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众而言,踏进「卫武营」的大门毫无压力,这里不是高不可攀的艺术殿堂,而是庶民可亲的生活美学园区。午后的榕树下,妈妈轻松地坐著阅读,孩子们一旁玩著沙土,创作著属于孩童的美感。另一侧有民众挥舞手臂,呼吸著东方肢体的天人合一。或许有人说太过庸俗,但岂不是最真诚的美感!这里不再是另一个世界,此时未来「卫武营都会公园」与「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已成为众所期盼。
剧场与其存在的都市及社区的交集该多密切?高尚的艺术殿堂,混搭著婴儿吵闹声、孩童跑叫声,与猫狗吠吠声;所谓艺术与民众基层生活交流后,是否也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火花。
冷调军事建筑融入人性美学
高雄市三多路底与中正路汇集之处的一大片围地,是日据时期用做军事物资及战斗武器储备场所的「凤山仓库」,是国民政府迁台后新兵训练用的「五块厝营区」,后来改名为「卫武营」。对高雄人而言,在这里看见的是铁丝网与高墙,对许多在这里当过兵的青年人,多了点每个角落与建筑所呈现出军旅生活的回忆。自从「卫武营」被选定为国家级艺术文化中心地点之后,陆续不断保土/保古迹争议,让民众渐渐发现原来在一个严密的部队营区里,蕴藏著更深层的文化与历史意涵。
走近「卫武营」的围墙边,沉重的高墙已换上全白的墙面印著流线体的视觉辨识图样,为周边带来轻松活泼的气氛。从远方抬头会看见一个醒目的圆柱,顶端卫武营的视觉辨识图样,引领人群走向敞开的大门。大门内原本灰白的建筑物已漆上蓝色、黄色的外衣,配上户外百年老榕树形成的温暖绿意,原本冷冽的印象,立刻温和了起来。
艺文活动告示牌、展示厅内「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蓝图、脚踏车道上人性化的指示标志,释出沟通的善意,让民众更亲近这一片园地。
我不在家,就在卫武营享受生活价值
以目前参与活动的人数、购票观众人数,以及进入园区的民众人数尚无法判定「卫武营」的建设成功与否。但另一方面,民众在园区中的活动型态,是否也隐含著某些意义?平日傍晚时分会有零零星星、成群结伴的民众,骑著脚踏车,牵著狗到卫武营运动散步,悠闲地像在自己家的后院。许多民众赞叹表示,进到园区之后才知道原来这里有一片未经人为破坏的自然绿地,还能够看到特殊自然景观。
对民众而言,踏进「卫武营」的大门毫无压力,这里不是高不可攀的艺术殿堂,而是庶民可亲的生活美学园区。午后的榕树下,妈妈轻松地坐著阅读,孩子们一旁玩著沙土,创作著属于孩童的美感。另一侧有民众挥舞手臂,呼吸著东方肢体的天人合一。或许有人说太过庸俗,但岂不是最真诚的美感!这里不再是另一个世界,此时未来「卫武营都会公园」与「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已成为众所期盼。
艺术生活迈步展开
开办榕园午后音乐会之初,观众人数稀稀落落,工作人员必须拿著大声公,鼓励往来的民众走进草皮观赏演出。一脸疑惑的民众,逐渐开启另一度空间的艺术感官,渐渐停下脚步,害羞地看著台上的表演。越来越多民众涌进周末的榕园演出活动,也看到许多固定的面孔。自此之后,周末不再只是到卫武营散步,而是到卫武营看表演、听音乐会。户外演出活动由每场二十人次左右的观众人数,增加到二百位以上。仅止于一般演出,大型演出活动不在此限。
不仅榕园活动的参与观众增加,从服务志工的口中得知,现在只要是免费索票的节目,往往一开放就在一周内索罄。许多民众甚至建立起看演出、参加讲座的行程表;在演出中场休息时,马上到服务台索取下一个月活动的票,或是询问未来一个月的演出时间表,绝不漏掉任何一场。
「卫武营」所提供的免费演出与讲座活动之多元性与丰富性应该是南部表演场地之首,也因此快速开启民众对于艺文活动的胃口。免费活动能够提高艺文参与的普及率与普遍性,购票演出则能提升演出场地的专业度与观众的观赏品质。281展演场小而美的特性,足以让全台湾中小型表演团体到此一展身手。虽然售票演出有其推票的困难度,但开放至今也有许多满场的售票纪录。同时,也逐渐培养民众需要购票观赏演出的观念,提升对于艺术活动与艺术家的欣赏能力与态度。
与艺术共舞的下一个课题
当有人反映免费活动偏多时,我们或许该计算,购票与非购票观赏艺文活动人数之间的比例问题。假设平均产生一百位参与免费艺文活动的观赏者,才能培养出一位艺文购买者,投资效益或许能够算的比较精准。艺术欣赏若非根植于日常生活,随机式的参与并无法成就长远的习惯。
至今当谈论到艺术中心与城市发展的相关议题,仍难脱离西班牙「毕尔包」的案例。在J. M. Gonzalez的文章中曾引用:「我们很难以现代的潮流与型态,建造或是完全重新塑造一座城市。反之,城市会逐渐调整它的状态,并且逐渐形成符合其形象的潮流。」(Glass, 1989:131)(注)这或许也说明了一个艺术结构体要能成功介入或放置于城市中,只仰赖政府的公权力往往招致失败。唯有不断借由与民众对话并调整态度,来产生与城市间的良性互动。
一九八○年代,毕尔包的公、私部门与公益团体都积极致力于文化政策的推动。除去当时西班牙所关心的政治议题与目的,毕尔包的文化政策除了文化建设与增加文化参与率之外,同时关注两项重要的政策:运动与青少年。正因为关心民众生活中的重要事项,毕尔包将艺术与运动连结,将艺术带进青少年政策的解决方案里。
或许当我们期待民众在「卫武营」与艺术共舞之前,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将艺术与民众的基本需求连结?找出延续艺术需求的环节。
文中引用:
1.Julia M. Gonzalez, Bilbaol:culture, citizenship, and quality of life, p.73~89, Cultural Policy and Urban Regeneration, The Western European experience. Edited by Franco Bianchini and Michael Parkinson.
2.Glass, R. (1989) Cliches of Urban Doom, Oxford, Black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