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与民谣有什么不同?
民歌与流行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不是台湾人也可以写台湾民歌吗?
朗朗上口的〈丢丢咚仔〉、〈娜努湾情歌〉等等民歌,让我们一唱就充满了乡土的记忆与感怀,仿佛与土地与先人有了更深远的连结。
民歌是如何建构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呢?
让中华民国国乐学会秘书长郑翠苹老师来告诉我们!
台湾之歌音乐会
11/24 7: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1.什么是民歌?
从古至今流传在这片土地上的歌曲,经由口耳相传的传播留传下来,容易朗朗上口的歌,就是民歌。大部分的民歌都是即兴而成,早期民歌大都没有经过记谱与加工,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由每一首民歌中可反映出当时代的生活背景、风俗民情及透露出文化内涵。近代由于专家学者的努力,将大量的民歌作整理采集记谱工作,使得流传已久的珍贵宝藏能够永远保存。更有许多的民歌创作者,投入创作的行列中,不但将旧有的歌曲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也以当今的时代背景加上贴近人心的曲调,真实的传达二十一世纪的生活写照。
2.民歌和民谣有什么不同呢?
民歌与民谣对于西方而言,均翻译为“folk song”,系指一个地区或国家人民所唱出的民歌/歌谣,其内容则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音乐学家常使用「民歌」二字,解释为流传在民间的歌谣,因为重视歌词与音乐的部分,唱法以口语化为主而称为「民歌」。而「民谣」一词,严格来说,则是流传在民间的生活谚语或老百姓和孩子们所念出的小诗,趣味浓厚、不受格式限制也不需经过特别的修饰。如流传于湖北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猫姐,抱下来。」。但目前一般人对于「民歌」与「民谣」的说法,则解释为同义名词,大都解释为流传自民间的歌谣,是歌词配合上曲调而成的民间歌曲。
3.民歌跟流行歌曲有什么区别呢?
「流行歌曲」顾名思义就是在流行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及地区,大众们普遍喜爱的歌曲。歌词不宜太过艰深,旋律也最好不适合太过于繁复复杂,容易被大众接受。但以现今的流行音乐状态看来,音乐结构似乎越来越复杂的倾向,某些流行歌曲在节奏上也强烈些,常吸收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流行音乐中。而民歌与流行歌曲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它的时间性和商业性。和民歌相较之下,流行歌曲的起伏较大,流行的时间是短暂的,汰换率较高。而民歌却有其保存价值及表现当地特殊风格。流行歌曲本质上较属于大众文化,从生产到消费都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各种行销手段如唱片的灌录、包装、偶像的塑造、新闻炒作等等。这周边所衍生出的唱片产业,却是民歌所没有的。
4.民歌是怎么创作的呢?
民歌大多为即兴创作,如一些工作歌、摇篮曲、儿歌、情歌、叙事性的民歌等等,这些类别的歌曲常因环境的影响而唱出不同的曲调与歌词内容。如摇篮歌,对于在摇篮中的宝宝必须轻声细语对待,因此妈妈在摇孩子时随口就唱出了可使情绪舒缓的摇篮歌。而现今时代的变迁,民歌的创作除由即兴产生,也有民歌词曲创作工作者投入,如取材自与生活环境所贴近的素材,以较通俗的写作方式传达心中的声音。
5.创作民歌都需要有深厚的音乐背景吗?
在上述提到的音乐与歌词的创作都希望与生活贴近后,自然歌谣的流传是需朗朗上口的,创作者透过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歌词内容可反映出歌者的生活体验与所处的环境、历史与文化背景等等。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只要可能创作出琅琅上口、生动活泼的民歌!词曲创作者不一定要专业的作曲家,如台湾著名的音乐创作人郑智仁医师,他对于音乐创作的热忱并不亚于专业的作曲者,尤其以台湾歌谣的创作影响深远。他为九二一大地震而创作了这首《天总是拢会光》,歌曲中反映著当时受灾民众的生活体验,并以这样激励人心的歌曲来抚慰人心。
6.民歌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民歌表现著各地方的风土民情、生活方式及情感的表现。有保存历史文化和寓教于乐的特殊功能,是代代相传的精神食粮,更是一个民族精神依附的所在。民歌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结合了当地的语言与特性,是在当地最容易传唱的歌曲,也是最能代表本土族群的文化宝藏。如各族群的精神及宗教信仰、仪式的流传;如同布农族流传的歌谣〈向神倾诉〉中所表现的歌词:「假如心灵不安,向神倾诉。遇危险艰难,向神倾诉。当团结合一,向神倾诉。」由歌词中看出布农族人对神的尊敬与仰望。泰雅族的〈欢乐歌〉:「来来,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携手欢唱、跳舞,我是多么的喜乐……」歌中活灵活现地展现泰雅族能歌善舞的一面。由此看来,民歌对台湾文化的传递与发展,的确扮演著相当重要的角色。
7.民歌一定要是老歌吗?可以新创吗?
不一定是流传久远的歌曲才称为民歌,五、六年级生所熟悉的校园民歌就是一个推动民歌新创发展的最好例子?这群热爱自己家园的音乐工作者,以清新自然的曲调,生动有趣或以爱情、乡土气息作为歌词内容,就这样一首首不落俗套而又通俗的民歌产生了。由于校园民歌受到大众的喜爱,这些创作将永远记载著当时代的文化背景与生活写照。
8.台湾民歌可以由外国人创作吗?
民歌的特性之一就是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在音乐历史上有许多的作曲家以自己民族的民歌作为素材,在乐曲之中可展现民族的风格特征及色彩,作曲家巴尔托克及德弗札克等作曲家们,都喜爱以民歌为素材发展,在乐曲中以新的面貌、手法展现其精神。又如义大利作曲家浦契尼的歌剧《杜兰朵公主》其中运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组织成优美的音乐段落。而在这次中国文化总会主办的「台湾之歌」词曲创作选拔中,一位来自于比利时籍的台湾女婿贝麦克,他则以对台湾的情怀,重新编织由台湾民谣旋律所串联的《白鹭鸶组曲》,以爵士风格节奏与丰富和声变化,将多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加以改编发展。只要乐曲符合台湾人民的风格和地方色彩,作曲者是什么国籍,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9.民歌一定要有歌词吗?
民歌的歌唱应是发自内心,没有任何的掩饰,毫无保留的情感表达;自然、纯真的声音表现。像民歌的体裁之一「号子」就是以劳动的呐喊声,来消除工作时疲劳及抒发心中情感。随著工作性质的不同发出不同的节奏,有慢有快,常以呼喊、叹息声代替了歌词。而民歌歌词中也常出现重词叠字与衬字衬腔的用法,如原住民歌曲「那鲁湾都伊呀那呀吼、伊呀嘿…」就是衬字衬腔的表现手法;〈丢丢铜仔〉中「丢丢」二字即是叠字的用法等等。此外民歌的旋律跟歌词并非都是固定不变的,它在长期传唱的过程中,会不断经过人们的加工而有了变异及发展性,比如依时代的不同而添加有趣的歌词,或者更动旋律等等。
10.对于台湾的歌谣发展的未来期许?
我们走过的每一分钟都会成为历史,台湾的社会、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各层面都将在这些歌谣中留下痕迹。一百年、二百年后的今天,后代子孙们将会从我们遗留下来的歌曲、音乐中,追寻属于我们这世代的文化特征,寻找其时代及生活背景的蛛丝马迹。这样看起来,民歌的发展似乎是一件极为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希望鼓励创作词曲者,多多写出自己家乡的曲调,描绘出自己的语言与情感。
天才班导师|郑翠苹 中华民国国乐学会秘书长、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兼任讲师
天才班班长|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