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在十一月中旬上演的《不三不四到台湾》,编导周慧玲、主要演员徐堰铃与吴维纬,恰巧也有师生关系。从台北艺术大学的教室到剧场排练室,周慧玲启蒙、带领著有「小剧场天后」之称的徐堰铃、与新生代中表现亮眼的吴维纬,不断探触剧场与人生的各种质地。
创作社《不三不四到台湾》
11/16~19 7:30pm
11/18~19 2:30pm
台北国家剧院实验剧场
11/23~26 7:30pm
11/25~26 2:30pm
台南诚品B2艺文空间
INFO 02-27237305
乍入《不三不四到台湾》的排练现场,令人不觉低首敛眉,为的是排练场上那股特殊的静谧氛围,仿佛我们闯进的是一个私密的房间。
说私密是因为,即使进行著排练,女人们的话语音量仍轻盈温和,偶尔挟带著戏谑和叮咛。她们的默契是,台下的人一提点,台上立即回以适切的反应――纵使那语言充满外人不能轻易理解的密码。
房间里的三个女子,在台下的一位是专擅剧场理论也能编导的周慧玲,台上的徐堰铃和吴维纬,则是目前剧场界极为看好的中坚和新生演员。
但这三个女人的关系并不仅止于排练场上的导演与演员。更早之前,她们还是教室里的老师与学生。
这或许是房间里的默契如此灵活无窒碍的另一个原因。
秀异学生,认真回馈
那时候,周慧玲在当初还叫做国立艺术学院的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所任教,在研究所开了一堂与性别剧场有关的课程,也在大学部带领学生阅读当代剧本。徐堰铃和吴维纬是这两堂课最令周慧玲印象深刻的学生。
「其实早在上课前,我就已经在小剧场看过堰铃演出了。首先是一九九七年,陆爱玲的《行走的人》在实验剧场,接著是创作社,魏瑛娟的《Kiki漫游世界》。当时,我特别记得她在舞台上的肢体非常精准、乾净俐落。没想到后来在课堂上又碰面了,我还蛮高兴的」,周慧玲笑说。
在周慧玲的记忆中,徐堰铃不只是个好演员,更是个能给予老师回馈的认真学生,「特别是介绍国外女同志剧场的时候,她给我一个很好的回应。她会问,在美国谈论那样的事情,跟在台湾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地域性和文化都不同,那么,应该如何在台湾实践『我们的版本』?」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周慧玲一直在思考的,有学生愿意深入探究,她自然感动。
「吴维纬呢,是一个在课堂上很亮眼的学生。你会看见她在上课的时候眼睛是发光的,她懂你在说什么,功课也很好。我那时就想这个人应该冒出来,没想到她后来跑去当舞监。」
这两个表现优异的学生在周慧玲开始创作之后,自然成为她希望合作的对象,徐堰铃倒是相当顺利地从《记忆相簿》、《Click宝贝儿》便合作至今,吴维纬的舞监工作就让周慧玲十分扼腕,「她说可以当我的舞监,但我想找她当演员,头一次她说不行,我心里就想,死了……还好这次总算等到,可是她偏偏之后要去德国!」周慧玲边说边睇了吴维纬一眼,后者笑著讨饶:「去了还会回来嘛……」
开启剧场新视界的老师
老师对学生的认真热忱十分满意,两个学生也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开启她们的视界而十分心服。
徐堰铃后来选择周慧玲当主修老师,正为了她带给自己的世界和态度很不一样。「在戏剧系主修表演,不免会认为表演在剧场里的权威地位。我之前的老师多半是较drama形式的,但那阶段遇到慧玲,她身兼评论、行政、教学和编导的身分,让我发现一个演员在深度上应有的追求――你可以用理论来支援自己表演。」
另外,周慧玲强调剧场各部门的工作都指向「作品」这个共同目标,因而每个工作都是平等的、都能互相给予建议,也让主修表演的徐堰铃松动了先前对剧场和表演的想像,「不再膜拜一个想像中的戏剧观念、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可以经得起评论不断检视,是老师带给我最重要的转变。」
吴维纬和周慧玲的师生关系虽然只在大二那年,对于课堂上的精采内容却仍能津津乐道:「我很喜欢那堂课,那堂课也是我头一次看英文剧本。老师讲理论的时候很活,好像理论跟剧本本来就是贴近的,让我印象好深刻。那堂课我从没翘课过,而且每份报告都交!」
三代同堂,亲密关系
或许由于教室里的结缘有个好的开始,三人的剧场伙伴关系也显得紧密,却仍能保有轻松。
「作为一个导演,我不喜欢别人看戏只看到导演。如果有人看完戏告诉我,演员演得很好,我会很高兴。怎样让演员有机会把自己的功力表现出来,也是导演的重要功课。」因此,选择演员通常是最花周慧玲心思的,而已经合作两次的徐堰铃,在舞台上专注、对情感的掌握力高,正是周慧玲眼中可以放心的演员。
那么和老师合作会不会带来压力?徐堰铃摇摇头:「正因为老师告诉我们剧场是很平等的,她也在实践这样的观念,所以我可以很安心地和她沟通,我知道她会听进去,至少会说,她现在不知道,需要再想想。我不必担心质疑会暴露自己的缺点或是刺伤导演。」
随著合作次数的累积,两人逐渐熟悉彼此的想法和工作方式,即使每次周慧玲都会在剧本提出不同的实验、挑战,但两人培养的默契足以令双方都放心,一起去找最适合的表现方式。
吴维纬则认为自己的加入让剧组呈现出「三代同堂」的气氛:「我当过堰铃的演员,她也是我在表演上很重要的学习对象,所以三人在排练场上的关系很『多重』。第一次排完戏后我想:原来祖师爷在这,一切都是师承的!因为她们俩的讨论方式很像,都会聚在一起,花很多时间谈剧本。」
但也幸亏有了「大师姐」的引领,让初次和周慧玲合作的她得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因为堰铃会带我发掘剧本中的问题」,徐堰铃则在一旁回应:「我通常会大声说『欸!你有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但维纬比较聪明,她会去找到答案。」
说著说著,三人开始互相调侃起彼此的排练习性,仿佛回到那个私密的房间里,在不断的呢喃与对话中,继续探触剧场与人生的各种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