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高明的鼓掌人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大叫bravo,什么时候该连续呼叫,如果呼叫和鼓掌的时间点不巧妙的话,明眼的观众马上会看出破绽。还有,鼓掌人如此精通歌剧,不但对歌唱家的好坏看得清楚,也知道他们的弱点和优势,最厉害的鼓掌人看得出来演出者什么时候安全上垒,什么时候漏失,他们在安全上垒时大声呼叫,肯定能使演出者再加分。
如果你在欧洲歌剧院听歌剧,尤其是义大利,不要以为观众疯狂鼓掌的歌剧就一定是演唱俱佳的作品。因为,有一个古老的戏剧传统,至今仍悄悄地在歌剧院里进行。
那就是「鼓掌人」(claquer)的传统。这个戏剧传统已有二千年历史,早在罗马时代暴君尼禄(Nero)便深深明白鼓掌的艺术,他在出席公众场合或者竞技场时,都会花钱聘请一个五千人的鼓掌队伍,那些人会为他造势,营造一代盛君的气象。
一直到九○年代,欧洲歌剧院的歌剧盛衰史有一部分仍靠鼓掌人的高明技艺,今天,鼓掌人在一般戏剧剧场已很少看到,而歌剧演出的三大男高音化和全球化后,也使鼓掌人艺术愈来愈式微,目前只剩义大利一些地方如米兰史卡拉歌剧院(Scala)、罗马或维洛纳和西西里岛歌剧院都还有鼓掌人的存在。
鼓掌队营造出来的杰作氛围
我对此技艺的佩服和好奇,有时好像都高过对歌剧本身,对我,鼓掌队在剧场文明史上值得大书特书,而其技巧表现简直是波乐(Augusto Boal)的无形剧场(Invisible Theater)概念最具体的延伸。我如果专程去义大利看歌剧,无非便是为了看鼓掌人的演出。
鼓掌人的工作并不容易。以歌剧而言,鼓掌人的工作包括,在观众进场前便在场外散播耳语,与在场内鼓动和激励掌声。众所周知,剧院是欧洲社会中上阶级社交见面的场合,看歌剧前及中场休息都会聚在场外喝东西或点头打招呼,鼓掌人会在这些场合散播该歌剧的耳语,举凡有利该歌剧演出的宣传,如地方首长已购了票,某女伶和唱片公司签下多少数字的合约,甚至于一些鼓动气氛的赞美及大声喧哗。
而在演出中途,鼓掌队伍中有分领队与大中小队长,他们分区而坐,全视领队(capo di claque)的命令,在暗中,他们彼此配合操作,若配合得完美无间,一出男女高音再走音、舞台呈现再没有新意的演出,也可以靠鼓掌队营造出杰作的氛围,让不懂歌剧的观众疯狂地跟著起立鼓掌。原因正是,全世界都一样,不懂戏剧的观众毕竟多过懂戏剧的人,还有,现场氛氛可以营造,有人深谙此道。
我在学生时代常常去国军文艺中心看平剧,我那时便观察到总有一群戏迷鼓掌叫好,一些老戏迷们知道该在什么锣鼓点什么节拍后立刻喊好,其实那些戏迷扮演的也是鼓掌人,他们暗中支持自己的青衣花旦,但就仅于代表个人意见,不像西方的鼓掌队靠此工作维生且那么有组织。
虽然看京戏的鼓掌人多半出乎以情,与歌剧一样,只有高明的鼓掌人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大叫bravo,什么时候该连续呼叫,如果呼叫和鼓掌的时间点不巧妙的话,明眼的观众马上会看出破绽。还有,鼓掌人如此精通歌剧,不但对歌唱家的好坏看得清楚,也知道他们的弱点和优势,最厉害的鼓掌人看得出来演出者什么时候安全上垒,什么时候漏失,他们在安全上垒时大声呼叫,肯定能使演出者再加分。
不只如此,鼓掌队还负责演出谢幕的安可声,丢花或献花,发动观众起立鼓掌。甚至在剧场外接受记者的采访。
歌剧红伶的鼓掌部队
鼓掌人凭著他们的技艺,价码也大大不同。工作价码从百元到千元欧元不等,就像前面说过,如果鼓掌人不懂戏剧,那么他的鼓掌艺术自然不会那么纯熟,一分钱自然是一分货。
九○年代,一些想走红的歌剧演唱家经常私下自已掏腰包请鼓掌人,尤其以女伶最多。这里有一个经典故事,但就不要指名道姓好了:一位现今你我熟知的歌剧名伶,当年刚出道时,有一次在史卡拉剧院演出,必须和一位当时比她有名的男高音同台演出,女高音不服输的性格使她花了大把钞票请来一个庞大的鼓掌队伍。在演出中,女伶的鼓掌叫好声明显压过男伶,那位盛名的男歌剧家感受到压力,在谢幕前的幕后便立刻向歌剧院经理抗议,他说,这些鼓掌人的面孔我太熟悉了,他们昨天才在维洛纳,今天就坐在这里胡作非为,歌剧院的经理慑于男伶的盛名,马上电话通知剧院的消防人员,要那消防人员把鼓掌人全请出去。那位消防人员在麦克风里问经理:「这些人在剧院里抽烟吗?」,经理回答:「没有啊」,那位习惯鼓掌人传统的消防人员立刻告诉他,「对不起,那我就没理由将他们请出去。」
今天,鼓掌人的艺术逐渐没落,但死灰复燃的是,电视综艺节目粗暴地延用了这个传统,现场观众被迫随著现场的鼓掌指令鼓掌观呼,就像台湾一些政见发表会也一样。或许,陈水扁也偷偷地学了一些皮毛。
PAR名词解码室
波乐的无形剧场
波乐是巴西的剧场导演、作家,创新且影响深远,曾著有《被压迫者剧场》一书阐述以剧场形式来解放被压迫者的心灵、进而引发革命的能量。他的「无形剧场」指的是一种非在正式剧场空间中演出,提供给非预期看到演出、也不太有机会看到演出的观众观赏的剧场形式,演员的演出也非给特定观众看。
陈玉慧
从小写抒情散文及小说,后来编剧和导演。
报导独家国际新闻,在德国媒体评论。
生于台湾,住在欧洲,去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