北越界舞团╱张晓雄《支离破碎》

TIME 2005.1.7〜9

PLACE 台北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 27730223

日本在锁国后的明治维新时期,派出一堆留学生赴欧美学习,返国后人才过剩,便发派到殖民地一展所学。台湾日据时期的建筑,本地的建材与工法,却拼贴结合东西方的建筑元素,在台湾留下这些流著东方血液混合西方教育下的产物,成了台北的美丽景观。

一九七○年代,建筑师在拉斯维加斯悟出后现代的不确定性与矫饰,后现代主义在一连串的争辩中发生,解构与重组的手法被广泛地运用在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连MS Windows也不例外,每个icon与control box,卷动轴与选单,每一个click下去有反应的物件,都是由解构后的最小单位拼贴而成。不管是从左而右的英文,从右而左的阿拉伯文,从上而下的中文日文,一个位元的英文,两个位元的中文,三个位元的泰文,Windows通通都能满足。

解构东西舞蹈元素,拼贴大胆尝试

日据时期建筑的拼贴只是表象,横跨东西方两大鸿沟,成为极有特色的拼贴,而台北越界舞团这次由编舞家张晓雄推出的新作,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解构与再现的手法,企图解构东西方的舞蹈动力元素,依照舞者的生命经验与回忆,拼贴出大胆的尝试与可能。

舞台上的张晓雄,乾净俐落的动作,惊人的爆发力,有如荷兰季利安舞蹈剧场的漂亮线条,像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事实上,他早已经历过人生中四个丰富且多采多姿的十年。

张晓雄是出生于柬埔寨的华人,头一个十年,碰上了高棉赤化,童年时期颠沛流离,辗转由越南进入中国;第二个十年,碰上文化大革命,当了红卫兵,下乡到文化工作队,又趁著大串连,游遍中国。文革结束,一九八三年移民澳洲,进入南澳表演艺术中心主修现代舞,开始他的第三个十年。后来辗转到香港、广州现代舞团授课、编舞。受到林怀民的邀请,来到云门授课,开始他在台北的第四个十年,授课与创作。

东方的身体,接受了西方的舞蹈训练,累积了丰富的生命经验,张晓雄深刻地了解东西方之间身体运动与文化上的差异与趣味,西方在使用身体的方式与动力来源,很直接简单,通常都是直线或是抛物线,东方著重在圆、转,繁复的环动,周而复始。

背景相似的亚洲舞者一起合作

为了呈现东方身体与西方舞蹈的相遇,张晓雄这次找来了黄建彪、黄天宝、郭亚福等具有相同背景的亚洲舞者参与演出。黄建彪出生于越南,越战时逃至马来西亚,在联合国协助下,到荷兰开始学舞,本想进入荷兰国家芭蕾舞蹈团跳舞,但因身高限制,无法如愿,后来进入香港芭蕾舞团,跳到首席,十年间拿下不少国际芭蕾大赛的奖项。新加坡新近崛起大放异彩的「Ah Hock and Peng Yu」舞团,主要成员郭亚福与黄天宝一个来自新加坡,一位来自香港,曾同时在「香港城市当代舞团」跳舞,异国异地的经验,非常适合呈现晓雄的新作「支离破碎」。

《支离破碎》其实是在支解东西方舞蹈的动作,解构成最单纯的动作语汇,最原始的动力来源,便可以清楚地发现人类的舞蹈动作因文化的不同所产生的巨大差异。再因每个人的个别特质、个性与不同的生命经验,重新诠释与重组。而反映出华人在三个不同国际都市,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

舞台装置的构想来源自「Ah Hock and Peng Yu」舞团的创团作,一支追踪灯加上二十四面固定位置不同角度的镜面,随著追踪灯的移动,将表演区切换出各种匪夷所思的空间。《支离破碎》的舞台上有个小水池、用极简而被支解的墙面装置,同时加上一盏可移动的灯,以及可被投影、折射影像的镜面,借由光素的剪影将空间再次切割,营造出一种重建的对峙。

「支离破碎」成了舞台的意象,也象征了解构后的东西方舞蹈元素,透过这批优秀的亚洲舞者,浴火重生,在晓雄精准的编排下,兼容并蓄地融合东西方的刚柔力美。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