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徒生计划》开场时,演员背对观众致词,他的正面特写,却投影在后面的巨大银幕上,叠合观众席的景观。(Emmanuel Valette 摄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完全 戏剧 完全 勒帕吉! 导演之路

变幻不断 却看见更多的真实

勒帕吉的导演美学

勒帕吉的剧场美学,视觉创意是最重要的一环,影像和现场表演的结合,更是他剧场作品的一大特色。他的剧场魔术奠基于写实,却又跟传统写实主义大相迳庭。擅长说故事的他,所有原创剧作都有一个层次繁多、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他的剧场善用多重形式,会随著情节流转而自然出现,不著痕迹地完成任务。

勒帕吉的剧场美学,视觉创意是最重要的一环,影像和现场表演的结合,更是他剧场作品的一大特色。他的剧场魔术奠基于写实,却又跟传统写实主义大相迳庭。擅长说故事的他,所有原创剧作都有一个层次繁多、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他的剧场善用多重形式,会随著情节流转而自然出现,不著痕迹地完成任务。

罗伯.勒帕吉的剧场及电影,视觉创意向来是重要的一环。在他开始拍电影之后,影像和现场表演的结合,更成为他剧场作品的一大特色。容我再拿他跟罗伯.威尔森作个类比,以便更清楚地凸显两种艺术倾向的不同特质。虽然同为多面向的跨界导演,也都不时在自己的作品里担纲主演,甚至两人都做过《哈姆雷特》的独脚戏,然而两位罗伯的剧场美学却南辕北辙。

奠基于写实的剧场幻术

威尔森剧场的魅力在于拒绝写实。他把外在世界改造成几何色块和一条无垠地平线展布的内在风景,快速时像激烈变换的画布,缓慢时像一个永远无法醒来的梦境。相反地,勒帕吉的剧场魔术奠基于写实,却又跟传统写实主义大相迳庭。他以局部暗示的手法达到不可思议的写实效果,例如《在月球的彼端》,景片上的一个圆形玻璃可以瞬间变成鱼缸、洗衣机、或月球表面,而将整个舞台空间转换成起居室、洗衣间、或太空舱。在《安徒生计划》里,则出现了货真价实的一整排电话亭。

当这些写实空间在舞台上以不同角度出现时,更予人不可思议的魔幻感。例如《测谎器》当中,两人对话时忽然同时单脚往背墙上一踏,身体顺势成为水平(当然还有一脚在地面支撑),整个空间看来忽然转了九十度,变成俯瞰角度。荀贝克歌剧《期待》中,勒帕吉则在舞台上搭起一道斜面,时而当作墙面、时而当作地板。《在月球的彼端》结尾,主角从候机室飘向太空的无重力状态,事实上是演员在地板上摆动身体,再以立面镜像反射造成的「现场特效」。这种视觉欺骗的手法在《安徒生计划》中更发挥得淋漓尽致,主角数度仿佛坐进一张背景图片中,造成平面图案与立体人物并置的奇异效果。

从不正面切入的说故事大王

让写实空间不断变换角度的视觉要素,与勒帕吉不断转移思考焦点的叙事逻辑,有其形式与主题的暗示契合。和威尔森拒绝叙事的演出策略相反,勒帕吉是个说故事大王,并且一再改变叙事的角度,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观点。所有勒帕吉的原创剧作,都有一个层次繁多、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他最享盛名的作品:《龙之三部曲》和《太田河的七条支流》,都是《一千零一夜》般迂回兜转,既横向广织、又纵向绵延的多线叙事。故事中的每一场戏,则博采不同的戏剧类型及表现方式。他的风格游走在悲剧、喜剧、悬疑推理之间,变换自得,其实单场看来都十分通俗剧。但经过剪接、并置、转折、串连,却逐渐焕发出心灵深度的光晕。因而看勒帕吉戏剧的经验从来都是妙趣横生,令人乐不可支,正由于他喜欢说故事带来的亲和力。「通俗」在他手里,就像写实的表象一样,是勾引观众投射自身经验的手段。但是我们别想轻易全身而退,等在后面的永远是始料未及的深沈复杂感受。

勒帕吉的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皮影、偶戏、歌剧、舞蹈、脱口秀、即时转播等形式,会随著情节流转而自然出现,不著痕迹地完成任务。使用这么多不同形式,一方面是为了游戏与观赏的乐趣,另一方面,则和勒帕吉的人生观有密切牵连。这些手法避免了一成不变的表现惯性,也避免了停留在「正面切入」的观点。变换一方面是为了揭露,一方面却也造成更多闪躲和遮掩。在遮掩中,观众有了更多想像、更多投入,却得以不致卡死在事物的单一面向,而吊诡地,更接近勒帕吉想展现的多层真实。

用小剧场精神在探索宇宙

以《安徒生计划》为例,主景之一的整排电话亭是一种「沟通」的展示,但却也遮掩了后方的事物。另一主景是银幕,透过正向、背向的投影,可以呈现事物,但银幕本身也成了遮蔽物。透过银幕,更可以制造「伪现场」,例如当演员在银幕上喷漆,喷出的字样却是用背后投影投出预拍的图像。银幕更可以制造「似非而是」的效果,例如《安徒生计划》开场时,演员背对观众致词,他的正面特写,却投影在后面的巨大银幕上,叠合观众席的景观。我们看著一个人的背面,他却以更大的形象「面对」我们说话!此一「似非而是」的情境,恰恰从形式上呼应了表演情境:一个假的无法执行的演出,却带引出一个真实的演出。

虽然剧团叫做「机器神」(Ex Machina)以强调制造心灵魔幻的技术向度,但勒帕吉始终坚持采用的只是幻灯、投影、录影、镜面等「低阶」的技术,因为他的视觉奇迹,倚重的是创意观念,而非昂贵技术。也可以说,他是在用小剧场精神在探索宇宙。当然从表演到幕后,这些技术的配合是极为精密的,仰赖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在访谈中勒帕吉也不断提及,限制如何激发创意,创意如何带来自由。这,或许是我们欣赏勒帕吉神乎其技的表演时,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文字|鸿鸿 诗人、电影暨剧场导演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名家看罗伯.勒帕吉

剧场导演 王嘉明

当代剧场导演的典范。虽常惊艳于他统合不同艺术领域(例如影像、乐手、美术装置、马戏特技……)的导演功力,但最令我讶异的是他将剧场基本元素:文字、叙事、物件、表演和剧场的空间想像和幽默感等发挥到极致。作品本身并不卖弄科技、视觉经验和当代思维,而能感受到暖暖深沉的人文厚度。他,Robert Lepage,非常剧场。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