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久演不衰,靠的是哪些看家本领?三年前没看清楚、没听到位的观众,今年可要把握难得的机会,瞧个端详。本刊特别帮你恶补一下,举出十项「《歌剧魅影》之不可不知」,让你进场前先掌握要点,不然魅影到你身边时,你就来不及唷——
一九八六年,安德鲁.洛伊.韦伯创作的《歌剧魅影》在伦敦女皇剧院(Her Majersty’s Theatre)首演之后,脍炙人口的歌声就不曾停歇。即使全球已超过八千万观赏人次,直至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魅影的热度仍就没有退烧。七月,《歌剧魅影》又即将再度来台,众多看过现场的「影迷」们仍旧跃跃欲试。面对这难逢的机会,不管看过与否,您可以改变策略,从最特别的机关和音乐,换个角度了解魅影!
不可不知的机关
- 《歌剧魅影》第一个经典的换景
序幕中,拍卖品编号666硕大、豪华的水晶灯带来神秘的气氛。拍卖员押低声音说著魅影的传说,待他手指一比说者「请看」,原本帆布半罩,置于中央舞台歪七扭八的水晶灯在一闪光中被吊到屋顶。持续十五到三十秒间,蛛网纵衡、断垣尘封的巴黎歌剧院舞台,居然慢慢地回到定位。灯光迅速接换,隆隆作响的管弦乐中,金碧辉煌、全盛时期的歌剧院场景顿时呈现观众眼前。这个全剧第一个堪称经典的换景!
- 魅影如何现身克莉丝汀的镜子上面
用的是古老幻影魔术,魅影藏在镜子后面。当内部全部黑暗时,外面看不到里面。但里面发亮时,藏身者就会现身,让观众感觉魅影神出鬼没。而透过这个手法,两人形象第一次出现,便是透过影像的「内」、「外」交叠,呼应全剧的中心主轴。
- 迷宫般地下王国,达到不可能的任务
这段的每个细节都在挑战视觉效果的极限,先是整个舞台化妆间消失,换成剧院后台工作用的「猫道」。魅影与克莉丝汀快速穿梭其间,最后换景到地下密宫。浓密的乾冰显示一片湖面,魅影撑著一艘小船载著克莉丝汀,从舞台深处往台前缓缓移动。
- 从地底冒出的大烛台
最出乎意料的壮观场景,是四柱从湖底升起的大型烛台。这对观众来说是个不可预期的效果,因为观众直觉舞台是一个平面,从地底而升的烛台,带来平面不存在的错觉,是个相当有说服力的设计。衬托著灯光与强烈的音乐节奏,让这个画面也成为这部音乐剧的经典。
- 坠落的水晶灯
目睹克莉丝汀与拉乌尔互诉衷情,妒火中烧的魅影凄厉大吼,音乐急转直下,天花板的巨大水晶灯应声坠下,这也是中场前最经典的机关之一。六千颗小水晶、直径三公尺、重达一顿的水晶灯,在今年加强灯光、音响及悬吊系统下,掉落的速度会比剧院时快百分之三十,感觉将是非常地不一样。
不可不知的音乐
- 克莉丝汀的音乐课
在地下宫殿,魅影命令克莉丝汀为他歌唱,最后在他的要求下,克莉丝汀以发声练习的模进音型愈唱愈高,最后达到尖叫一样的高点(High E)而停下来。这是韦伯为他第二任妻子莎拉.布莱曼量身订作来讨好她的,为了让世人欣赏她天赋异禀的歌艺,韦伯刻意安排这个高难度的唱段,但这个代价,也使得未来能唱这个角色的人,门槛加高许多。一般没有声乐底子的歌手,唱到这里是会常常让人心惊肉跳的。
- 音乐剧中的古典歌剧语法
《汉尼拔》戏中戏的音乐展现了韦伯长年的歌剧修养:卡洛塔的花腔、合唱曲的加入有明显威尔第《茶花女》的音乐语法。接下来的第二首〈想起我〉以分解和弦的民谣风写出,却在终曲前带出一段装饰奏(cadenza)的花腔,以呼应前一首曲子的歌剧花腔音乐语法。此外也倣效义大利早、后期许多作曲家的宣叙调手法,也有经文歌形式写成祝祷般的宣叙,再转接咏叹调般的抒情曲,以及在剧中剧《唐璜的胜利》的全音音程写成的宣叙调。
- 对比的主题
〈假面舞会〉带来音乐剧中很重要的要素:大型歌舞场面。〈假面舞会〉音乐虽然热闹,但音乐主题与猴子音乐盒所演奏的孤凉曲调,其实是一样的。一体两面、一物二性、阴阳相生,是韦伯最喜欢的创作手法。
- 没有学院派的束缚,曲调自然天成
从《歌剧魅影》之后,连续几个爱情题材的音乐剧展现出韦伯想建立属于自己「非音乐剧风格」的音乐剧,亦即「流行歌剧」(pop-opera或 poper)的企图。他希望由极简的对白,让音乐贯穿全剧,同时以仿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歌曲,再创音乐剧风格。他常以自己先前做的作品加以修饰,成为新作的一部分,这点习惯和义大利作曲家罗西尼非常相似。另一个厉害的本领,就是将其他包括古典流行或歌剧音乐剧作曲家的片断主题经过润饰变奏,让原有的旋律更流畅动人。
- 《歌剧魅影》中的〈歌剧魅影〉
魅影推开穿衣镜,伸出手来牵引克莉丝汀进入地下密室时出现的主题〈歌剧魅影〉,是本剧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招牌段落,和之前演奏过的〈序曲〉是同一首,但配器截然不同。序曲以丰厚的管风琴音响奏出,像是一部交响诗;但在这里则淡化器乐部分,管风琴只在导奏部分轻描淡写地出现,反而强化了摇滚乐的部分,突显爵士鼓、电子合成器,以及特意安排的低音节奏。连韦伯本人都曾在访谈中表示,他在这里向观众开了一个听觉上的玩笑,让观众一方面置身传统歌剧氛围,但耳中听到的却是不折不扣的金属摇滚。这样不搭调的两种元素,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得不佩服作曲家的慧黠。
参考资料
《歌剧魅影—解读面具与歌剧背后的魔幻世界》,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出版,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