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德尔》(光点台北 提供)
电影

再续剧场「一夜情」!

剧场导演的影像创作

这次「穿过剧场的玻璃」影展,导演群一字排开,包括到过台湾的碧娜.鲍许,即将来台的欧斯特麦耶、罗伯.威尔森、铃木忠志,以及更多与我们从来缘悭一面的大师。剧场贵在现场体验,但传奇演出却未必有机会让你亲临现场;透过剧场大师级导演的影像创作中,或可让人领略其剧场魔力之一二。

这次「穿过剧场的玻璃」影展,导演群一字排开,包括到过台湾的碧娜.鲍许,即将来台的欧斯特麦耶、罗伯.威尔森、铃木忠志,以及更多与我们从来缘悭一面的大师。剧场贵在现场体验,但传奇演出却未必有机会让你亲临现场;透过剧场大师级导演的影像创作中,或可让人领略其剧场魔力之一二。

「穿过剧场的玻璃──剧场导演的影像创作」影展

8/11〜25 台北 光点戏院

9/3〜27 桃园 桃园县政府演艺厅

9/14〜17 新竹 新竹市文化局影像博物馆

9/1〜10 高雄 高雄市电影图书馆

Robert Wilson & Pina Bausch剧场影像摄影展

8/13〜/27

台北之家2F回廊展览馆

座谈会

8/12  2:00pm  黎焕雄「在影像之中苏醒又消隐的剧场」

8/13  2:30pm  王墨林「六○年代日本与前卫剧场」

8/19  2:30pm  鸿鸿「影像中的导演剧场」

INFO  02-25117786  http://www.spot.org.tw/

世界各地的精采演出,都几乎从未发行DVD,了不起某些艺术电视台偶尔录影转播,但多半根本是船过水无痕,像难寻回的一夜激情。当然剧场贵在现场体验,录影往往像复制画一样味如嚼蜡。不过,有复制画可看,至少胜过千言万语的抽象描述。

这次的「穿过剧场的玻璃」影展,导演群一字排开,包括到过台湾的碧娜.鲍许,即将来台的欧斯特麦耶、罗伯.威尔森、铃木忠志,以及更多与我们从来缘悭一面的大师。对多数观众而言,这些名字有的如雷贯耳,有的或许十分陌生,但他们确实都是自辟天地的重要艺术家,半个世纪来剧场弄潮儿的黄金组合。

标明「剧场导演的影像创作」,这批影片事实上有好几种不同类型。有的是真实的演出纪录,如《费德尔》、《零点时刻/服务的艺术》、《海达.嘉布乐》、《大鼻子情圣》;有的是根据演出重拍的电影版,如《我是一只大象,夫人》、《河堤上的鼓手》、《群魔》、《美感游击队》、《马哈╱萨德》和《摩诃婆罗达》;有剧场导演另起炉灶的纯电影创作,如《皇后的怨言》、《影片》、《时间之书》;也有关于导演或剧团的纪录片,如《沙滩上的爱因斯坦》、《塔都兹‧康托剧场》、《夜太阳》、以及纪录片大师怀斯曼的《法兰西剧院─表演爱情》等等。

跨文化剧场的丰盛成果

这些影片关涉的演出多半已写入当代剧场史,处处可见艺术家突破文化与时代藩篱的努力。彼得.布鲁克的两部作品纵跨了他的英国和法国时期。一九六四年的《马哈╱萨德》是他残酷剧场实验的集成展现,透过当代演员扮演十九世纪萨德侯爵领导的精神病患,再由他们扮演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情节,将政治狂热与精神疾病等量齐观,堪称表现剧场之幻象与真实的野心宣言。二十年后,改编自印度史诗的《摩诃婆罗达》总结了他以巴黎为基地实践跨文化剧场的成果,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员搬演人类共同的史诗,剧中的战争遂显得既古远又切身。

法国阳光剧团曾在八○年代以歌舞伎风的莎剧系列,奠定其东方剧场招牌。不但西方观众惊为天人,东方观众也能从他们不拘一格的引用模拟当中,发现传统的新生命。相对于彼得.布鲁克从非洲及印度表演传统汲取养分,阳光剧团的莫努虚金一方面以峇里岛歌舞、中国京戏与偶戏、日本歌舞伎来搬演西方经典,一方面与法国女性主义首席学者西克苏(Hélène Cixous)合作,编撰当代题材,关切包括爱滋、西藏自由、世界难民等问题。《河堤上的鼓手》则是两个方向合一的近作──以日本文乐(净琉璃)风格演出虚拟的东方奇谭,主题却紧扣当代环保与文化存续的议题。由演员饰演戏偶的精确技艺让人叹为观止,但其深刻的关怀更令人动容。《夜太阳》是阳光剧团以阿拉伯风格演出莫里哀名剧《伪君子》的排练记实,可以一窥其精密的操演过程。

日本剧场大师铃木忠志的《大鼻子情圣》也是东西交会的突出印记。采用「后设剧场」(meta theatre)的理念,他撷取原剧的重要段落大肆发挥,以茶花女和西哈诺的卑微痴爱互相对照,全剧更伴以《茶花女》歌剧音乐,富有音乐剧场既疏离又催泪的奇特情调,演员风格化的表演更清晰可见「铃木方法」的刻痕──连德俄混血的女主角Irina Lindt以俄语念白时亦然!

德国剧场的挑衅能量

十月国家剧院将邀来柏林的激爆版《玩偶之家》,影展中可先睹为快导演欧斯特麦耶的易卜生系列作《海达.嘉布乐》──同样的旋转舞台,同样细腻大胆的当代生活刻画。影展也同时推出珍贵的法斯宾达版本《玩偶之家》,可以对照观赏。

欧斯特麦耶虽主掌西柏林列宁广场剧院,他的效法对象却非创团大师彼得.胥坦,而是东柏林一干以剧场激烈挑衅现实的导演群,如人民剧院的总监卡斯托夫和常任导演玛塔勒。卡斯托夫以自由的嬉笑怒骂手法解构文学名作著称,人物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狂奔、开车横冲直撞,不按牌理出牌,充满表演活力。他曾大刀阔斧改编田纳西.威廉斯系列剧作,批判美国文化,这次放映的《群魔》则是他改编杜斯妥也夫斯基系列小说的成果之一(原著通常译为《附魔者》),场景现实,人物则激狂一如剧场。受卡斯托夫重用的瑞士导演玛塔勒,这次则有《零点时刻/服务的艺术》参展。这出戏描述一个虚拟的政客训练班,除了严厉的班主任「零时女士」,全部人物都是男性。剧中的政治嘲讽对应到台湾现状毫无隔阂,好一出活脱脱的「官场现形记」!那些老演员在台上一字排开,一个个性格突出,演技炉火纯青,真是抵死过瘾。看到德国剧场与社会对峙的能量,比照台湾努力要将剧场收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心态,真是令人浩叹!

另一位与彼得.胥坦齐名的老将彼得.查德克,以《我是一只大象,夫人》作为一九六八年叛逆世代的证言。课堂、官僚作风的老师、成群警察、餐桌上的中产阶级,学生派对、边缘艺术家、巷战、性爱探索……汇为西方社会的解剖群像。电影形式多元丰富,全不为原作所限。

前卫剧场的先锋经典

除此之外,看到以下这几位世界级剧场大师的罕见经典,很难不怦然心动──

德国舞蹈剧场开路先锋碧娜.鲍许唯一的一部电影《皇后的怨言》,以现实场景作为演出舞台,每个画面都耐人寻味:在烂泥里踉跄的兔女郎、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沙发上闲眺的上班女郎、奋力拖著绵羊和山羊的盛装女郎……碧娜舞蹈剧场的特质,不必跳舞即已毕露无遗。

罗伯.威尔森传奇性的《沙滩上的爱因斯坦》,突出的意象和令人血流加速的音乐,还有罗伯与极限音乐大师菲利普.格拉斯受访的年轻身影。

波兰剧场大师康托从行动艺术、包装艺术、到实用物拼贴的自传式剧场演出,始终是独树一帜的开创者,他的「死亡剧场」美学更是深沈魅人。但由于去世得早(1990),其演出实况早成传奇。《塔都兹‧康托剧场》搜录康托各时期的演出片段,辅以去世前的访谈,是了解这位东欧剧场灵魂人物的珍贵法门。

《影片》则是贝克特唯一以电影为表达形式写作的剧本,邀请垂老的默片喜剧演员巴斯特.基顿主演,追问影像偷窥的本质。剧场与电影两位大师的组合,千载难遇。

三十年来法国剧场最重要的导演巴提斯.薛侯,横跨剧场、歌剧、电影三界,与女星多明妮.布隆合作的拉辛悲剧《费德尔》,完全展现他讲究的情绪爆发力与扎实又出人意表的心理层次,堪为写实表演的精采范本。

而影像的诗意实验,则可从比利时前卫导演杨.法布尔的《美感游击队》、纽约声音表演家蒙克的《时间之书》中窥得。艾略特的现代主义经典长诗《荒原》,在他的《猫》之后终于被英国女导演黛博拉.华纳搬上舞台,那是另一场不可思议的冒险了。

PAR名词解码室

后设剧场

也就是利用戏剧创作,探讨戏剧本身的问题。剧场演出通常想表现出一种虚构的「真实」世界,但这样的「真实」在「后设剧场」的诠释中,不像以往一样被动与全盘地被观赏者所接收,而是借由戏中戏、角色的角色扮演、揭发剧中世界的结构手法让观众从中参照自我,以了解戏剧中「真实」与「虚构」间的辩证关系。有名的例子如皮蓝德娄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屏风表演班的经典作《莎姆雷特》。

 

文字|鸿鸿 诗人、剧场与电影导演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