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ABQ)的访台,在古典音乐界里刮起了一阵旋风。其极尽完美的演出却又即将解散的讯息,令乐迷们既赞叹又不舍。尤其是最后在舞台上增设座位的首例也引起纷纷议论。在这乐迷们引颈企望却也意犹未尽的音乐会背后,所给予音乐学子们直接与最深刻影响的,该算是大师班的精采教学!
「让贝多芬可以听起来更贝多芬!」
由本刊与弦外之音室内乐集联合主办的ABQ大师班,于五月廿八日假国家戏剧院四楼的交谊厅举行。获选参与的团体共有四组,首先上场的是由NSO四位团员所组成的弦乐四重奏。惋惜的是ABQ第一小提琴手Guenter Pichler因病缺席,由第二小提琴开始指导。第一组所演出的曲目是贝多芬的第三号弦乐四重奏(op.59)「如何让风格可以更明显,让贝多芬可以听起来更贝多芬」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NSO首席李宜锦说明:这首乐曲是从缓慢的序奏开始,虽然音很简单,但是要让每个人都朝向同一个感觉,却是很难的。而且要在小音量的控制之余,还要营造出神秘的气氛。她觉得大师说的:「旋律即使是在休息,但音乐还是继续在进行!」对这首乐曲的帮助相当大。此外,大师提出要详读乐谱上的记号:「贝多芬是个很仔细的音乐家,他所要的表情都会清楚地写在乐谱上!」对于这点,李宜锦微笑表示这是很好的提醒,因为在乐曲拉熟之后,是很容易忽略这些记号的存在!
第二组团体是弦琴艺致室内乐团,演奏德布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Op.10)第一乐章。相对于其他组别,此团体所选择的是有别于德奥系统、语法较新颖的乐曲。原先以为指导的大提琴家Valentin Erben会自然地著重指导大提琴部分,但奇特的是,他虽只调整第一小提琴的演奏方式,却一并带动其他的声部,使得整个旋律线条与音形改变,做出应有的音色。担任第一小提琴的陈宜琳说:「第一小提琴在旋律、领导的部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虽然观众看起来也许认为大师花了大部分的时间调整第一小提琴,但实际上他针对的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对于重复修饰的乐曲开头,陈宜琳认为这首乐曲的重点与难度所在是直立的和声,因此对于音准的要求与音色转换的掌控便更趋严格。大师希望她们做到的是开头的音色正确,接下来的演奏才会顺畅。陈宜琳也透露,本次大师班的演出是她们针对ABQ刻意设计的,而对于大师们迅捷又切中要领的指导获益良多!
「伴奏也是音乐的一部分!」
紧接著的团体是由小提琴家卢佳君领衔的五度音弦乐四重奏,演出的内容为莫札特的弦乐四重奏Hunt(K.458)。由ABQ的中提琴Isabel Charisius指导,她跳脱段落、立即掌握重点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卢佳君认为以ABQ为对象,诠释莫札特的音乐是最正统不过的了!当天的大师首重的,除了弓法的调整外,就是对符合年代与作曲家的味道作要求。此外,大师提出的另一个重点是气氛的掌控,以及团体呼吸与开始的一致性。「虽然身旁的听众是无声的,但与演奏者的互动是存在空气间的!」要怎样让带领听众,让他们感觉到演出者的气息,是音响之外重要的表现。至于大师数度对大提琴的修正,卢佳君指出:「伴奏也是音乐的一部分!」即使是在乐曲里面重复著相同的伴奏音形,也是需要拉得充满活力,它的重要性与其他成员是相同的,各声部相辅相成,不能因为伴奏而缺损了音乐的参与感!在这首曲子中,大师所挑剔的小提琴弓法Stroke必须考虑声音、风格、轻盈等等,虽然要将它拉得准确、好听不会太困难,但要同时考虑到这些因素,就不容易了。
轻松譬喻指导年轻音乐家
最后一组是史特林弦乐四重奏,曲目为舒伯特c小调弦乐四重奏(D703)。因为是较为年轻的团体,观众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师们所指导的方法显得较为轻松活泼,并且使用相当多的比喻使团员们了解。例如猫要捉老鼠的感觉,以及骑马时身体跟随的起伏等等。最有趣的是,这组团体最后得到了三位大师共同的指导,并且令人称羡的,有机会与大师们一齐演奏!即使这个团体曾经以这首乐曲参赛获奖,并且接受过多位老师的指导,团员们都认为在这次的大师班中获益良多。「伴奏与旋律间的相互带动」是他们共同的心得,「有的老师注重曲式,有的则注重和声」但ABQ大师们的诠释更道地、更仔细!
以「轻松的口吻、严谨的态度」来要求细节,是大师们的特色,虽然每组不约而同地遗憾时间的短暂,却得到深刻的学习。也期盼ABQ所散播的音乐种子,借由参与组别的教学分享,飘向更高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