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越界舞团的秋季制作《天籁》,不但跨界将音乐家拉上了舞台与舞者共舞,在音乐方面,同时运用到中西音乐的搭配,南管与巴洛克音乐的组合。
PROGRAM台北越界舞团《天籁-东方与西方最美的音乐与舞蹈》
TIME 10.16〜17.29〜30
PLACE 宜兰县文化局演艺厅、台北新舞台
INFO 02 27730223
今年台北越界舞团的秋季制作《天籁》The Sound of Dance,不但跨界将音乐家拉上了舞台与舞者共舞,在音乐方面,同时运用到中西音乐的搭配,南管与巴洛克音乐的组合。
此次与台北越界合作的,是指挥家江靖波于一九九八年成立的「乐兴之时管弦乐团」,一九七○年出生于台北的江靖波是第一届国际萧提指挥大赛的第三名。南管部分,则由前汉唐乐府音乐总监、心心南管乐坊创办人王心心担任。舞蹈则是由何晓玫、邢亮与罗曼菲三位编舞家分别编作三段新作。
〈我的佛洛伊德〉:从电话亭读写人心
由何晓玫编作的〈我的佛洛伊德〉,故事从一座电话亭开始。座落在都市繁华角落的公共电话亭,是一个既公共又私密的空间,关上门,即使外头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但在里头却拥有一个凝结的安静空间。
虽然公共电话和邮筒一样,有著同样过时退流行的沟通系统,但是独处在电话亭里与遥远的一个人对话,那是一种完全的孤独,不论是因为思念或是拌嘴,内在的情绪与潜意识在这个小小空间,透过缠绕的电话线流露出来,在繁华闹市中,这儿是保有私密与内在的最后乐土。
编舞何晓玫透过舞蹈传达了她对逐渐消失的电话亭的感受,在电话亭内倾听内心独白。借由谢明霏、布拉瑞扬一男一女的舞者,与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的伴奏,拉出东方怀旧的音乐。小提琴手卢耿锋的东方怀旧透露出些许异国情怀,大提琴手许家铭低沈的音色,则让孤独感在夜色中流露,这回不单纯只是伴奏,而是融入舞作的构图之中。
〈某时〉:音乐家隔著纱幕与舞者互动
编作第二段〈某时〉的邢亮,是生于北京的六年级编舞家。他九三年加入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现为香港城市当代舞团驻团编舞,曾获法国巴黎国际舞蹈比赛的「现代舞男子独舞金奖」及义大利罗马的国际舞蹈大赛银奖。〈某时〉是邢亮二○○二年的作品,当年在香港演出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并获香港舞蹈联盟「优秀表演奖」。
台北越界这次邀请邢亮带著他的作品,由台湾资深舞者王维铭担纲独舞,舞台后方隔著纱幕的平台上,四位音乐家演奏著以现代音乐大师佩尔特(Arvo Pärt)的《弟兄》一曲作为音乐主题,与独舞者互动,透过纱幕与灯光造成的效果,音乐也在舞蹈的构图上,产成对比与呼应的趣味。
〈天籁〉:王心心典雅上阵,南管与巴洛克齐鸣
由罗曼菲编作的〈天籁〉,邀请了南管演奏家王心心「越界」。甫获二○○四年金曲奖「最佳民族乐曲专辑」奖的王心心,在舞作中,不但弹琵琶吹萧,也展现她的唱工,并借重她典雅的气质,宛若悬丝傀儡的曼妙动作,也将入舞。南管的音乐搭配上小提琴手卢耿峰拉的巴洛克音乐,成了这支舞作的名称「天籁」。
罗曼菲先前和江之翠南管剧场合作时,开始接触与学习南管,这次在创作舞作时,刻意抛弃过去拘泥在舞作叙事的手法,专注于舞者的身体动作上,发挥舞者的独特味道,同时结合南管与巴洛克的音乐,罗曼菲表示:「编过这么多舞作,这次在舞蹈动作上是最过瘾的一次。」
纯粹由舞者的动作与肢体出发,完全展现出舞者王维铭与谢明霏的独特魅力与美感,再加上舞者郑淑姬、罗孟真、严守洁,搭配上空间形式上的变化,让整支舞作流畅又融合多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