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特别企画 Feature 传统再生.当代日本

领略大和风土民情 尽在「日本歌谣之夜」

《日本歌谣之夜》两场节目,第一场以历史为纵轴,将日本从江户时期、明治、大正、昭和到日治时期的歌谣筛选出来,展现各时代怀旧之美。第二场「歌谣日本.环岛之旅」则以地理为出发点,从关东、东北、本州、关西、北海道、九州、四国、南岛,介绍日本各地因气候、地理酝酿出截然不同的歌谣曲风。歌曲的旋律及歌词除了舒畅悦耳外,其背后的价值与故事,更像无形的宝藏一般,留待后人细细品味。

《日本歌谣之夜》两场节目,第一场以历史为纵轴,将日本从江户时期、明治、大正、昭和到日治时期的歌谣筛选出来,展现各时代怀旧之美。第二场「歌谣日本.环岛之旅」则以地理为出发点,从关东、东北、本州、关西、北海道、九州、四国、南岛,介绍日本各地因气候、地理酝酿出截然不同的歌谣曲风。歌曲的旋律及歌词除了舒畅悦耳外,其背后的价值与故事,更像无形的宝藏一般,留待后人细细品味。

世界之窗日本系列—日本歌谣之夜

11/5~6  19:30

台北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歌谣,一直是农业社会时期不可分割的部分,从工作、生活、育儿、消遣娱乐都可入词、入乐。而日本歌谣对台湾人民来说,不仅记录了历史的阶段,更由于老一辈受过日本教育的洗礼与传承,至今即使不谙日文的我们,对日本歌谣的旋律都能够朗朗上口。

日本歌谣的内容质朴无华、贴近人生,也是反映人们心声的最直接的工具。随著时代的变迁,到了明治、大正时期,开始以流行歌为基础、产生大量新民谣。浪漫诗人新民谣的创作与发展带领了成熟的新民谣运动。最后也发展出演歌,即为以「歌唱」代替「演说」的歌曲。演歌也是日本大众歌谣中,最能表现他们那种独特的情绪与感受的类型。由于独特的吟唱法、讲究诠释,加上日本音阶、小调的应用与讲述恋情悲苦的歌词,常常让人感觉哀怨伤感。因此也常有人认为,演歌可以唱出日本人真实的心声。而与台语歌曲所常出现的「雨、夜、花」等景象相同,日本歌谣也喜欢以「海、酒、泪、女人、雨、北国、雪、离别」为主题取材。

透过历史与地理,一览日本歌谣世界

二○○九年两厅院世界之窗系列的节目安排,除了影像、戏剧、舞蹈等流行元素之外,更特别规划《日本歌谣之夜》两场节目,第一场以历史为纵轴,将日本从江户时期、明治、大正、昭和到日治时期的歌谣筛选出来,展现各时代怀旧之美。第二场「歌谣日本.环岛之旅」则以地理为出发点,从关东、东北、本州、关西、北海道、九州、四国、南岛,介绍日本各地因气候、地理酝酿出截然不同的歌谣曲风。歌曲的旋律及歌词除了舒畅悦耳外,其背后的价值与故事,更像无形的宝藏一般,留待后人细细品味。

曲目除《桃太郎》、《红蜻蜓》、《晴天娃娃》这些甜美的童谣之外,《樱花》这首乐曲的旋律,恐怕是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了。描述的是樱花盛开的春天美景,也成为日本人在国际场合时咏唱的歌曲。不过,它早期地位也没有那么崇高,也并不是歌谣,而是在江户时期,给小孩子练习古筝用的曲子。一直到了明治时期樱花被选为日本国花后,所有的象征如皇室纹章、勋章、货币等都采用樱花为图案,使得《樱花》这首歌别具意义。

就像前面提到的歌词意象,「季节」对喜爱诗意的日本人来说,也常常成为寄托心灵的对象。《早春赋》顾名思义就是等待春天来临的诗赋,是文学家吉丸一昌看到农民在残雪未融的北阿尔卑斯山下辛勤耕作,那种渴望春天早日造访的心情所感而作。《夏日之回忆》是回忆尾濑这个地方时不可或缺的作品,也是广播节目经常放送的乐曲。《村里之秋》的歌词分为三段,前两段歌唱著乡下小山深秋的平静生活,但到第三段却转而叙述二次大战结束后,士兵从南方岛屿搭船回国,孩子歌唱地祈求父亲平安归来。这是日本NHK为了抚慰及鼓舞从前线回国,身心疲惫国人所委托的创作。而谈到战争,《荒城之月》虽然也是以各种残景隐喻战火无奈,但它在日本家喻户晓,有人更认为它的流传程度比《梁祝》在中国还要高。

经典歌谣翻唱成国台语,依然大受欢迎

《黄昏的故乡》改编的台语歌词「叫著我,叫著我,黄昏的故乡不时叫著我……」在当年台语歌手文夏的翻唱下,成为台湾海外游子「乡愁」的代名词。而慎芝填词、邓丽君翻唱的《我只在乎你》更是推出后大受欢迎、红遍东南亚。《泪光闪闪》是冲绳的方言,意指「眼泪一颗颗掉落,泪流不止」,是老牌歌手森山良子为了抒发她对在二十二岁时英年早逝的兄长的思念而写的,在台湾也有被蔡淳佳翻唱成国语版的《陪我看日出》和黄品源台语版的《白鹭鸶》。

从一九九七年四月开始,日本放送协会(NHK)以BS卫星放送为主,在日本全国展开了投票调查,以二十世纪中感动全日本的歌曲为主题展开为期八个月的票选,结果《荒城之月》、《红蜻蜓》、《早春赋》分别位居第七、九和十一名。然而不论结果为何,全国不分男女老幼约有一千七百七十五万人参加的踊跃盛况,代表了人民对歌谣的喜爱。如今,这些脍炙人口歌谣即将在由台北爱乐合唱团及东京交响乐团合唱团重新编唱,让跨越时空的温暖与感动,重温您一整个夜晚的旧梦!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台湾歌谣vs.日本歌谣  一段混融的历史

日本歌谣在台语歌曲的发展史中,扮演著相当重要的角色。据学者庄永明表示,一九三二年到一九四○年,可谓台湾歌谣的巅峰期,这个时期台湾本土创作的曲子受到日本曲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日本演歌只有五声调,缺少Fa和Si音;二是当时日本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失业率高,歌词较为悲情。台湾歌谣便在无形之中感染了这种色彩。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间,开始出现大量的「混血」歌曲,也就是在演歌的旋律基础上填上国语或台语歌词的现象,这种翻唱歌曲的手法至今仍旧流行。

归纳混血歌曲的流行因素,他认为有几个原因──唱片公司直接采用,可以省下作曲及乐队的成本。而且此类歌曲在引进台湾之前,已经在日本广受好评,在填上台湾歌词之后,也往往可以受到台湾消费者青睐,降低了商业风险。加上台湾人民经过五十年的日式教育之后,已经逐渐习惯日本风格的音乐曲调,到了一九五、六○年代,大约三、四十岁以上,曾受过日本教育的台湾人,因为语言上的障碍,听不习惯国语歌,所以日本风味的歌曲就变成他们的首选。此外,几位台湾歌谣的作曲家如许石、杨三郎等人,都曾远赴日本深造,浅移默化下所谱的乐曲,难免带有东洋味。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