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也纳城到处都可看到舞蹈节的大幅海报,并配上维也纳街景中跳舞的人为影像内容,令人深刻感受到舞蹈节想要创造人人都欢迎前来享受舞蹈的氛围(Jork Weismann 摄 Impulstanz Festival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实践理论的舞动实验场域

维也纳Impulstanz舞蹈节于一九八四年由巴西的舞者伊斯麦尔.艾佛与其经纪人卡尔.罗森柏格创立,从内容仅有舞蹈课程,到加入舞码展演,迄今已是全欧洲规模最大的舞蹈节。在为期一个月的演出节目中,今年安排了由卅九个团体推出四十七出作品的九十五场表演,观众共二万四千人次。包括当代欧美大师如季里安、崔莎.布朗、杨.法布尔、玛姬.玛汉等人的作品,都在此演出。

维也纳Impulstanz舞蹈节于一九八四年由巴西的舞者伊斯麦尔.艾佛与其经纪人卡尔.罗森柏格创立,从内容仅有舞蹈课程,到加入舞码展演,迄今已是全欧洲规模最大的舞蹈节。在为期一个月的演出节目中,今年安排了由卅九个团体推出四十七出作品的九十五场表演,观众共二万四千人次。包括当代欧美大师如季里安、崔莎.布朗、杨.法布尔、玛姬.玛汉等人的作品,都在此演出。

在语言胜过动作技巧的环境:非不得已,决不跳舞!

一九八四年,维也纳Impulstanz舞蹈节由来自巴西的舞者伊斯麦尔.艾佛(Ismael Ivo)与其经纪人卡尔.罗森柏格(Karl Regensburger)创办,最早以提供一个给人热爱舞蹈的人士教课、进修、与交流的平台,透过对跳舞(德语tanz)的「驱动力」(德语impulse)拉近彼此的观念,进而对话。前五年仅规划舞蹈课程,后来才扩充到演出的安排。访谈中,艾佛表示为了吸引著名编舞家(如玛姬.玛汉)前来开设进阶的编舞课,他提出将这个舞蹈节视为编舞家们实验新观念的场所,以做「研究」的心态与学员共同激荡出舞蹈编创的新可能性。这种从「研究」(research)出发的舞蹈课程,使Impulstanz有别于一般舞蹈营的重要特色,成果也明显呈现在每年人数的增张与表演活动的扩大,甚至从长期合作的编舞家之创作历程也可看出。

罗莎、玛姬.玛汉等舞团演出最新作品

这个全欧洲规模最大的舞蹈节,在为期一个月的演出节目中,今年安排了由卅九个团体推出四十七出作品的九十五场表演,观众共二万四千人次,出席率高达96.3%,囊括当代欧美大师如季里安(Jiri Kylian)、崔莎.布朗(Trisha Brown)、杨.法布尔(Jan Fabre)等人的作品。其中几位同时受邀推出新作与经典名作,例如比利时罗莎(Rosas)舞团二○○九年「探讨人体如何在变化多端的视觉与听觉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定位」之新作《歌》The Song,就与该团艺术总监安娜.德瑞莎.姬尔美可(Anna Teresa De Keersmaeker)一九八三年的创团之作《罗莎舞罗莎》Rosas Danst Rosas一起推出。(注1)

而今年法国的玛汉舞团也同样一口气演出她灵感来自剧作家贝克特的成名作May B (1981)、二○○五年来台引起争议的《环.镜》Umwelt(2004)--这出整场演出表演者几乎只穿梭于舞台上前后错开的横排立镜;以及二○○九年新作《描述一场战役》Description Dun Combat,提供观众亲自观赏这位不断为舞蹈表演的存在与意义提出质疑的艺术家。如果认为《环.镜》里表演者在台上走位不算舞蹈,那么她最新的作品《战役》则全长一小时都由表演者在台上念希腊史诗《奥德赛》的法文剧本,在一片铺满金色布料的舞台上行走,一层层将地上的衣物穿上身,没有任何所谓的舞蹈动作可言。节目进行一半,有观众不耐烦地大声抗议要舞者跳舞!另一些观众则反呛回去,说不想看就出去,一时之间台下比台上还热闹,与台湾观众彬彬有礼的看舞经验大不同。其实玛汉的这出舞有她的厚度,在缓慢却执著的步调中进行,耐人寻味,看得出这位编舞家勇敢地思索著跳舞的目的。并非身怀绝技就要全部表现出来,不妨作为想从事编舞的年青人之借镜,先确认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如何透过肢体传达;非不得已,不轻易舞动!今年七月国际间痛失两位舞蹈界的良师益友:德国舞蹈剧场的代表人物碧娜.鲍许(Pina Bausch,1940-2009),与美国后现代舞之父莫斯.康宁汉(Merce Cunningham,1919~2009),维也纳舞蹈节也特制了两位的海报向他们致敬,马汉这支作品似乎也可视为对鲍许的名言:「我在乎的是人为何而动,而不是如何而动。」

熟龄舞者的精采展现

由于在维也纳停留一周所看的节目除了《战役》,还包括季里安、即兴舞蹈家Michael Schuhmacher,以及Sabine Kupferberg这位荷兰舞蹈剧场三团(注2)的资深女舞者所编的六人舞《最后的触摸先》Last Touch First(2008)。此舞与玛汉的舞作类似之处,在于也是以几乎极少的舞蹈动作完成,进行的速度相当缓慢,仿佛观赏一场慢动作似的默剧,透过戏剧张力发挥熟龄表演者的舞台魅力,与季里安十年前的黑白系列芭蕾舞作风格迥异,却同样探讨男女间的微妙关系,细腻动人。

另一出同样展现成熟舞者的智慧与勇于接受挑战的作品是罗莎舞团的创始团员池田扶美代(Fumiyo Ikeda),她在这出与英国著名剧作家Tim Etchells共同创作的独脚戏《零星断落》In Pieces(2008)里,以带著日本口音的英文单字或短语句带领观众一同回溯她琐碎但深刻的身体记忆。例如其中一段她会不自由主地跳出她演出过无数次的《罗莎舞罗莎》的手带动身体转向的经典片断,熟悉的观众不免流露出会心的一笑。但当有一段用到较急而长的台词描述一场地震的恐慌经验时,池田还是回到日文母语,毕竟如此更能传达当时的真实性。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与音乐扣合,节奏流畅。

当然一个包罗万象的舞蹈节中,也会有针对不同观众喜好的作品,包括极尽挑衅讽刺的编舞家法布尔之《纵容的狂欢》(注3)获得当的观众的热烈回响。许多其他较年轻的创作者,如近来备受瞩目的法国编舞家Boritz Charmatz依据一本康宁汉舞蹈生涯五十年的摄影集为跳板的舞作《快速翻阅:五十年的舞蹈》50 Years of Dance: Flip Book,也值得一提。至于赢得二○○八年「欧洲舞蹈园地」大赛(Prix Jardin D’Europe)一万欧元奖金的Xavier Le Roy之新编《春之祭》等,更展现欧盟近年来对鼓励舞蹈创作的投资。

「欧洲舞蹈网」提供奖学金给年轻舞人

「欧洲舞蹈园地」是欧盟文化单位对「欧洲舞蹈网」(danceWEB-Europe)(注4)在提升欧洲当代舞蹈的贡献之肯定后,所推出的一项新的五年计划(7/2008~6/2013),内容除了透过邀请十位优秀的年轻舞评人观舞写评后所讨论出的比赛得奖名单方式,再度印证目前欧洲所推行的「文舞合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观念。而「欧洲舞蹈网」所提供的奖学金等资源也曾由台湾的几位年轻舞蹈人获得,分别为简华葆、陈韵如、与今年的董桂如。他们因此能到维也纳舞蹈节白天尽情上课、晚间赶场看演出。甚至最重要的,是能与来自全世界的舞蹈界人士交流,落实了创办人艾佛二十六年前与这群工作团队的努力付出。

 

注:

  1. 作者译自2009维也纳舞蹈节节目手册。
  2. 荷兰舞蹈剧场三团(Nederlands Dance Theatre 3,简称NDT3)是专为四十岁以上的资深舞者成立的,与为年青舞者创的NDT2以及主团NDT的出走向不同。
  3. 这出作品于本刊前期已介绍,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期(2009年9月号)106页,在此不重复。
  4. danceWEB奖学金申请日期十二月截止,方法与其他相关资讯请查:www.impulstanz.com网站。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