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鸿
-
焦点专题(二) Focus 他们眼中的《一一》
有一就有二
当NJ在日本与旧情人叙旧时,婷婷也在台北与胖子约会。片中特别藉双方对话突显出,同一时间在台北是9点,而日本是10点。时间有差,但主旋律一致,曲式由散到聚到散,不同时、空的复叠,自成一首赋格曲。
-
特别企画 Feature 台湾的爵士
重度乐迷的爵士风景
在爵士里,他们听到自己;因为喜欢爵士,他们的生活变得有些不一样。透过爵士研究者、剧场导演、音响公司负责人、歌手/广播电台主持人等重度爵士迷的记忆与感触,让我们一窥爵士的迷人之处。
-
特别企画 Feature
即时影像、新闻时尚 让观众也「疯狂」
歌剧走到现在,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与现下的观众对话!即时影像、流行文化、服装时尚、社会新闻、当代文本林林种种皆能入戏,甚至「声音」也必须推翻窠臼,不只是管弦或人声,还得开发独特的声响,打造非凡的听觉混搭与混融,是当代歌剧牵起当代观众之手的必然途径。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歌剧放大镜下 当代历史说了什么?
去年十月下旬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的《克林霍夫之死》,是描写一九八五年义大利油轮遭到四名巴解成员绑架、并杀害一名美籍犹太旅客的歌剧,该剧一九九一年就首演,却在这次重制演出引爆争议,引来犹太团体挞伐,连前任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也来抗议。但这真的是一出「反犹太」歌剧吗?在《战马》导演汤姆.莫里斯的诠释下,剧中对暴力的分析、以及对暴力的谴责,双轨并陈,事实上是对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双方的全面透视。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犀利诠释 老剧本焕发新生命
甫在国家两厅院的下档的《奥赛罗》,获得台湾观众的一致好评,是否让您有意犹未尽之感?其实欧陆当红导演凡.霍夫今年行程满档,秋天他在纽约亦有两档精采制作《婚姻场景》与《美国天使》,正好反映出其创作取材的另两个面向:当代剧本及电影改编。前者取自柏格曼的电影剧本,将一则略嫌冗长的情感记录,转化成当前社会众生的殊相与共相,是一次令人惊喜的新诠。后者则是完全空台,演员火力全开的表演,让原著精采的辩证与讽刺,在连珠砲的压缩下,被扑面而来的情感所取代。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你的坟上起舞
创意十足、属性年轻的「布鲁克林BEAT艺术节」今年来到第三届,其中卖座的节目《越界》是一个独特的环境剧场制作,选在当地的「绿树墓园」演出,带领观众在此中探险。除了有导游介绍墓园中与表演艺术相关的「住户」,还有如舞踏的涂白舞者扭动挣扎、著十九世纪服装的演员如鬼弹跳、法式白丑的伤心情事,最后收束在地下墓穴中的佛朗明哥歌舞,仿佛歌咏著生之悲怆、死之苍凉。
-
演出评论 Review
顾小失大的歌剧新诠《莎乐美》
导演最大胆的一笔,落在结尾的五秒钟。当国王喊出「杀了这个女人!」取代莎乐美之死的,却是莎乐美突然拔枪将国王射杀,而黑落狄雅在上方高举双手,士兵们向她致敬母亲的地位被抬高,回应圣经原始故事:莎乐美本来就是接受母亲指使而行动。但是这层关系之前既无篇幅铺排,突然高举两位女性的胜利,而军方又毫无犹疑立即支持王后夺权,这一切显得勉强而欠缺说服力。
-
焦点专题 Focus
政治永不缺席
从解严前后的一九八○年代起,台湾的剧场就弥漫著批判政治与社会的声音,甚至达到「遍地开花」的状态,不管是小剧场或大剧场。后来虽因社会开放而使剧场的政治批判风潮稍歇,但创作者的自省也显现在创作之中。随著近期公民运动再起,以政治观点思索社会议题的剧场氛围也似乎开始重新复苏。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慢岛剧团《铁工厂》
贫富差距让人不能无感的年代,让人不禁想起从前被灌输的「只要努力向上就能摆脱贫困」的美梦。事实上,阶级差异从未消除。正如马克思说的:「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那么,在最后的共产国度(中国)也转型成剥削劳工不遗余力的资本主义大国,劳工艺术的卷土重来,也是时机到了! 十月份,台北诗歌节邀请了中国打工诗人代表郑小琼来访交流;台湾自制的劳工音乐剧,也将在桃园展演中心登场。桃园的工厂特多,帐篷剧主力导演林欣怡+北艺大毕业的编剧陈雅柔,借此为背景,以慢岛剧团擅长的黑色喜剧与轻快的混搭歌舞,反映工伤、劳资争议、移工、逃跑外劳、亲子关系等议题。赖佩霞加上拷秋勤乐团范姜担纲,还有陈世兴谱曲。〈我不想做贫穷年轻人〉一唱,恐怕大家都要飙泪了。我想看看属于这个世代的嘻哈反抗术!
-
达人推荐 本月我要看
云门舞集2 「春斗2013 搞不定」
云2和骉舞,确是观测新生代编舞动向的两座风力站。 云2今年端出这几年积极栽培的三位编舞家、四支舞,都有让我期待的焦点。 布拉瑞扬走出过往拿手的庄严凝重,这两年不断尝试和年轻舞者的活泼性情激荡,这次竟还要和舞者临场即兴互动。黄翊的两支舞分别拿探戈和手语做素材,虽然在 当代舞蹈中不算创新,但和他之前与服装和科技影像对话的脉络,都可看出突破传统思维的企图。而郑宗龙则是纽约驻村后返国交出的新成绩单英文题目的Blue Hour和中文《一个蓝色的地方》一个指时间、一个指空间,就当是文字游戏吧,却也暗含他在失语处境下的误读、误解、错位所迸发的灵感。和碧娜.鲍许乌帕塔舞蹈剧场同一档期演出,刚好可以让我们看看卅年距离,今日舞蹈走到了哪里?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黄翊.胡鉴《双黄线》
黄翊和周书毅、郑宗龙可说是台湾舞蹈界最亮眼的后起之秀。黄翊尤其以对于影像和科技的大胆探测,一再创下佳绩。只是,愈为概念先行,跳什么、怎么跳,却似 乎愈来愈不重要了。这一次他「返璞归真」,以「不插电」的方式逆向操作,只用一架钢琴、一桌日用品、两位舞者与一位音乐家,完成一支完整舞作。这种反省精 神再度带来惊喜。没错,对于逐渐崛起的创作者,累积风格辨识度尚且不及,何来反省的时间?黄翊的新作,证明我们对他可以有更高的期待。
-
特别企画 Feature
翻转歌剧「艺」视野
歌剧,到底要用耳朵听,还是用眼睛看? 歌剧制作,剧场元素只为了音乐而服务? 歌剧历史长达四百多年,十九世纪末,受到华格纳提倡「总体剧场」的影响,歌剧成为现代剧场导演大展身手的舞台。廿世纪剧场赫赫有名的大师级导演,不约而同地跨足歌剧制作,为新一代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形式。 当代歌剧的舞台演出,长久以来一直有正反两面的论战:反对者宣称,过度强调戏剧与视觉效果,损及了音乐本身;赞同者认为,音乐与剧场元素的充分融合,相辅相成。 在这波歌剧革命的新浪潮中,歌剧到底产生了哪些质变?当现代剧场遇上古典歌剧,作品如何被赋予迥异于过去的观点与解读?除了视觉的加乘之外,当代导演面对经典歌剧,又有何诠释策略? 彼得.布鲁克执导莫札特的《魔笛》即将在台湾国际艺术节登场,本刊带你一起挖掘,歌剧何以为剧场的极致范例,所有元素都极其剧场化,比剧场还剧场的「超级剧场」(mega theatre, hyper-theatre)!
-
特别企画 Feature
老古董大改装 与当下时空对话
费森斯坦以降,许多导演企图从现代角度检验歌剧演出,寻找一种与音乐之美与力相互匹配的表演形式;也有许多导演努力将传统剧目和现实生活连结。在他们手中,古典世界不再只是悬空的心灵居所,而能够帮助我们从中找到与时代的对位关系。歌剧在廿世纪吸引了更普及的观众,远胜其前两个世纪的创作全盛时期,这正是现代歌剧演出不断求变求全的成果。
-
特别企画 Feature
地狱或天堂? 全看你怎么玩!
面对限制重重的歌剧,导演可说是又爱又恨,歌手演员不好用,还要跟指挥「左右共治」,在此中如何挥洒创意,就看导演的想像与功力。不过,乐于接受挑战的当代导演不少,更有各种奇妙策略执导出精采制作,无论是去芜存菁的简化、或是走表现主义的夸张,也都能在歌剧浓烈元素的基础上,得到发挥的空间。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台湾海笔子《泛YAPONIA民间故事—摸彩比丘尼谭》
继樱井大造《蚀月谭─东亚绝望工厂传奇》整整一年后,台湾海笔子又回来了!这顶帐篷的旅程一直在持续,这回由台湾海笔子成员到日本排练,巡回日本东 北地震灾区演出给福岛受难者观赏,如今又巡回了台湾,到新店的溪洲部落演出。奇怪的剧名中,声称「泛YAPONIA」是一块一边保持平衡,一边挣扎的土 地,连结了日本灾区与台湾都市原住民的离散聚落。 活力饱满、火花四射的帐篷剧,招数五花八门、题材却深深扣住土地与底层民众,闻得到真实的汗水与心的热度。剧情混合了现实社会议题与神话典故、历史人物,以不可思议的逻辑串连在一起,组成了介乎梦与真实之间的奇妙剧场,这就是不能不看的海笔子。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与城市相遇 关于「真人实境」的学习
由阿根廷导演Lola Arias与德国导演Stefan Kaegi共同策划的《平行城市》演出计划,邀请来自各国的八位艺术家在包括旅馆、图书馆、工厂、法院、购物中心、车站、住家、大楼屋顶等空间创作演出。目前已到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华沙、苏黎世。在不同城市,这些创作者都是与当地表演者合作,在同一概念下发展出不同的作品,其中多数表演者都是在人生中第一次参与表演。换言之,这是一种如假包换的「真人实境秀」。
-
达人推荐 本月我要看
进念.二十面体《夜奔》
说香港进念.二十面体对港台卅年来的现代剧场影响深远,绝不为过。他们除了戏剧上的多种实验路向,更积极参与文化政策,扮演反对者、干预者的角色。 近年来,进念主要演出包括政治批判剧场、巨星演唱会,还有以传统戏曲为根柢的实验表演,令人隔岸艳羡。这次的《夜奔》便是后者的终结篇,从香港艺术节、上 海世博、一路演到了台湾。主演的是江苏昆剧院院长柯军和他的年轻学生杨阳,这就先保证了技艺的品质。但荣念曾是不甘心只在戏剧框架内做实验的。林冲反叛不 义的体制,奔向另一个体制,在荣念曾手里必能处理成绝佳的政治与个人生命隐喻。 荣念曾善于提问,有时由于太善于提问了,反而观众只 记得排山倒海而来的问题,而忘了去想答案。不过,或许正由于他旨在提问,所以没有那种让传统和现代搓汤圆联谊的美满假象。和台湾盛行的戏曲改革迥异,这出 戏的目的绝不是(或绝不只是)传统戏曲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舞台上以清唱或现代服装反衬出的昆曲美感,在所有声音、空间、文本交互错位作用下,可以产生复杂 的感知辐射。元素精简,却意韵复杂,这也是愈来愈好大喜功的台湾剧场可以思索借镜的。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一朵茶花 四味芬芳
法国文豪小仲马的经典小说《茶花女》,其实出自作者个人的亲身经历,书中描绘的社会现实与爱情波折,充满戏剧张力,所以不止小仲马本人曾改编成舞台剧演出,后来更有威尔第的歌剧改编留芳后世。而日本剧场大师铃木忠志的新编版本又与之前的小说、舞台剧与歌剧有什么不同的诠释手法?本文将从小说到最新版本逐一分析。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绿光剧团《清明时节》、伊凡.费雪&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
郑清文的小说虽然往往是通俗情节、写实外观,但最精采的,其实是人物的内在波涛。例如〈清明时节〉,丈夫的两个女人上山扫墓的两种心路,一前一后,巧妙极了。〈苦瓜〉写的也是外遇,戏剧性较浓烈,还有法庭戏,但最吸引人的也是妻子的内心戏。一九八○年代台湾文学改编电影的浪潮中,郑清文竟被忽略,就知道他的小说不是那么容易用影像呈现出高度的。 吴念真在推展《人间条件》之余,以他累积的剧场能量,活化前辈的小说瑰宝,值得感佩。他如何将郑清文拿手的内在经验具体呈现在剧场中,也让我十分期待。在新生代导演沈迷新科技与跨领域时,以扎实的人情世故成就的剧场,更显可贵。 十年前皇冠曾制作五位小剧场导演的「台湾文学剧场」,南风剧团这两年也改编了叶石涛的《简先生》。不过这次绿光的演出更具规模,若能诱引起新一波热潮,让更多人一读郑清文,善莫大焉。 文字|鸿鸿 诗人、电影暨剧场导演 不要迷信什么世界排名第九的乐团,也无须执著于谁是匈牙利音乐代言人,单纯从音乐角度来期待这场演出,就足以令人兴奋。这不仅是国际级的名家表演,也可视为一场进阶级的音乐飨宴(终于不只有德奥曲目了)。伊凡.费雪与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在这次亚洲巡回所排出的巴尔托克《罗马尼亚舞曲》和《管弦乐协奏曲》,前者是短小精悍、畅意酣然的民族组曲,后者则是窥探这位伟大匈牙利作曲家的最亲民经典。 但是,音乐会若如果没有话题性,还是不足以吸引观众。我很好奇指挥家费雪如何在不到三十年时光,便把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提升到顶尖的地位?而且通常冠上「节庆」字样的乐团,多是临时凑齐的编制,费雪与BPO是怎样创造出所谓的「匈牙利传奇」?再凭这一点,就该亲临现场目睹兼耳闻。而加上正在国际乐坛炙手可热的克罗埃西亚钢琴家拉锡克,合作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也是这场音乐会「附赠」的惊喜。 如果有一朝,台湾也有像费雪所规划的「惊喜音乐会」这般,事先不公布演出曲目便能卖出满座,那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准也将让人惊喜了! 文字|林伯杰 金革唱片研展企划处协理
-
纸上读剧 Playwright & Reader 《窗明几净》剧作家
莎拉.茹尔 让电梯下雨的奇想高手
莎拉.茹尔今年卅六岁,生于伊利诺州,现居纽约。二○○四年的《窗明几净》让她声名大噪,从外百老汇逐步迈向百老汇,在美国的商业剧场界算是新生代,虽然尚未得到几个品味保守的戏剧大奖(几度在普立兹和东尼奖的决选名单上徘徊),然而已受到评论爱戴与国际瞩目,被视为美国新生代剧作家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