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文彬让小型乐团演出室内乐般天衣无缝的合奏完成度,表情、气氛与色彩的酝酿也都极为贴近原作精神。(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音乐

缺席的歌乐之美

评NSO萧斯塔可维奇系列一—生的对决

下半场是萧斯塔可维奇的第十四号交响曲《逝者之歌》,同样以死亡为主题,却呈现与前一首迥异的美。NSO的室内乐功力比起以往,大有进步。较为可惜的反倒是独唱者,担任女高音的莎哈裘克只能做到照本宣科地唱出自己负责的部分男低音萨许克比女低音好了许多,但是美丽的诗篇仍然无法真正进入音乐中吟唱。

下半场是萧斯塔可维奇的第十四号交响曲《逝者之歌》,同样以死亡为主题,却呈现与前一首迥异的美。NSO的室内乐功力比起以往,大有进步。较为可惜的反倒是独唱者,担任女高音的莎哈裘克只能做到照本宣科地唱出自己负责的部分男低音萨许克比女低音好了许多,但是美丽的诗篇仍然无法真正进入音乐中吟唱。

NSO萧斯塔可维奇系列一—生死对决

TIME    9.23 

PLACE  台北国家音乐厅

经过台风的几番波折,NSO今年的开季音乐会总算顺利地演出。一如音乐总监简文彬的坚持,每年NSO邀请一位本国作曲家为乐季开场音乐会创作新曲,今年被邀请的是旅奥多年的施捷。

《离-纪念施敏》成功呈现文字氛围

这首为纪念其亡兄而写的单乐章交响音乐《离-纪念施敏》,以莒哈丝的《河流三部曲》之三为音乐意涵,向来从文学意境所延伸的音乐作品,不只考验创作者的转换功力与巧思,更直接呈现了创作者人文素养的深度。虽然乐曲解说里,除了短短三句作曲家所写的文字,并没有关于莒哈丝这套作品的任何说明,然而就有限的字句来看,作曲家的确成功地在音乐中呈现了文字的氛围。

在作曲家简介中,描述施捷的作品风格特色之一为「表现心理变化的过程」、并且「反对形式主义」,关于前者,在音乐中是显而易见的,音色的铺陈与转换既然十分贴切地呈现了文字的意涵,那么心境的变化过程自然也能明白地被传达。而整体曲式虽然不若传统交响曲与交响诗一般地血肉丰盈、骨架分明,但仍四平八稳地自成一格,如淡雅的水墨画,缓缓渲染。

听觉上的悠然,却需要演奏者如屏息般的沉稳功力,NSO当晚展现以往罕见的稳定性,自始至终,维持施捷作品中极为细腻的音色转换。而对于音色在空间里的流转与传动,指挥与乐团之间的契合更见紧密,足见NSO在音乐质感上的掌握与实践能力,又更上一层楼了。

美丽的诗篇无法真正进入音乐中吟唱

下半场是萧斯塔可维奇的第十四号交响曲《逝者之歌》,同样以死亡为主题,却呈现与前一首迥异的美。以十一首诗文谱曲的第十四号交响曲,其编制应为视作大型的室内乐,并且是「独奏者」的室内乐编制,作曲家将每个声部视作独奏声部思考,乐团并非两位独唱者的伴奏乐团,而是担任一起建构整体音乐的重要声部。这首在乐句架构与声音脉络都已经完全跳脱古典形式的交响曲,对演奏者与唱者无疑是相当严苛的考验,NSO的室内乐功力比起以往,大有进步,对于各声部间的互动与现代音乐中常见的点描式的配器安排,虽少了一点熟稔的自信,但是整体声响还不至于支离溃散。

较为可惜的反倒是独唱者,担任女高音的莎哈裘克(Tetyana Zakharchuk)只能做到照本宣科地唱出自己负责的部分,音色自始至终无法呈现各个诗篇不同的性格与情绪,最令人感到遗憾的部分则是没有意识著整个乐团的互动,唱出的旋律索然无味并且远远游离在整体音乐之外。男低音萨许克(Andrzj Saciuk)大致上比女低音好了许多,但是美丽的诗篇仍然无法真正进入音乐中吟唱,语言与歌乐的美,在这场演出中是缺席的。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