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门》故事的背景放在异国的西班牙,与当时法国人喜探异国风情的心态相合。图为澳洲雪梨歌剧院演出之《卡门》。(Branco Gaica 摄 国家交响乐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两厅院特别企画Feature of NTCH/卡门,谁能不爱她?!

异国卡门 挥洒致命吸引力

法国作家梅里美笔下的西班牙激情

《卡门》原著作者是法国人梅里美,他以一位法国考古学家为叙述者侧写了海盗荷西与卡门的激情故事,一方面基于当时法国人猎奇的优越心理,一方面也以在书中引述当时法国女性不懂的希腊语,以阻碍女性读者对故事含意的认知。在这个故事中,异国色彩不只是一种装饰或调味料,让习以为常的事物增添趣味,它更代表了一种魅惑,而且是致命的魅惑。

《卡门》原著作者是法国人梅里美,他以一位法国考古学家为叙述者侧写了海盗荷西与卡门的激情故事,一方面基于当时法国人猎奇的优越心理,一方面也以在书中引述当时法国女性不懂的希腊语,以阻碍女性读者对故事含意的认知。在这个故事中,异国色彩不只是一种装饰或调味料,让习以为常的事物增添趣味,它更代表了一种魅惑,而且是致命的魅惑。

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法国的坎城因著影展,总是闹热滚滚,台湾则因为今年有李安的《胡士托风波》,更是引人注目。但若是离开海滩,沿著希胡大道(Boulevard du Riou)往北走个一公里,逐渐远离人潮,就会来到一处墓园Cimetière du Grand Jas,梅里美便是葬在这里。

梅里美(Proper Mérimée),比才歌剧《卡门》的小说原著作者,这点众所皆知,但一般对他的了解也仅止于此。其实,梅里美在十九世纪法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影响力也超乎一般的想像。梅里美通晓希腊文、西班牙文、英文和俄文,是最早把俄国文学家普希金的作品翻译成法文的译者。普希金的作品有其残酷、讲究角色心理刻画的层面,也影响了梅里美的作品。

梅里美作品侧重历史更描绘异国

此外,梅里美也受苏格兰作家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的小说所影响。司各特爵士以文字刻画侠义,颇类似中文世界里的金庸,在十九世纪的欧洲相当风行,也沿著欧洲殖民的路线,扩及全球。司各特爵士的书迷还包括作曲家孟德尔颂,甚至他在一八二九年游历英国的时候,还去拜访了这位心仪的作家。

司各特爵士笔下有对苏格兰历史的缅怀,也流露出对英格兰统治的异议,或许反映了苏格兰斯图亚特家族在一七四六年起兵反抗英格兰,最后惨遭剿灭的历史羞辱。梅里美的作品也侧重历史,但是趣味大不相同,多以法国以外的异国为背景,背后则有殖民者猎奇的优越心理。

梅里美的《卡门》最早是在一八四五年发表在《两个世界评论》La Revue des deux mondes。这里所谓的「两个世界」,指的是欧洲(特别是西欧)一个世界,而欧洲以外则是另一个世界。

欧洲从马可波罗游记以降,便有透过文字了解世界之广袤、无奇不有的习惯;经历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到了十七世纪之后,这类书籍更是风行,就连莎士比亚也不能免俗,写了部有关船难的《暴风雨》,另外像是狄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至今还是家喻户晓。

在海外见闻游记的漫长传统中,欧洲人的意识状态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初时,欧洲人以为天圆地方,海中有怪兽,海的尽头有无底深渊,想像中的遥远东方如此尊贵豪奢,世间各种美好事物毕尽于斯地。但是到了十七世纪之后,欧洲人纵横七海已属常态,自身的科技发达了,发现即使昔日高不可攀的中国也不过尔尔。到了梅里美所处的十九世纪,欧洲人更进而以文明先进自居,在此文明世界之外,则是野蛮蒙昧,从这个世界俯视另一个世界,眼光仍是饶富兴味,但已是充满了优越感。

考古学家探险历程中的一段情色故事

梅里美在一八四五年所发表的《卡门》中,叙述者是一个业余的法国考古学家,到西班牙找寻凯撒当年在罗马内战中击败对手的古战场。这是透过科学的方法,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不料考古学家碰上了一个唤做荷西的西班牙强盗(这代表了非文明的野蛮)。考古学家凭借著知识上的优势而收服了荷西,不但如此,考古学家还帮荷西逃过官府追捕,两人一起结伴旅行,到了哥多华。在此,两人遇见卡门,然后考古学家继续旅行。

几个月之后,考古学家回到哥多华,发现荷西因为杀了卡门而被判死刑,正关在牢里。考古学家前往探视来日无多的荷西,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把这段故事写出来以飨《两个世界评论》的读者。

由此看来,在梅里美的第一版《卡门》中,荷西与卡门的故事只能说是考古学者这趟探险节外生枝的插曲,但是反过来说,梅里美必须藉著考古学者的这趟旅行,才能向读者交代,他何以得知这段暴烈又充满异国色彩的情色故事。

《卡门》的异国色彩也有障眼法的功用,为的是阻碍女性对这个故事含意的认知。卡门这个名字并非法文,而且梅里美在故事中还引了希腊作家帕拉达斯的话:「每个女人都苦如胆汁,她只有两个时候是好的,一是在床上,一是在坟墓里。」这种话今天要是随便放在哪部小说里,定会招来女性主义的围剿,引起轩然大波,但就算是在当时,女性看到显然也会不高兴的,否则不会只引用希腊原文,却不翻为法文。当时受过相当教育的法国男子是学过希腊文的,女性则没学过。因此这像是一个对女性大剌剌的蔑视,但却用的是一般女性不懂的暗语。男性看了会心微笑,女性看了浑然不觉。

但是另一方面,卡门在整部作品中,其地位有如命运一般,是最重要的主导力量,其实梅里美在文学以外的生涯,也与女性息息相关。一八三○年,他在西班牙认识了蒙提侯伯爵夫人。夫人是一个流亡苏格兰人的女儿。苏格兰人为何流亡西班牙?原因就是前面提到苏格兰在一七四六年溃败之后,许多与斯图亚特家族有关连的人纷纷走避海外,有些人就到了西班牙南部,做起酒的生意。把此地生产的Jarez甜酒卖回英国,这就是一般所知的雪利酒。生性节俭的苏格兰人又把装过酒的橡木桶又拿来装威士忌,不料更增美酒风味,成了今天威士忌熟成必要的步骤。

这位蒙提侯伯爵夫人与梅里美是好友,据称梅里美写作《卡门》是以她为灵感来源。伯爵夫人把女儿尤洁妮交由梅里美负责调教,最后尤洁妮与拿破仑三世结婚,成为法国皇后,梅里美也在一八五三年成为参议员,可以说是因女性而贵了。

比才的音乐跟原著一样多样驳杂

《卡门》原著和作者的文化背景相当复杂,比才音乐驳杂的程度恐怕也未必逊于原著,在「西班牙风格」这个标签底下,有著与北非、美洲的牵连。像是歌剧《卡门》中的名曲〈哈瓦那舞曲〉,比才取材自西班牙作曲家依拉迪耶(Sebastian Yradier)的歌曲〈改编曲El Arreglito〉,他是拿破仑三世那生在西班牙的皇后的声乐老师。依拉迪耶曾经到美洲旅行,音乐创作也融入了古巴、非洲的风格,「哈瓦那舞曲」一名已经说明这一点。

比才也时常使用佛朗明哥音乐常见的四度音阶,来营造西班牙的氛围,同时也是把文字中呈现的卡门形象转移到音乐中。荷西初次见到卡门,对她的印象便是「不断摇摆的臀部」,比才在歌剧前两幕为卡门所写的音乐,充满了舞曲的律动,正是为了刻画一个活生生的卡门。

荷西在第一幕与米凯拉有一首二重唱〈跟我说说我母亲〉,米凯拉稍来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但是母亲的虔诚还是不敌卡门的魅惑,最后荷西还是走上犯罪一途。因此异国色彩在此不只是一种装饰或调味料,让习以为常的事物增添趣味,它更代表了一种魅惑,而且是致命的魅惑。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