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造物者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之一,也是艺术创作最好的灵感来源,只不过在每位艺术家的眼中,爱情各有表现方式,也许它同时包含了酸甜苦辣,也许它只是人类生活中的某种情趣调味料,在德国作曲家理查.史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当中,「爱情」则是发挥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让我们见识到人性的缩影。
熟悉日剧、韩剧的爱乐朋友,当您观看「爱情无法挡」、「大和拜金女」、「101次求婚」时,除了娱乐效果之外,也许对剧中的爱情游戏规则难以置信,但事实上,它却或多或少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即便您不是其中的男女主角,想必也会从身边周遭的朋友与同事身上,约略窥见类似的情节。
「爱情」是造物者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之一,也是艺术创作最好的灵感来源,只不过在每位艺术家的眼中,爱情各有表现方式,也许它同时包含了酸甜苦辣,也许它只是人类生活中的某种情趣调味料,在德国作曲家理查.史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当中,「爱情」则是发挥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让我们见识到人性的缩影。
现代爱情交际场的缩影
《玫瑰骑士》的出场人物相当复杂,即使没有合唱团编制,但独立角色却多达二十四个,下面几个则是剧中的焦点人物,从他们身上,您可以发现「爱情交际场」上的趣味互动。
第一女主角元帅夫人玛莎琳(Die Feldmarschallin),虽然只在第一以及第三幕出场,却是剧中的灵魂人物。根据本剧编剧家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的描述,元帅夫人是一位芳龄三十出头的女士,虽然称不上是「中年」,却也经历过一番人生历练。如果根据过去的欣赏经验,也许您会以为这位元帅夫人是一位尊贵优雅的女性,但是从第一幕一开始,霍夫曼斯塔尔就彻底颠覆了我们的刻板印象。我们这位元帅夫人趁著丈夫外出狩猎时,和一位年仅十七岁的奥克塔文伯爵(Graf Octavian)谈情说爱,而且打得火热、难分难舍。
这样的场景,不就像今天常见的「姊弟恋情」与「婚外情」吗?但作曲家就是有办法,他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铺陈,根本就忘了什么是道德规范,甚至到最后,元帅夫人展现气度,将奥克塔文伯爵让给「应该」属于他的爱人──苏菲(Sophie),这又是一种「成人之美」。面对元帅夫人的大爱,谁又能忍心质问她先前的是是非非?
相对于「熟女级」的元帅夫人,剧中第二女主角苏菲,则是清纯如百合花的少女。苏菲虽然出身富有家庭,但因为受过宗教薰陶,一点也没有富家女的骄纵气息,对于外在的金钱财富看得相当淡然,对她来说,更重要的则是两情相悦、情投意合,这也是为什么当她见到未婚夫欧克斯男爵(Der Baron Ochs auf Lerchenau)的跋扈行为之后,毅然决然舍弃这段建立在金钱之上的婚约,而投身于让她一见钟情的奥克塔文伯爵。或许我们可以说:「苏菲」所象征的,是对自己诚实、勇于追求真爱,这不正是时下男女所标榜的爱情价值观?
至于「首席男主角」,则是未满二十岁的奥克塔文伯爵,他是唯一从头演到尾的角色。一开始,这是个性格天真的少年郎,他和元帅夫人之间的互动,充分展露出孩子气,但是当他正经八百地担任「玫瑰骑士」时,却又表现出英姿焕发的帅气,就连与他初次见面的富家女苏菲都忍不住动心,更何况是寻找年轻爱情的元帅夫人?
很特别的是,理查.史特劳斯并未安排正常的男性音色演唱奥克塔文伯爵,而是由次女高音「反串」此角,其间还需要扮演「男扮女装」的女仆,对于演唱者来说,这是个考验演技的角色,只不过,当观众在幕启之后看见元帅夫人与「反串」的奥克塔文伯爵在床第间缠绵时,不知是否会有过度联想?
《玫瑰骑士》全长三个多小时,如果是第一次接触的爱乐者,或许会觉得有些冗长,但其中有个角色却带来「插科打诨」的趣味,这是由男低音饰演的欧克斯男爵,从他一上场开始,观众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是个「既没外表、又没内在」的大男人角色,尤其他对于女性的轻蔑态度,更让人觉得他十足的「沙猪」性格。同样的,欧克斯男爵的出现与存在,也反映出某些现代男性的真实性格。
这么不讨喜的人物之所以受到瞩目,则是用来对比奥克塔文伯爵,也是让苏菲决定投入奥克塔文伯爵怀里的关键人物,更重要的是,理查.史特劳斯为他写下了几段重要场景,其中的旋律还被改编为音乐会演奏用的圆舞曲、或是管弦乐组曲的片段。
理查.史特劳斯的官能剧场
在一九一一年《玫瑰骑士》首演之前,理查.史特劳斯已经发表了《莎乐美》Salome、以及《厄勒克特拉》Elektra两剧,这两部作品充斥著血腥、谋杀,甚至在《莎乐美》当中,还隐含著某种程度的情色意味,在首演当时,还曾经引起卫道人士的大力抨击。经过先前的悲剧洗礼之后,到了《玫瑰骑士》一剧,理查.史特劳斯风格一转,写作出趣味盎然的爱情喜剧,发挥早先写作「交响诗」的独到功力,以华丽、唯美的管弦乐法叙述故事,尤其对于爱情场景的气氛酝酿,更被部分乐评家称为「极尽官能之美」,在理查.史特劳斯之前,大概只有华格纳的乐剧《崔斯坦与伊索德》Tristan and Isolde足以媲美。
至于剧情设定的时空背景──十八世纪的维也纳,不免让人联想到莫札特的喜歌剧《费加洛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尤其在奥克塔文伯爵与元帅夫人的身上,我们仿佛再次看到《费加洛的婚礼》当中小男仆凯鲁碧诺(Cherubino)与伯爵夫人的互动;更妙的是,理查.史特劳斯以次女高音「反串」奥克塔文伯爵的手法,又与莫札特笔下的凯鲁碧诺相同。这两位前后相隔一个世纪的作曲家,在他们的歌剧创作中,不只意气相投,更是把手言欢。
事实上,理查.史特劳斯的确打算写作一部仿照莫札特风格的喜剧,他参照了法国剧作家包玛榭(Pierre Augustin Beaumarchais,1732-1799)的《费加洛的婚礼》、以及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的部分喜剧,并且结合老搭档编剧家霍夫曼斯塔尔,两人毫不矫饰地揭开了十八世纪王公贵族与上流社会的爱情面貌,从角色性格到剧情推展,处处展现了赤裸的人性,理查.史特劳斯借由音乐让我们坦然面对元帅夫人与奥克塔文伯爵缠绵床第的爱欲画面,也让我们包容欧克斯男爵在追求爱情时近乎放荡的「吃相」,这就是理查.史特劳斯,不只用音乐带给我们感官体验,也用音乐美化一切。
可能有些观众会以为《玫瑰骑士》的剧情不可思议,但仔细咀嚼一番之后,您除了以微笑看待最后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外,也许会领略到歌剧背后带来的意义,或许我们可以说:这是现代爱情的「另类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