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莎蓓拉的房间》故事内容横跨一整个二十世纪,演员 、舞者 、 音乐家就像是舞台上的精灵一般, 不断地制造惊奇与冲突。(台北艺术推广协会 提供)
即将上场 Preview 与詹.洛华兹与尼德剧团的第一次接触

《伊莎蓓拉的房间》 回顾世纪的记忆

享誉欧陆的比利时尼德剧团,将首度访台,演出编导詹.洛华兹的代表作《伊莎蓓拉的房间》。这个作品由詹.洛华兹自编自导,写的是他家族的故事,也是纪念其父之作。透过女性主角伊莎蓓拉,在房间中追忆一生,也让观众回顾二十世纪的历史记忆。透过越洋访谈导演洛华兹,让我们更贴近创作的原点。

享誉欧陆的比利时尼德剧团,将首度访台,演出编导詹.洛华兹的代表作《伊莎蓓拉的房间》。这个作品由詹.洛华兹自编自导,写的是他家族的故事,也是纪念其父之作。透过女性主角伊莎蓓拉,在房间中追忆一生,也让观众回顾二十世纪的历史记忆。透过越洋访谈导演洛华兹,让我们更贴近创作的原点。

异色幻想系列一《伊莎蓓拉的房间》

5/23~24  19:30 

5/25  14:30 

台北国家戏剧院

INFO  02-27728528

五月即将来台演出《伊莎蓓拉的房间》Isabella’s Room的詹.洛华兹(Jan Lauwers)和尼德剧团(Needcompany)对台湾的观众来说也许陌生,但他们在欧洲可是炙手可热名气响叮当。剧团的灵魂人物,身兼编导的詹.洛华兹是美术出身,从比利时的Gand艺术学院毕业之后,一九七九年成立L’Epigonenensemble剧团,一九八五年因为有一群固定合作的伙伴于是将团名更名为L’Epigonontheater zlv(意指为:在人的指导方向下),隔年一九八六更用Needcompany为团名以布鲁塞尔为基地开始向外发展。

需要伙伴一起创作

对詹.洛华兹来说,Needcompany(尼德剧团)有一层I need company的意思在里面,因此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一起工作的伙伴特质是否能够相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每一个作品的创作过程,参与演出的所有伙伴都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培养彼此的了解及默契。从一九八七发表的第一个作品Need to Know到此次要来台湾演出的《伊莎蓓拉的房间》Isabella’s Room都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下完成的作品。

一九八七年剧团的第一个作品Need to Know为剧团打开知名度,一九八九年作品ça va、一九九○年的Julius Caesar更继续迈向尼德剧团以视觉与语言为创作指标的方向。接下来的日子,詹.洛华兹跟他的尼德剧团几乎每一年都有新作品推出,不仅满足及实验他们自己创作的欲望,更从不曾让喜爱他们的观众对他们的作品失望过。詹.洛华兹的作品不单从舞台视觉、语言及文本出发,自一九八六年剧团加入Grace Ellen Bakey这位编舞家大将,他们的合作更巧妙地结合舞蹈、音乐、舞台艺术等元素、让作品成为一种成为有著夏季游乐场的炫目欢乐和乔哀思小说厚度两者的结晶。近年来尼德剧团更将创作的触角伸向影像艺术这块领域。对詹.洛华兹和剧团而言,戏剧是一种语言,音乐、舞蹈、影像也都是语言的表达方式,令他们感兴趣并且乐在其中的是:如何私密地将这些语言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眩惑观众并感动心灵的舞台语言。

跟著伊莎蓓拉,走过二十世纪

此次要来台湾演出的《伊莎蓓拉的房间》,是尼德剧团在二○○四年带到亚维侬艺术节的经典之作,故事内容横跨一整个二十世纪,演员、舞者、音乐家就像是舞台上的精灵一般,不断地制造惊奇与冲突,或笑或哭或歌,释放强大的舞台能量诉说著詹.洛华兹以父亲为蓝图创造出来的这个故事。

纯白到近乎耀眼炫目的舞台空间,目不暇给的非洲文物饰品摆设,就是「伊莎蓓拉的房间」。房间里除了伊莎蓓拉本人,还有影响她生命各个不同时期角色的人,她的养父母、她的情人们,活著的和死去的人们。在伊莎蓓拉对我们诉说她生命故事的同时,那些陪伴她生命活著与死去的人们,也一同说著这漫长且离奇的故事。伴随著伊莎蓓拉的一生观众走了二十世纪一回,从一九一○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广岛原子弹,殖民主义,现代艺术的诞生,非洲的饥荒一直到我们生活的现在,伊莎蓓拉九十岁,眼瞎且独自一人生活在巴黎的房间。又老又瞎的伊莎蓓拉戴著墨镜喋喋不休地谈论著自己出生的秘密,自己和众多情人的故事,以及那个照相机直接进入她大脑拍摄记录她记忆的科学实验。观众如同正大光明的窥视者一般直视著舞台上伊莎蓓拉的一生。

回忆窜流、身体舞动、歌声不绝于耳,詹.洛华兹用他擅长的舞台视觉多焦点让演员的台词与歌声灵巧地引领观众进入恍如马奎斯《百年孤寂》书中不停变换场景的情节。疯狂而灿烂,真实且虚幻,虚幻需要真实才能产生,真实存在之后人们又自己创造出无法置信的虚幻。伊莎蓓拉的房间就是笼罩在这般的气氛之下以微笑,以歌唱,以舞蹈表达房间内令人不想猜透的秘密,浓郁化不开的异国情调,当然还有交错纠结的真实与谎言。但即使是难以分辨的真实和谎言,即使伊莎蓓拉眼盲老朽,她依然积极让自己投入这场生命的游戏之中,从她六十九岁的时候还跟十六岁俊美少年热恋可以瞧出其中的端倪。是不服输还是不跟自己命运妥协,值得玩味。

以微笑和温柔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未知,也许是詹.洛华兹在伊莎蓓拉的房间中故意透露的线索,太阳下山之后明天还是会再升上来可能是伊莎蓓拉面对她疯狂生命的态度,不论世界如何转变生命只能继续下去是演员们美妙歌声中的启示,至于听著故事的观众,是否一开始就被演员们邀请作为了整个演出的见证人,见证著历史,见证著伊莎蓓拉,还有也许是生命的这个课题。

第二篇

独家越洋专访

詹.洛华兹:

《伊莎蓓拉的房间》好像是我25年来创作过程的结果

透过与导演洛华兹的访谈,我们可以发现《伊莎蓓拉的房间》这个作品对他的重要性,他指出该剧就好像是他二十五年来创作过程的结果,甚至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作品」,写出的是他家族的故事。

Q:可以谈谈《伊莎蓓拉的房间》跟以前的创作不同之处吗?

A嗯,我可以这样说,《伊莎蓓拉的房间》就好像是我二十五年来创作过程的一个结果。我甚至可以夸张地说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作品。因为这个作品融合了文本、语言、音乐、舞蹈,而这些元素在这个作品之中并没有孰重孰轻的问题,它们是极其平等或者说平均地散布在这个作品之中。以前的作品有些或许以文本为主,有些则强调语言,但在《伊莎蓓拉的房间》感受到的是一种连结,这些元素的相互连结。

Q:我们知道这个作品是从追忆父亲为出发点,为什么主角却是一位女性?

A这非常容易回答,因为我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才能写出这个剧本。这毕竟是我家族的故事,我对父亲的记忆,因此对我而言,距离感的存在,才能让我更抽离,因为抽离我也才能把我脑中的记忆写成剧本。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有Viviane de Muynck这个天才女演员来诠释伊莎蓓拉这个角色,对我而言,她如同歌剧的Diva,因为有她,伊莎蓓拉这个角色能够更成立,整个戏得以丰富。

Q:说到演员,可以谈一下你们工作的过程吗?

A这个戏如同我以前的戏,剧本都是我自己写的。这个作品的剧本花了我三个月的时间完成,然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跟演员排练而成。对我而言,适合的演员是重要的,但所谓适不适合就是能不能够跟著排练过程一起演变,一起跟团体培养默契。一起工作的人默契是非常重要的。

Q:在这个戏里,导演自己也出现在舞台上,对演员或者您自己有什么影响吗?

A(笑),他们都不喜欢我在台上,因为我的服装是最贵的。老实说,这个问题我们也常常一起讨论,我其实没有一定要出现在舞台上的必要,有些时候我是没有出现的。例如:在台北的演出,我可能只会第一晚跟演员一起在舞台上。怎么解释呢?应该说是一种在一起的能量驱使我要不要上舞台吧,在舞台上我可以跟演员一同感受舞台上的能量,有些时候他们也因为我存在舞台上而感受到一些不同的质地,但我在舞台上的存在真的不是绝对必要的。

Q:《伊莎蓓拉的房间》音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您是怎么跟音乐家工作的呢?

A这个作品的音乐是由两位音乐家主导,他们都会出现在舞台上。一开始我就要求他们做一些跟日常生活有关的音乐,不沉重的,类似流行音乐那样的质感。

我希望观众能够被这样的音乐牵引到故事里面,让音乐和歌唱变成是说故事的方式,让观众也有一种跟著歌唱的冲动。

Q:对台湾的演出有什么期待吗?

A当然有,我们非常期待跟兴奋要到台湾演出,我们非常想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国家。对于台湾的观众,我希望他们能够带著开放的心来看这个演出,不要太试图去理解戏里面表达的每一个情节,让故事本身去接近以及理解他们(观众)。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