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魅影
-
上海
《劇院魅影》40場狂攬4,900萬,音樂劇進入3.0時代?!
整個夏季,中國演藝市場似乎進入了瘋狂的報復性消費狀態,各大演出場館迎來了疫情後最洶湧的觀演人潮。雖然北京、上海等城市街頭觸目可及坐飛機、坐高鐵,拖著行李箱來看戲的觀眾,但真正能稱得上是2023年現象級舞台劇作品的,只有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英國真正好集團聯合製作的中文版《劇院魅影》(台譯《歌劇魅影》)。 自5月初開始,《劇院魅影》中文版在上海大劇院全球首演。34天40場演出總票房斬獲4,850萬元人民幣,平均單場票房超過120萬元。隨後從6、7、8月起,分別於深圳、廣州等地開啟全國巡演,票房也迅疾一售而空;而10月北京站剛開出場次,出票率已超過5成。這一業績已把同樣一票難求的北京國家話劇院的經典劇碼《大宅門》、江蘇大劇院的舞劇《紅樓夢》等遠遠甩在後面了。 值得注意的是,《劇院魅影》中文版最大的購票觀眾來自平時並不太進劇場的人群,年齡集中在18至45歲,他們一年未必會看兩三次戲,但這次購票的最大動力則來自《劇院魅影》IP本身的魅力。這也就意味著,一個成熟產業化的經典音樂劇IP的確會帶動更多音樂劇之外的觀眾進入劇場,而更為重要的是,這樣龐大的音樂劇市場也必然會給當地的音樂劇人才庫帶來升級。因此《劇院魅影》中文版的出品人馬晨騁認為:《劇院魅影》中文版的成功上演和它所帶來的轟動效應,標誌著中國的音樂劇產業從原版引進、中文版製作到產業化,已完成三步跨越,將開始進入了3.0時代。不過,清醒的學界人士提示,他們真正需要面對的考驗是:3.0時代是否還能延續「魅影」的熱度?市場的下一波高潮是否能如此輕易捕捉?!仍有待觀察。
-
劇場ㄟ冷知識
見證35年來劇場轉變的「大廟」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後簡稱兩廳院),經常被劇場觀眾與劇場工作者們暱稱為「大廟」,最初為了紀念先總統蔣中正逝世而籌建,歷經1987年解嚴、2003年拆除圍籬,到2004年行政法人化等,隨著社會脈動不斷地進化。開館之初,館內曾有「身高未滿110公分孩童不得進入觀眾席」規定,前台服務人員需丈量孩童身高,時常引發民怨,2015年才改為以建議年齡取代限制;以及幾經表演團體多重反映,2019年才提供「謝幕時開放拍照」的選擇。本期〈劇場ㄟ冷知識〉透過曾任職及現役兩廳院員工分享,35年來節目規劃、劇場禮儀與規範,乃至與觀眾關係的種種改變。透過他們的視角,訴說劇場中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
音樂新訊
精選樂曲 解碼小說《格雷的畫像》與《歌劇魅影》
音樂與文學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類型,前者是音響的組織,後者則是文字的組合。然而此兩者卻有一種共通性,那就是聲音的展現。自古以來,音樂配合詩詞歌賦來延展其意義,而文學也透過吟誦的方式讓韻律在齒頰留香。天才譏諷的英國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畢生唯一一部長篇小說《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文辭絢麗、意象新穎,是極少仍廣受歡迎的十九世紀唯美主義小說。法國作家勒胡(Gaston Leroux)以巴黎歌劇院為背景寫出《歌劇魅影》Le Fantme de l'Opra充滿想像,看似不合情理,卻又融入真實世界。成為諸多影視作品與音樂劇創作的題材。 上述兩者皆引用了不少音樂作品,後者更與歌舞劇密不可分。為此,NSO「焦點講座」第三場,由音樂學者焦元溥規劃,選出多首與兩部文學作品對應的音樂,並邀請女高音林慈音、NSO首席李宜錦與鋼琴家陳昭惠同台,讓蕭邦《G大調夜曲》、古諾歌劇《浮士德》的〈杜勒王之歌〉、〈珠寶之歌〉及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的〈艾兒莎之夢〉等,共同解開小說、甚至作家埋在懸疑文字中的密碼。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演出前後意外狀況頻傳 也是「看戲的憂傷」?
這時節演出活動頻繁,宣傳如何突圍讓劇組傷腦筋,但不管好壞,總是進場見真章。不過,最近幾檔戲如音樂劇《劇院魅影》、《芝加哥》,還有影劇大咖陳道明主演的《喜劇的憂傷》,分別傳出演出中斷電、製作單位內部理念差異導致取消演出,與主角生病延後演出演出連帶造成後續檔期無法安排的等等「意外」大家買票時充滿期待,但卻也像風險投資,可能希望落空,也是「看戲的憂傷」。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角度二:消費時代下的表演藝術
打造品牌到解讀市場 藝術也能是好生意?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文化經濟學」成為顯學,商業與藝術在「文化產業」的論述裡成了一件事,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核心之一的表演藝術,雖然仍在時代變遷的趨勢下,摸索自己的定位,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消費市場,也不得不尋找順勢發展的力量。向來強調創作本位的表演藝術生態,開始思索觀眾的需求,反省作品價值和市場的關係。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歌劇魅影》訪台演出男主角
布萊德.利托:「魅影」的迷人,讓我唱再多次也不厭煩
二○○六年以精湛的表演,在國家戲劇院舞台上叱咤風雲的「魅影」布萊德.利托(Brad Little),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已經表演過超過二千場的《歌劇魅影》。在密集的排練及演出之外,他同時也是獵豹保護基金會(CCF)的一員,積極參與推廣保護瀕臨絕種的非洲獵豹,除此之外,他也抽空到美國各地的中小學演講,幫助患有閱讀障礙的兒童及青少年。利托本身是位閱讀障礙者,而一直到他演出《歌劇魅影》之後,他才決定從這個陰影裡走出來,並利用自身經驗來幫助其他人。 今年七月,利托即將再次來台為台灣的觀眾第二度演出《歌劇魅影》,很榮幸在他來台之前,能夠有這個機會訪問到目前在美國彩排音樂會的他,在利托與這裡的觀眾面對面近距離接觸之前,讓我們先與台灣的歌迷分享他的生活及表演經驗。
-
焦點專題 Focus
《歌劇魅影》的10個不可不知
《歌劇魅影》久演不衰,靠的是哪些看家本領?三年前沒看清楚、沒聽到位的觀眾,今年可要把握難得的機會,瞧個端詳。本刊特別幫你惡補一下,舉出十項「《歌劇魅影》之不可不知」,讓你進場前先掌握要點,不然魅影到你身邊時,你就來不及唷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從《鐘樓怪人》到《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很有著《鐘樓怪人》的影子,勒胡自己也承認,他受《鐘樓怪人》啟迪甚深,這也意味,《歌劇魅影》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開端之際,一陣子復古回返浪漫的風潮。這時的浪漫主義走過一百年的歲月,已從興盛到衰微,比之雨果時代的浪漫主義,多了許多近似頹廢的耽溺感傷,與脫離現實的奇情詭譎。
-
兩廳院達人
歌劇魅影 一堂震撼教育
去年秋天《歌劇魅影》啟售,六十三場次九萬多張票迅速銷售一空,許多民眾因為《歌劇魅影》第一次走進兩廳院,生命中留下美好的藝術回憶,是我們所獲得最珍貴的禮物。
-
其他分類
想當上「魅影」?先搞好Audition!
如何在短短五分鐘面試時間內,證明自己的音樂劇演唱實力? 答案是:上台前的溝通準備、適合自己音色音域的自選曲,以及與音樂並重的肢體演出,三者缺一不可!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回望
《歌劇魅影》真是夠擾嚷。有一日,清晨的兩廳院廣場進來了數輛巨型卡車,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卸下金色的水晶吊燈,以及巨大工程裡每一件不能稱小的小零 件,水晶燈杵在艷陽下,讓電視媒體的攝影鏡頭在廣場上像蜜蜂般鑽進鑽出。那一個星期裡,劇院地面層的廊道間彷彿進來了一位霸道的客人,行李多如牛毛,巨如 高山,一天天在國家劇院內拼裝雕琢出另一個劇院。然後,有一天,廊道裡不再擁擠,我們聽到了悠揚的魅影。 《歌劇魅影》的製作,是一 個整體輸出,以及高度精確的整合,其實,就算把環繞音響加進去,根本沒有什麼高科技,幕後是所有流程細節整合的成果。整個製作的流程,把人為因素降到最 低,才能確保每一日都是同一個水平的演出品質。但表演這一行,活脫脫是人為因素的組成,用情感搏情感,偏偏裡面還要有高度的技術控制,做到能符合最大多數 人口味的穠纖合度。《歌劇魅影》對台灣表演藝術最大的衝擊便是複製化,在故事、音樂、演員、造型、節奏以及快速順暢的舞台變化之外,他們複製在掌握之下的 緊張情緒、扣人心弦、哀歎與讚美。 台灣表演藝術複製化的能力夠不夠?問這個問題的同時,在我心裡響起另一個問號:藝術如果複製化之後,那個 搏感情的純度還夠不夠?台灣表演藝術的複製化能力與環境也許還不夠純熟,但搏感情的純度不容置疑。一月六日我們聽到了伍國柱過世的消息,那位用作品搏生命 的青年編舞家,終於無法來得及回到殷殷等待他的舞台。我們在二月號裡重新回顧了這一年的表演藝術舞台,選出我們印象深刻的作品片段,它們說再見了,它們或 許無法複製,但因為獨一無二的純度,讓我們再回頭看一次。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值得關注的市場現象
萬事俱備,東風已吹——音樂劇能不紅嗎?
這幾年來音樂劇行情陡升,西方百老匯大戲紛紛進軍華人世界,今年從開年的《歌劇魅影》就掀起一連串的音樂劇旋風。何以這些在百老匯演出超過十幾二十年的戲還能如此翻紅華人世界?其實巨變的是華人自己的生態,是自己吹起的一股東風,對西方音樂劇產生了需求。這股需求,短期內會表現在市場熱度上,但熱度過後的長期發展,則是值得我們關切的文化議題。
-
音樂
洛伊‧韋伯音樂劇旋風的起點
愛樂版的《約瑟夫的神奇彩衣》由劇場編導單承矩執導,高大偉統籌音樂,力邀資深劇場女演員郎祖筠擔任說書人一角色,企圖以敘述簡化原劇的戲劇成分,並聚焦在韋伯扣人心弦,時而優美感人,時而輕快活潑的音樂元素上。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思樂冰與紅白機》
冬天濕冷,劇場卻勁歌漫舞得火熱!百老匯《歌劇魅影》和《吉屋出租》大軍壓境,後者還挾莫文蔚及電影同步上映的聲勢,剛領到的紅包不失血也難。 如果不是看過三種不同語言版本的《歌劇魅影》,我可能不免還是會去湊個熱鬧,畢竟它的導演、舞台、音樂都是歌舞劇類型的顛峰之作。但比起跨國企業的名牌精品,我還是傾心國人的創意手工。這個月我最好奇的,除了上回已推薦過的《K24》台北巡演場之外,就是一幫新生代的創團作《思樂冰與紅白機》。這群人有台北藝大的學院訓練,也有小劇場的野戰經驗,他們用自己的觀點呈現台灣過去二十多年來的社會變遷(別以為LKK才有歷史觀!)出以快閃短劇的串連形式,似乎鮮刮有趣。想了解e世代對世界的看法與情感模式,應該不是讓我們這些過氣兒童代言,而是看看他們自己的劇場。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歌劇魅影》
「我看了《歌劇魅影》!」九○年代初,出國看表演風氣初起之時,這句話就像去京城面聖一樣得意。十五年過去,《歌劇魅影》應該退燒了嗎?非也,而是問句改為「你看過幾次《歌劇魅影》?」可憐普世蒼生,不知向韋伯的「真正好公司」(Really Useful)納了多少貢!《歌劇魅影》終於造訪台灣,原不必我錦上添花。但是我仍盼望花了一個月便當錢買票的觀眾,能多掌握一點細節,讓銀子價值比高一點。 我因公之便,看過幾次《魅影》,也參觀過後台,和那些看過數十次的狂熱分子不能比,但也多少有些心得。譽之所至,謗亦隨之;反對魅影現象者大有人在,但儘管如此,觀眾還是對其瑰麗的音樂、華麗的舞台讚服不已。才華加上用心,嚴謹的製作搭配善於經營,真是撈錢有理,讓人沒脾氣。可是我認為光是這兩個要素不足以傾倒眾生。這部作品不但是韋伯個人的生命寫照,其下功夫之深、用情之真,也掏出人們深藏心中的一些潛在意識。是這些隱而不宣的音樂精靈,不知不覺扣住觀眾的心弦,使人束手就擒。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承蒙表演藝術雜誌和前輩邱瑗之邀,和她合撰一本魅影專刊,將於演出前發行,得以讓我把這些年來的「魅影聯想」和盤托出。希望它能幫觀眾好好「抓鬼」。推薦這部劇,也推薦這本書。
-
其他分類
表演藝術圖書館 影片欣賞╱專題講座
免費入場辦法: ◎週五場次不需預約 ; 放映前半小時依序入場,額滿為止。 ◎週六、日場次需預約 ; 每週一開始預約當週六、日場次。預約時間 : 週一至周五 ( 國定假日除外 ) 上午 9:00〜12:00。預約電話:(02) 3393-9798。至放映前十分鐘未出席之預約者,席位將提供現場未預約之觀眾使用。 ◎除註明【兒童節目】外,觀眾需年滿七歲。團體(限30-50人)請先電洽(02)3393-9798 另安排場次。影片放映二十分鐘後,請勿入場。 ◎影片放映地點:表演藝術圖書館視聽中心原址(位於國家戲劇院地面層) 影片欣賞 【音樂劇】 歌劇魅影 Phantom of the Opera 1/14、15 2:00〜4:00 1/13-15 5:30〜7:30 電影版的洛伊.韋伯音樂劇,敘述十九世紀巴黎歌劇院的鬼魅和女高音克莉絲汀的愛情故事。音樂部分添加了一段電影配樂和一首片尾曲,經過修飾的劇情,增添了原著小說不足的唯美與浪漫。Joel Schumacher導演、Gerard Butler與 Emmy Rossum主演。(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拜訪森林 Into the Woods 1/21、22 2:00〜4:30 1/20〜22 5:00〜7:30 獲一九八八年東尼獎音樂劇類的最佳音樂、原著和女主角獎,根據 James Lapine 原著,內容串連格林童話〈傑克與魔豆〉、〈灰姑娘〉、〈長髮公主〉、〈小紅帽與大野狼〉,敘述被巫婆詛咒、求子心切的麵包師夫婦在森林裡和大家合力征服巨人的故事。Stephen Sondheim 作曲作詞,Bernatte Peters 主演。 (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strong
-
音樂招風耳
小孩用屁股寫樂評
小孩的屁股不說謊,當它與椅子黏得牢,表示戲好看,不然便有坐立不安的騷動。小四的兒子看《歌劇魅影》,前半場靜悄悄,後半場便有點跟椅子處不來。散場時問他好看嗎?前面很好聽,後面都在重複,有點煩。
-
狂飆繆思
藝術的密碼
今年的冬天,台灣北部格外的濕冷,尤其是基隆,不禁想到作曲家馬水龍先生的音樂,什麼時候,他的音樂,能夠再被巧妙地運用在其他領域的藝術裡?
-
音樂招風耳
魅影背後,還有沙皇
打從法蘭西斯科‧羅西的《唐喬望尼》、《卡門》之後,已二十年沒有名導演想拍歌劇電影。舒馬克這回上陣,大抵拍出《蝙蝠俠》水平,但沒有超越《紅磨坊》或《芝加哥》的新意。錯不在導演,而是全片高漲的「韋伯意志」。
-
電影
電影版《歌劇魅影》,搶先登上國家劇院
知名音樂劇《歌劇魅影》電影版,搶先在音樂劇演出前登上了國家劇院,也成為國家劇院破天荒第一次放映的電影!這部電影醞釀超過十年,劇情與音樂劇亦步亦趨,連女主角的造型,也完全照著原版的莎拉‧布萊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