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悠遊形式邊緣 穿梭框架內外
在「門外漢」系列中,這個詞被重新定義,「門」既是入口也是出口,而在門口迎接觀眾的「門外漢」,全是累積多年功夫、自在穿梭於各種藝術類型與場景的跨界好手。今年的「門外漢」系列由三個編制、風格、表演形式各異的組合輪番上陣。透過傳統與當代音樂、板索里說唱與電影等跨界合作,為觀眾打開通往古今的藝術之門,這些遊走形式邊緣的表演藝術工作者,為當代韓國表演藝術帶來革新的面貌。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 美巡行前音樂會 「聽城」
民謠交織 傾聽一座城市的聲音
暌違廿六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在十月底、十一月初再度展開美國巡演之旅。由首席指揮瓦格領軍,並邀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一同在加州沿岸的聖地牙哥及庫帕提諾兩地演出。行前,樂團特別以「聽城」為名,安排一場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的音樂會,曲目包含了台灣作曲家趙菁文特地為巡演而寫的新作,及德弗乍克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巧合的是三首樂曲都交織了作曲家家鄉的民謠旋律,讓人分外能感受到故鄉情懷。
-
即將上場 Preview 「西西里島的引吭高歌」音樂會
來自民謠的寶庫 聆聽文化的混融
西西里位於地中海正中央,和義大利本島僅相距兩英里,與北非突尼西亞則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自古就受到東方和西方文化洗禮。古希臘、阿拉伯、拜占庭、基督教等多種音樂傳統,在此交織激盪。這次「地中海的珍珠西西里島的引吭高歌」音樂會,將由Unavantaluna樂團帶來屬於西西里島獨特而多元、傳統又現代的美妙樂音。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七
國人作品/致力「台灣音樂」 樂音傳唱寶島之美
透過創作才能創造自己的文化,透過樂團的展演,創作才能有展現的舞台。各樂團樂季中展演國人作品,不管是舊作或委創,都可以看到推動「台灣音樂」的方向,透過樂音,展示台灣作曲家的創意與台灣之美。
-
專欄 Columns
演奏民謠 誰說很輕鬆?
他們演奏的都是魁北克的民謠,在場的每個人都對這些曲子耳熟能詳,除了我以外。他們輕鬆地對我說:「隨興地跟上吧!」這些曲子的和弦還算容易找,但是,節奏可就不輕鬆。我實在搞不定到底在哪要少一拍,還是多半句,每當曲子回到副歌時,我總是會搶拍而出糗。最後終於有人忍不住,半開玩笑地說:「你確定你讀的是『音樂』博士嗎?」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民謠入劇樂 曲曲動人心
《閹雞》是齣二幕六場的戲劇。研究會文友對配樂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須「具有台灣地方色彩」,以台灣民謠作為戲劇的配樂。就呂泉生自己而言,能為此次公演配樂,是一求之不得的機會。因為他一九四○到四二年在日本東寶聲樂隊擔任歌手期間,曾參加過多齣「國民劇」表演,對如何譜寫具有地方色彩的音樂並不陌生,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能為類似的劇作譜曲,而《閹雞》的機緣來的正是時候。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承載真實生命力的民謠音樂
這兩部電影,都描述了已徹底被世界邊緣化的族群,隨著鄉園中族群人數越來越少,文化也面臨著被遺忘的危機。而民謠音樂,正是文化記憶與保存的一種形式。電影中的兩位主角,隨著深入瞭解民謠,都發現他們得要進入他們的生活,他們不能旁觀採訪採集,因為這些民謠,全是跟生活緊緊結合的,也唯有跟他們一起生活,才能真正掌握民謠內在堅而不摧的生命力。
-
音樂先修班The Beginners’ Class
台灣之歌 唱出土地與文化!
民歌與民謠有什麼不同? 民歌與流行歌曲有什麼不一樣? 不是台灣人也可以寫台灣民歌嗎? 朗朗上口的〈丟丟咚仔〉、〈娜努灣情歌〉等等民歌,讓我們一唱就充滿了鄉土的記憶與感懷,彷彿與土地與先人有了更深遠的連結。 民歌是如何建構人民共同的文化記憶呢? 讓中華民國國樂學會秘書長鄭翠蘋老師來告訴我們!
-
樂響思考
誰來唱歌謠給台灣年輕人聽?
抱著以前的經典文化固然好,但畢竟有跟不上時代的盲點,這一代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民謠。在我們期盼新的民謠英雄產生前,也期盼上一代民謠工作者能走出象牙塔,俯看數位唯物時代下人心滿地的荒蕪狼籍,才能在發揮民謠原始癒療人心的功能。
-
捷克
生活在捷克,一天唱不完
唱歌就是那樣自然的事,對著草原就唱,沒有什麼吊嗓子這回事,每個人就是那麼自然地唱!
-
世界民族樂
散歩到世界叢林
在台灣,終於第一次聽見世界的聲音。我們雖落後已久,亦不妨藉這個音樂節,扎實地調音。
-
另類製作
迴盪在博物館外的音樂
製作的態度甚於製作的技巧 鍾適芳非常專注於對待那些 參與錄音、創作和演唱的人 以及那些藝人不同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