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剧《卡门》的作曲家比才,以当时巴黎流行的哈巴奈拉舞曲入乐。(本刊资料室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两厅院特别企画Feature of NTCH/卡门,谁能不爱她?!

哈巴奈拉舞曲 舞动法兰西

《卡门》中的法国味

《卡门》这部号称法国歌剧空前绝后的大胜利,歌剧史上演出次数最多的巨作,除了作曲家是不折不扣的法国人外,还暗藏著什么「法国味」?事实上,这出经典之作遵循了法国抒情歌剧的规格,作曲家比才选择了当下盛行于巴黎的哈巴奈拉舞曲为材料,让《卡门》这道由法籍主厨操刀,令人容易品尝且感动的「创意西班牙料理」,显得十足法式特质的轻盈且明亮……。

《卡门》这部号称法国歌剧空前绝后的大胜利,歌剧史上演出次数最多的巨作,除了作曲家是不折不扣的法国人外,还暗藏著什么「法国味」?事实上,这出经典之作遵循了法国抒情歌剧的规格,作曲家比才选择了当下盛行于巴黎的哈巴奈拉舞曲为材料,让《卡门》这道由法籍主厨操刀,令人容易品尝且感动的「创意西班牙料理」,显得十足法式特质的轻盈且明亮……。

一部发生在西班牙赛维亚的故事,一位放荡不羁的吉普赛女子,当挑动感官情欲的哈巴奈拉舞曲响起时,我们实在很难把《卡门》与脑海中浪漫优雅的法国印象联想在一起;这部号称法国歌剧空前绝后的大胜利,歌剧史上演出次数最多的巨作,除了作曲家是不折不扣的法国人外,还暗藏著什么「法国味」?

抒情歌剧的标准外型

综观法国歌剧的发展脉络,在十九世纪时法国歌剧分成了两大脉络:一个是经常以史诗、英雄入题,充斥著盛大排场的芭蕾、合唱,或群众场景的「大歌剧」(Grand Opera),如罗西尼的《威廉泰尔》;另一个则是编制规模显得较单纯、以「口语对白」取代「宣叙调」,强调音乐本身优美的旋律,故事内容也贴近市井小民现实生活场景的「诙谐歌剧」(Opéra Comique),虽然名为诙谐,其实那只是相较于「大歌剧」严肃史诗内容的相对称呼,泛指那些「比较不严肃」,更能产生娱乐效果的剧作,因此在「诙谐歌剧」中,也不乏浪漫的爱情故事,如古诺《罗密欧与茱丽叶》、圣桑《参孙与大利拉》都是这样的典型。在日后,这些以浪漫爱情故事为诉求的歌剧,得以正名为「抒情歌剧」(Lyric Opera)。

《卡门》在一八七五年首演时,剧中人物的戏剧对话,并不是现今我们所看到有搭配上音乐的「宣叙调」,而是纯粹的「口语对白」;军人、盗贼、烟厂女工、酒吧的故事内容,不仅只是贴近市井小民的生活,更惊世骇俗地搬出社会底层中,素行不良又性感撩人的吉普赛女人为主角;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旋律曲调,明亮清晰的管弦乐配器,充满生命力的节奏…等种种「外型架构」,都是标准十九世纪法国抒情歌剧的模样。或许你依然觉得《卡门》歌剧中,激动人心的音乐与吉普赛女郎们的华丽歌舞也挺繁复,但与当时声势如日中天的华格纳史诗般地「乐剧」相比,没有绵延不绝的变化音符,省去了音乐「主导动机」的宰制,不同于华格纳在音乐上有如建筑师一般精密构图,比才选择了当下盛行于巴黎的哈巴奈拉舞曲为材料,让《卡门》这道由法籍主厨操刀,令人容易品尝且感动的「创意西班牙料理」,显得十足法式特质的轻盈且明亮,德国哲学家尼采在观赏了《卡门》之后,不禁盛赞:「十足淘气的音乐…它包含了所有时下的一切…是如此的丰富敏锐、轻灵而温暖,有如地中海的阳光」。纵然尼采对于比才的推崇,也许是出自于对于华格纳的厌恶,但这番赞美,也或多或少让《卡门》在音乐上的法国味得以被说明。

风靡法国的西班牙风潮

一出法国歌剧,竟然高唱著异族的「哈巴奈拉舞曲」?如果看看十九世纪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现象就再合理不过了。在一八○八年拿破仑一世的帝国军队占领了西班牙后,扩张了政治上的势力范围,也让法国的艺文界对这个南方国境充满了好奇;《卡门》的原著小说作者梅里美(Proper Mérimée)即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写下了他对西班牙的理想憧憬,纵然这些想像,并不见得是对西班牙最真实的描写,但梅里美的小说本身,与日后引起比才的兴趣,动手改编为歌剧上演,也足证此时在巴黎所点燃的一股西班牙风潮;到拿破仑三世时,娶西班牙女伯爵尤洁妮(Eugénie)为皇后,这段法西联姻,也更为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紧密程度;附带一提的是,尤洁妮前往巴黎时,身边带著一位音乐教师依拉迪耶(Sebastian Yradier),他曾经待过古巴,所创作一系列西班牙歌曲,不但在巴黎大受欢迎,也把古巴哈瓦那流行的哈巴奈拉舞曲带入巴黎,这种男女舞者紧密贴近,扭腰摆臀极尽挑逗暗示的舞曲,让当时礼教至上的文明巴黎大为惊艳,而伊拉迪尔所创作的哈巴奈拉舞曲(El arreglito for the habanera)在因缘际会之下,让比才误以为是民谣,动手改编放入了歌剧第一幕中,事后才知道这是个误会,于是在《卡门》的乐谱上特别说明了音乐的原本出处,但这个误会,也让这首歌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因为战争与联姻的缘故,而在巴黎掀起的西班牙风潮,成为《卡门》这部正宗「法国歌剧」却带有西班牙异国风情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这股风潮所及,不仅让法国音乐家醉心于西班牙风情,更在日后一八八九到一八九○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掀起更多元而广泛的异国情调主义(Exoticism)。法国艺文界、音乐家们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所共同展现,对于不同地域文化的高昂兴趣,便可谓是一种《卡门》独有的法国味呢!

《卡门》在首演时,法国正值第三共和成立之初,共和制与君主制两派势力仍然暗地里相互较劲,君主专制的局面已不复见,贵族们的财势也大不如前,法国却仍背负著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而欠德意志帝国的巨额赔款。政经局势的不稳定,使得像《卡门》这样编制规模较简约,演出成本更为经济划算的「抒情歌剧」逐渐受到剧场经理人的青睐推崇。一股在巴黎艺文界掀起的西班牙风潮、描写著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以及比才对于旋律和声的成熟掌握,种种因缘际会的结合,便让《卡门》能够代表法国,成为史上最热门歌剧的奇丽佳作。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