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德国系列」的开幕演出担纲节目科隆古乐团,这回虽是首次访台却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团长戈贝尔健康因素而即将解散的科隆古乐团,三十三年来钻研古乐,不只忠实地以音乐表达回归传统的渴望,也为后世整理留下丰富的乐谱史料。
科隆古乐团
10/17 7: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没有大型的乐团编制,也没有炫人耳目的现代手法来诠释古乐作品,科隆古乐团(Musica Antiqua Köln,MAK)忠实地以音乐表达回归传统的渴望,却在今日古典乐界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有古乐的地方,就少不了科隆古乐团的演奏。然而,他们获得成功的故事得从当年创团者赖哈德.戈贝尔(Reinhard Goebel),以及志同道合的一群同学被科隆音乐院轰出去的那段往事说起。
不准在学校练习,却走出自己的路
一九七三年,还是科隆音乐院学生的戈贝尔和同学合组古乐团,专门钻研巴罗克时期与维瓦第、巴赫之前的音乐家,同时在学校担任直笛测验的伴奏。后来因为一名非学生身分的古大提琴手加入行列,被校方发现,从此禁止他们在校内练习。表面上,学校似乎扼杀了这群学生的音乐前途,但事实并非如此,戈贝尔已经发现爱乐者对巴罗克室内乐及教会音乐的需求量甚为可观;此外,先前多次音乐会所获得的回响,也让他毅然率领科隆古乐团决定走出自己的路,十年后他们更发展成管弦乐合奏团体。
科隆古乐团自行灌录的第一套录音很快就吸引了DG的Archiv Produktion在一九七八年与他们签下合约。当时担任该公司总裁兼制作人的安德瑞斯.霍舒奈德(Andreas Holschneider)经常从废纸堆中让曲子重现天日,并精准研判是否适于录音。除了市场的敏锐度,戈贝尔对传统的信念和对音乐的一丝不茍,也让科隆古乐团成为古乐的代名词,这点从他们对严格要求录音的声音品质看得出来,戈贝尔表示:「这和我们演出时座位的排列方式有关,在十八世纪留下的文献中如此记载『大键琴要摆在中央的位置,它的琴盖要整个拿开,然后我们其他人绕著它排列』。不知道今天为何会变成一支小提琴在大键琴左前方,另一支小提琴在大键琴右前方,其他乐器则全部挤在后面的排法?」有时为了创造出一种清楚、悦耳并在节奏上层次分明的声音,来凸显出吟唱、充满活力及抑扬起伏的旋律线,戈贝尔还会四处寻觅适合的古乐器。
为乐坛留下珍贵的史料
音乐学者刘岠渭在德国求学时期,就非常向往柯隆古乐团的音乐,「所有的国家都有他们的古乐团,可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最喜欢科隆古乐团的演出,不只因为他们的乐器,还有他们对音乐的诠释,非常细腻、精致,但是又不失深刻。」即使因为戈贝尔个人的健康因素,科隆古乐团即将解散,但是他们的录音,以及团员们亲自誊写,如今已累积成令人叹为观止的四十五册皮制书背包装、烫金字编号的乐谱,却已经为乐坛留下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