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丽.书娜(Laurence Labat摄 玛丽.书娜舞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舞在春天 Dance in Spring╱玛丽.书娜舞团Marie Chouinard 探讨生命的变化多端——

玛丽.书娜:创作的出现,就是另一种重组的结果

玛丽.书娜(Marie Chouinard)是加拿大法语区现今最活跃的编舞家。一九七八年,她以第一支独舞作品《结晶体》Crystallization成功打响知名度,后来一直以独舞形式演出,代表作有《时间、空间及其他》Space, Time and Beyond, or S.T.A.B.等等。十二年过后,她才于一九九○年创立自己的舞团,并改以群舞为主的形式和观众见面。

玛丽.书娜的生活经验相当丰富,居住过纽约、柏林、峇里岛甚至尼泊尔等地。她对生命的好奇心以及身体的各种可能性,驱使她创作超过五十出作品的原动力。

或许有些读者还记得,玛丽.书娜曾于一九九四年带领舞团到台北国家剧院演出《春之祭》(1993)与《牧神的午后》(1994)。两支作品虽然很凑巧地都是二十世纪初天才舞蹈家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的原作,但玛丽.书娜的重新诠释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引起台湾舞蹈爱好者的热烈反应。当时除了有舞评,作家陈义芝在看了演出后,还有感而发地写了一首诗投稿本刊;我当年也以本刊编辑的身分,访问了玛丽.书娜(参见「延伸阅读」)。事隔多年,如今又有机会与她交谈,实属缘分。以下就是玛丽.书娜与舞者刚从巴黎演完这支《身体重组╱郭德堡变奏曲》(2005)后,透过舞团联络人Lyne Cote所安排的台北—蒙特娄越洋电话专访内容摘要:

玛丽.书娜(Marie Chouinard)是加拿大法语区现今最活跃的编舞家。一九七八年,她以第一支独舞作品《结晶体》Crystallization成功打响知名度,后来一直以独舞形式演出,代表作有《时间、空间及其他》Space, Time and Beyond, or S.T.A.B.等等。十二年过后,她才于一九九○年创立自己的舞团,并改以群舞为主的形式和观众见面。

玛丽.书娜的生活经验相当丰富,居住过纽约、柏林、峇里岛甚至尼泊尔等地。她对生命的好奇心以及身体的各种可能性,驱使她创作超过五十出作品的原动力。

或许有些读者还记得,玛丽.书娜曾于一九九四年带领舞团到台北国家剧院演出《春之祭》(1993)与《牧神的午后》(1994)。两支作品虽然很凑巧地都是二十世纪初天才舞蹈家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的原作,但玛丽.书娜的重新诠释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引起台湾舞蹈爱好者的热烈反应。当时除了有舞评,作家陈义芝在看了演出后,还有感而发地写了一首诗投稿本刊;我当年也以本刊编辑的身分,访问了玛丽.书娜(参见「延伸阅读」)。事隔多年,如今又有机会与她交谈,实属缘分。以下就是玛丽.书娜与舞者刚从巴黎演完这支《身体重组╱郭德堡变奏曲》(2005)后,透过舞团联络人Lyne Cote所安排的台北—蒙特娄越洋电话专访内容摘要:

创作《身体重组╱郭德堡变奏曲》的由来

问—我看了妳这次新作《身体重组╱郭德堡变奏曲》(2005)的精采片段,其中舞者们使用拐杖、义肢、绳索、把杆等道具,延伸出相当奇妙的动作组合。很好奇当初这些构想怎么产生的?灵感从何而来?

答—对我而言,点子(ideas)并不那么重要,重点应是有什么样的理念(vision),什么样的意识与哲理。比如说,创作这支《郭德堡变奏曲》的舞作时,我有兴趣的是身体本身,以及如何去创作一种在时间与空间内、由活生生舞动的身体为主要媒介的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赞叹身体在时间与空间内的奇妙变化。

我向来著重在探讨生命的变化多端。就拿骨头来说,骨骼也是生命细胞组织演变的一种产物,属于比较坚固的组织。其实,早期的生命体多属于软性的,是生物界发展到后来,为了能更有效移动,才渐渐有了骨头的产生,以作为支撑。所以说,拐杖的功能也就是为了提供支撑。在这支作品里,为了使用更多支撑点,所以延伸到人体以外(的道具),以探索更多行动的可能性与自由度。这回到大自然所提供给我们的一样。只不过,我们现在必须费更多的脑筋,去看待这个世界;就像数学一样,要重新组合。

许多动物从身上延伸出角、尾巴,甚至独特的吼叫声。这些都是为了吸引异性、或繁衍后代,同时具备美观与功能性。换句话说,自然界早就有这种伪装的现象,包括动物的变色防卫功能等等,只不过人类必须花更多的力气去达到这种现象。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创作(creation)的出现,也就是另一种重组(re-arrange)的结果。其实,不只是针对艺术家,创意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核心,包括日常生活里面对各种细节的(创意式)解决方式等等。

想呈现《郭德堡变奏曲》建构的过程

问—有什么特殊原因选用巴赫的《郭德堡变奏曲》吗?

答—这首曲子的确是这次创作的出发点,但又不完全是,因为从头到尾,以巴赫原味呈现的只有四小段,其他都已经过音乐家Louis Dufort重组。保留的是作品里精采与美妙的片段,重新去玩味,也让观众以新的体验去倾听这首曲子。观众很可能会惊喜、并专注地再次聆听。就像我告诉作曲家的,必须要发现新的方式去聆听,如此一来,可能再次触动最原本的感动,也是另一种追求自由的习题。

其实,巴赫自己也是如此,从一个小主题出发,演变了三十二次的变奏,仿佛是数学式的思考模式,甚至像从事建筑的逻辑。你会惊喜于其中的转变,不自主地问自己:「那是什么?!」这种(对事务充满惊奇,并设法用逻辑思考解决玩味)的心态,应该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的态度。

问—据我了解,在这次乐曲中,还穿插了加拿大钢琴家顾尔德(Glenn Gould,是二十世纪巴赫《郭德堡变奏曲》著名的诠释者)的访谈片段。

答—没错,因为我同时想呈现这首变奏曲建构的过程。所以我们听的到这位诠释者本人表达他对弹奏这首曲子的感想;是诠释者的反思。只不过,他的声音也经过了特殊处理,例如节奏变慢、速度拉长,变得 #@!〜〜 (此刻,玛丽模拟各种古怪的声音)

问—哈!哈!哈!真有趣!

答—是啊,这种音调的节奏感也正是我有兴趣的部分。

「情欲的」与「异国情调的」?

问—至于妳许多作品当中,或许因为含有裸露的部分而被形容成「情欲的」(erotic),对此妳有何感想?

答—我以点也不介意。花呀、树呀不也都充满情欲!花本身就是一种性器官,情欲在世界上处处可见;世上没有一个生命体不是经过性经验才产生的。我们坦然面对吧!就像毕卡索(的作品)一样。情欲(eros)是生命的泉源!这个问题对我而言,并不是问题,我不再去想它!

问—而关于对你作品所用的「异国情调(exotic)」的形容词呢?例如你于一九九四年来台北演过的《牧神的午后》、《春之祭》等等……。

答—我不确定那指得是什么,我希望那代表说我提出了对事情的新看法。那也是作为艺术家、科学家、甚至政治家应尽的义务;也就是一种异于常态的观点。如今,世界上的政治家也应该对目前的社会提出新的解决之道了,他们也太不用心了吧!

问—谈到这里,想听听妳以身为加拿大法语区的魁北克省人,对同属于蒙特娄一带编舞家的看法。不知妳是否觉得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你们的创作有什么共同特色吗?

答—嗯……我并不觉得(有何共同点),或许这应由舞评家或观察者来谈。在妳看来呢?

问—我觉得蒙特娄的几位编舞家,包括妳本人、O’Vertigo 舞团的艺术总监Ginette Laurin或LaLaLa Human Steps舞团的编舞者Edouard Lock等,都相当富有原创性以及善于运用技巧性高的动作设计。

答—是吗?其实,我自己并不认为Ginette Laurin 的作品有创意,我反而比较欣赏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他简直棒极了!另外,我更早期也喜欢模斯.康宁汉和巴兰钦。

Edouard Lock 对快速的掌控相当惊人,称得上是速度大师。但这并不是我的创作方式,所以我并不觉得有何共同点。如同我之前提过的,我对节奏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如何令人惊奇地发声,如rrrr…,da---dada 等等(玛丽再度俏皮地示范奇妙的卷舌声与节奏)。

将创作十五年来第一次自己跳的独舞

问—那么,我们再回到《身体重组╱郭德堡变奏曲》吧!印象中,芭蕾的元素如硬鞋、tutu(纱裙)也都出现了,并以相当颠覆性的方式运用,包括由手穿硬鞋,或改由部分男性穿硬鞋等等。

答—的确!还有一只脚穿硬鞋另一只赤脚。甚至连芭蕾练舞时的扶把(barre)也多了几条横杆,变成了音乐的五线谱(bar),并且有舞者在当中穿梭!

问—真创新!我记得妳早期也是受芭蕾舞训练的,是吗?

答—对。

问—那妳现在还练芭蕾吗?

答—不了!不过仍继续跳舞。

问—请问妳以什么方式训练舞者呢?

答—我不给舞者上课,他们自己在外面会接受不同的训练,有的是上皮拉提斯(Pilates),有的上Body Mind Centering、芭蕾、体操、或去健身房等等。到了排舞的时候,我的作品本身就会针对不同身体的部位提出要求。例如,在《春之祭》强调上脊椎,而《牧神的午后》又有另外的重点部位,因此我们也会依据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暖身课。

问—妳这次六月会再随团来台吗?

答—不了,因为我正为我的下一支独舞展开工作,所以没办法去。

问—这支独舞是由妳亲自上台演出吗?

答—对,距离我上次独舞表演已经十五年了!

问—是吗?!预祝妳成功……那妳最后还有要补充的吗?

答—《身体重组╱郭德堡变奏曲》这支舞相当丰富,也相当庞大,有许多事情同时在发生,很多层面值得探讨,很扎实,观众反应都相当不错。

我也特别鼓励没看过舞蹈表演的朋友也来观赏这次的演出,因为他们很可能也会被感动。这支作品适合内行的舞蹈专家们,也适合外行人,就像巴赫的音乐一样雅俗共赏!

延伸阅读:

1.《表演艺术》杂志第17期,林亚婷〈”FIND”寻找新点子—蒙特娄第六届国际新舞蹈节〉,p.50-57,1994年3月。

2.《表演艺术》杂志第26期,林亚婷〈与恶魔共舞—专访玛丽书娜〉,p.52-53,1994年12月。

3.《表演艺术》杂志第26期,陈义芝〈春之祭—看玛丽.书娜舞团演出《春之祭》〉,p.54-55,1994年12月。

4.《表演艺术》杂志第26期,江映碧〈以独特的舞姿向前人致敬—评玛丽.书娜的《牧神的午后》与《春之祭》〉,p. 56,1994年12月。 5.Cooper Albright, Ann. “Incalculable Choreographies,” in Choreographing Difference: The Body and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Dance. Hanover and London: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p. 93-118

 

文字|林亚婷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专任助理教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编舞家小档案

玛丽.书娜Marie Chouinard

▲来自加拿大法语区,一九七八发表第一支独舞作品《结晶体》。

▲一九九○年创立同名舞团,作品不断探求人声、人身元素及舞蹈形式。

▲曾获加拿大国家文艺奖、纽约舞蹈及表演奖(Bessie Award)等众多奖项。

▲重要编舞作品包括:《身体重组/郭德堡变奏曲》、ChoraleLe Cri du monde24 Preludes by Chopin等。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