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霹雳舞是最早进入台湾的嘻哈文化现象之一。图中表演者为卢柏呈。(许斌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巴洛克.嘻哈.舞翻天—萌荷舞团 街舞带头 音乐、时尚跟著烧

嘻哈疯台湾 台风嘻哈客

美式嘻哈文化进入台湾,其实不是最近的事,早自上世纪九○年代,铁板衣裤、霹雳舞、L.A.Boyz就已经带起嘻哈的第一阵风。近年来嘻哈音乐成为乐坛主流,街舞更是处处可见,俨然已成为年轻世代的文化主视觉。但是,嘻哈到台湾,影响了什么又刺激了什么,可有在地化的新颖质变?

美式嘻哈文化进入台湾,其实不是最近的事,早自上世纪九○年代,铁板衣裤、霹雳舞、L.A.Boyz就已经带起嘻哈的第一阵风。近年来嘻哈音乐成为乐坛主流,街舞更是处处可见,俨然已成为年轻世代的文化主视觉。但是,嘻哈到台湾,影响了什么又刺激了什么,可有在地化的新颖质变?

无论是东区后巷泡沫红茶店、西门町综合大楼内的小舖、信义区林立的百货区、士林夜市川流不息的摆摊人群、或是大学生与文青集散地台师大地段,你会发现,这几年的流行符码吹向透气网格布料的卡车司机帽、夸张的金属皮革感大链子、与臀齐短的三折小蛋糕裙。或许执著嘻哈文化与音乐的嘻哈客会对于这样表浅的一窝蜂热潮感到嗤之以鼻,但把时间推回一九九○年,西门町一间间卖得最火热的铁板衣裤、铁板帽、写著大大的「BOY」字样,其实这正是嘻哈文化吹进台湾的第一阵风。

由外而内的嘻风舞林起

这些身著「BOY」字样帽T、钉板裤跳霹雳舞(Breaking)被称作「B-Boy」的小子们,乘著解严后的空间解放与媒体开放之势,全然抒展于茅塞顿开的养分空气,他们在街头、广场、两厅院四周的露台、万年冰宫、青年迪斯可舞厅(也全拜解严之赐)大展身手;二十年长青歌唱比赛节目「五灯奖」首度加入街舞竞赛,迅速成为压轴节目。年仅十九岁的罗百吉,被不满他在洛城混帮派的父母送回台湾,与同来自加州的三个ABC,炮制出第一个以街舞姿态横扫演艺圈的L.A.Boyz。

国高中生都风靡在「钉孤支」舞步,与《少年快报》、《灌篮高手》、中华职棒、快打旋风、四驱车同列九○年代初期青年流行显学,流行歌坛多了好几组街舞团增添音乐姿色,更冒出族繁不及备载的热舞比赛,高中、大学的热舞社也均肇始于当年。然而却没人意会到,也没人视为这是嘻哈文化正式植入台湾的场景现象。Hip Hop这名词在台湾九○年代初期是抽象、不起眼、无强势翻译的(通常外来语辞需一定数量的社群需要,才会有较为齐一肯定的译名),更为人通晓的反而是早期街舞四元素——机械舞(Poping)、霹雳舞(Breaking)、锁舞(Locking)、电流舞(Waving),及变种舞步New School与Old School。

各自表述的嘻哈年代

嘻哈之于流行音乐的特殊性,在于它既可代表乐种,又同时代表文化类型。这不似摇滚或是电子舞曲纯粹指涉音乐型态,或像嬉皮(Hippie)、摩斯(MODs)、瑞舞(Rave)讲求的是生活风格和文化场景。在嘻哈文化四元素(MC、DJ、涂鸦、街舞)当中,街舞成为台湾「追赶」的第一步,DJ则至九○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以嘻哈为主要打碟曲风的场地(如TU),MC(编按)虽早已出现,但受制于早期街舞挂帅的风气与饶舌形同于主唱的传统歌曲概念(另有一说是早期台湾的MC注重派对气氛的Old School,较不重饶舌技巧),专攻MC元素概念,在台湾已经迟至公元两千年前后才逐渐确立。

无论是主流或另类乐种,碍于「追赶」的脚步,台湾与当代音乐潮流往往存在二至五年不等的时间落差(Time Lag)。例如,美国的嘻哈音乐开始全面攻占告示牌排行榜起始于东西岸两帮火拼(2 Pac与Notorious B.I.G.在传媒炒作下于九○年代中叶达到高峰),当时台湾流行的是美国九○年代初期的节奏蓝调(R&B);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概念在台湾兴起也差不多有此等间距的时间差,像英伦摇滚(Brit Pop)在一九九四崛起造成「二次英伦入侵」,在台湾则到九○年代后期才被多数另翼摇滚客所重视。

在流行音乐和时尚风潮加持下,前者让部分在二○○○到二○○三年尚被视为「另类」饶舌歌手与乐团,瞬间摇身一变成为主流音乐的嘉宾或重要卡司,如MC Hot Dog、大支、或原属摇滚类型的张震岳。而时尚风潮则出现在舞厅,演变成近两年(二○○五年起)有超过八成台北的夜店均以嘻哈音乐为主打风格。

移植之后的下一步?

显而易见的,现今青年世代或所有消费/阅听的主力群众,几已不需去解释或阐述简单的嘻哈定义,它已成为当下的消费标签。对于此等流行现象的背后,若不加以内化,恐怕又是另桩船过水无痕。

在流行之外,有诸如揉合母语、传统音乐、文化保存概念的拷秋勤,或是言之有物地将宏观的历史论述重新寻找自我认同的张睿铨,抑或死后才发行作品、真挚的心灵情感说唱的宋岳庭。少数可以坚持十年以上的街舞人,像是六年级生黄柏青与巧克力,除了在街舞的传承上渐受肯定,也在电影《巧克力重击》中领衔演出,在跨领域的文化圈留下绝对的踪迹。

或是,在典范转移的脉络里,嘻哈四大元素也许并非绝对配件,台湾许多涂鸦创作者出身与嘻哈文化无干,却不代表嘻哈文化在此缺席即等于漏失。又或者,在台湾嘻哈并无帮派(Gansta)系统,强作帮派状只会沦为另一种廉价的复制。什么是属于在地的创造?也许就比文化仿傚来得重要。

即使多数流行大众,依然歪戴卡车司机帽、金项链、大背心、肉体的激舞、听千篇一律的经典国歌、上嘻哈补习班学饶舌。但那些少数偏执而不动摇理想的努力,也就足以成为下个世代追随的重要范本。

编按:MC(Micphone Controller):嘻哈派对中带动气氛的主持人+歌手,要对众人说话,还要以人声制造节奏及模仿机器所发出的声音,如鼓声、唱片磨擦声,而后演变为饶舌的说唱技巧。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