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欧洲人文笔记 欧洲人文笔记

日安,贝克特先生!

那是一九八一年秋天,我走在巴黎六区的哈斯派依大道上,从学校要搭地下铁回家,我低著   头走路,不经意抬起头来时,我看到,我当下便确定是你,只有你才有那样的一张脸,你已在戏剧界变成像神一样的人,贝克特先生?

那是一九八一年秋天,我走在巴黎六区的哈斯派依大道上,从学校要搭地下铁回家,我低著   头走路,不经意抬起头来时,我看到,我当下便确定是你,只有你才有那样的一张脸,你已在戏剧界变成像神一样的人,贝克特先生?

我们说了那么多话,尽可能地说,但却全没一句真话。  ——贝克特(Samuel Beckett)

我曾经非常后悔没把握那一瞬间,和你说话。后来我渐渐不再后悔了   ,因为我知道,我说什么都会是多余。仅仅说那个字便够了。我和你的相遇是一出短出,当然,完全的贝克特式。                       
那是一九八一年秋天,我走在巴黎六区的哈斯派依大道上,从学校要搭地下铁回家,那是午后的路上,巴黎行人的步伐多半匆匆,我低著   头走路,不经意抬起头来时,我看到,我当下便确定是你,只有你才有那样的一张脸,你已在戏剧界变成像神一样的人,贝克特先生?

贝克特先  生,你微笑了

我小声但惊呼,我屏息地看著你,戴著一顶黑色布绒礼帽,脸部线条分明,皱纹很深,表情虽不柔和,但却有一股说不出的精神吸引著我   ,你,我日思夜想的人,穿著一件风衣戴著帽子,沙谬尔.贝克特先  生,你微笑了,从头上摘下了帽子,你看著我的眼晴,bonjour!
你说,我也回答:bonjour!
然后,你戴上帽子就从我面前向前走了。我回头看你的高贵无比的背影,我一直看著你,果然,你走了几步也转头了,再度举起手在额前   向我致意,继续往前走了。                                       
我站在原地,bonjour?是啊,bonjour,日安,日安,我心里不停地    念著,我想告诉你,我正在以法文读Oh les Beaux Jours,我爱上玛德莲.雷诺(Madeleine Renaud)在那出戏里的演出,我永远不会忘记她被埋在沙堆上的那张脸。贝克特先生,后来我也看过几个不同导   演导过这出戏,包括彼得.布鲁克。                                                                                                

亲爱的贝克特先生,我也在不同的城市看过《等待果陀》、EndgameHappy days,我在纽约和法国同学Anne See自导自演《无言剧》,后   来我也在台湾新象小剧场导演该戏,我把《克拉普的最后录音带》也改编成中文译本,我在很多导演身上都看到你的影响,譬如美国导演贾木许的早期电影,又譬如我崇尚的莒哈丝,她年轻时一些作品里也有那   种荒谬感。                                                     

把禅学的道理用戏剧表现出来

一九八九年你去世时,我正在台湾导演我自己写的剧本《戏蚂蚁》,   这出戏由明华园演出,我明白你的虚无,神即然宣称会来救世人,但祂   何在?但我潜意识里相信了佛教的轮回说。我以前疑神,后来问神,现在却有心学习侍神。我并没有走多少冤枉路,贝克特先生,你小时候因忧郁而长期躺在床上,长大后也不太能与人长谈,你通常   需要几个小时和好几杯酒才能与人说话,你在作品里教我用文字及情   节去表达一些不必表达的东西,所有的情节和事物其实都不必表达,那便是本命的本质——空无,禅学的道理,你把这个道理用戏剧表现出来。

而你没有多少可以让自己快乐的才能,你曾经这么说。你有的才能是   以法语 (并非母语)写出生命的可能性,正像一九三九年你经历的那    场意外,一个流浪汉攻击你,使你差一点丧命,病愈后你到监狱去看   他,你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我也不知道,贝克特先生,他回答。生活   没有缘由,生命也不知去处,你一生都这样活过,但你记录下来,你   写成诗,你做成戏,你在巴黎伦敦都柏林或斯图嘉特那样活过,你把   剧本导演出来,那并非传统的西洋戏剧手法,你是改写西洋戏剧内容的人。                                                         

人们在戏里看到自己

一九五三年一月五日,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了《等待果陀》,从此,世人便知道这样的生命内容,人们在戏里看到自己,这出戏成为莎士   比亚之后最常被人演出的戏码,诺贝尔文学奖也必须颁给你,你曾经   是乔哀思的朋友和高徒,但你走自己的路。                                                                                                                              

贝克特先生,我从小也是一个不容易快乐的女孩,大学毕业后便到巴   黎去,只是我不能以法文纯熟地写作,也无法在巴黎长住,我喜欢默   剧演员基顿更甚卓别林,我热爱普鲁斯特的作品,爱看美国电影,也   爱吃义大利面。

我知道你葬在蒙帕拿斯墓园,我还没有去探视过你,下一次,我会戴   一顶帽子去,我会向你致上最深摰的问候:日安!                                                           

贝克特(Samuel Beckett)小档案

▲1906年在都柏林出生,1989年病逝于法国,享年83岁。

▲1928年移居巴黎。从1945年起展开其丰富的创作,并全以法文写作。

▲作品有《等待果陀》、EndgameBreath、《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Happy Days及《前前后后》Back and Front等,是荒谬剧的代表剧作家,他主张在剧场上探讨人类存生的本质,而他又认为语言在剧场上是无效的,因此需要用剧场里其他元素来呈现这种荒谬性。

▲于1969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陈玉慧
从小写抒情散文及小说,后来编剧和导演。
报导独家国际新闻,在德国媒体评论。
生于台湾,住在欧洲,去了全世界......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