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波纳格」(Kampnagel)位于德国第二大城汉堡的城北,占地辽阔,但建物外观毫不起眼,看起来就像几座大厂房,除了建物外墙上斗大的字母〔k〕稍引人注意之外,坎波纳格的建筑与传统美轮美奂的华丽歌剧院或现代新颖的剧场相较,绝对缺乏特色,很难令人联想到这里会是德国境内,提供自由创作艺术家最大的制作与演出场域,同时也是备受国际瞩目的当代艺术发表平台。
「坎波纳格」是由类似台北华山艺文特区的闲置厂房,改造成六座可供演出及展览的艺术园地〔k1-k6〕,外加一座艺术电影院(Alabama)及一间新颖的艺术餐厅(Casino)。旧址曾为「德意志剧院」整修期间的临时据点,一九八四年「德意志剧院」修缮完毕后迁回新居,这座前身为起重机制造厂的荒废园区,得到大剧院驻留的光环加持,顿时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青睐,在多方奔波下,终于说服地方政府并获得支持,而将厂房改建为多功能的剧场,为汉堡市区增添了一处新的艺术基地,早期只开放让当地的自由创作者使用,后来也开放接受世界各国艺术家的进驻,「坎波纳格」遂成为欧洲年轻艺术家所向往的创作天堂。
「坎波纳格」的成立宗旨简单明朗,服务对象除了一般观众,主要是为独立的自由创作者(free lancer)提供创作及发表平台。有别于一般的官方艺术中心和剧场,坎波纳格到处洋溢著独特的自由气息。依据欧洲传统,大型歌剧院多由官方资助成立,其下分设歌剧团、芭蕾舞团、管弦乐团、合唱团等附属团体,合计演出及工作人数动辄上千,过去每年固定接受政府的大额补助,资源充裕的条件下,演出制作频繁且品质稳定;然而,近年来,随著全球性的经济萎缩,各国政府面对文化补助预算已不及过去有力,一向金援无虑的歌剧院风光不再,无可避免地必须面临残酷的财务紧缩问题,歌剧院的负责人也纷纷为财务缺口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对未能进入政府资助体系的独立自由艺术工作者而言,即使与现今财务困窘的歌剧院相较,歌剧院享有的丰厚资源,仍然遥不可及,且令人羡慕,因为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他们能得到的资源远远落在歌剧院之后,自由创作者似乎永远处于窘迫环境中,尽管如此,在有限和不敷需求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坚持继续创作;鉴于他们的坚持和争取,一九八四年汉堡市政府毅然地保留「坎波纳格」的厂房,并以开放的态度赋予独立创作者最大的自由,甚至不以艺术中心或剧场重新为此命名,而沿用「坎波纳格」旧称,以示尊重艺术家自由创作的精神,从此无论是个人还是自组的小型团体,都可以在「坎波纳格」自在地享用创作空间及创作资源。
这座标榜创新的艺术园区,与其说是一座展场,更像是座实践艺术理念的实验室。在这里永不缺乏天马行空的新奇点子,创作者提出的种种可能都有机会在此被尝试,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当然也可以被议论与辩驳。挑战自我的空间和挑战他人的自由绝对受到尊重,这些相互激发出来的灵感,正是「坎波纳格」艺术工作者源源不绝的创作活力来源。「坎波纳格」的经营管理人从尊重艺术家,到支持艺术家享有开放的自由,让这里成为自由创作者的殿堂,但也绝非是艺术家闭门造车的象牙塔,「坎波纳格」同时不断地追求与社会融合,更认同艺术必须与民众、环境互动,接受社会大众的挑战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之一,因此在成立之初,「坎波纳格」即被赋予重任,政府慷慨允诺「只要市民需要艺术家,坎波纳格将会永远存在」。
创新艺术策展与国际交流
每年「坎波纳格」提供大量的资源予艺术家创作,不只是戏剧、舞蹈、音乐的表演艺术工作者可以自由地使用「坎波纳格」,美术及建筑工作者也被鼓励前来尝试各种的实验与突破,每一季所制作的创新表演及展览活动,除了吸引汉堡市民热烈的参与,更成为国际游客的观光焦点。
具潜力的年轻人是「坎波纳格」不可缺的人才资源,在这里没有艺术总监的方向领导,也没有服务政治的政策干涉,艺术家自由自在地运用不同的美学观点,为「坎波纳格」建立多元的艺术光谱,这是「坎波纳格」最大的特色,也是历任艺术总监引以为豪、且令人钦羡的「坎波纳格」精神。
另一方面,相对于独立创作者的强烈实验及高自主性创新作品的呈现,每年在「坎波纳格」也有由艺术总监固定策展的新制作与活动,例如「国际夏日节」(International Summer Festival)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即使是由艺术总监负责策展的「国际夏日节」,但是创新的实验精神仍维持著「坎波纳格」的特殊风格。
固定于每年八月举行的「国际夏日节」,为期约三周,内容除了表演艺术——戏剧、舞蹈、音乐的呈现,还有视觉及装置艺术等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的参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团体,在过去二十年来,齐聚于「坎波纳格」相互竞技,不仅对当地的艺术生态产生刺激,同时也成功的与社会大众对话,并扮演国际美学传递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以二○○八年的「国际夏日节」为例,其中比利时编舞家玛格.史都华特(Meg Stuart)所推出的作品Blessed尤令人瞩目,她以地球暖化现象所引起的气候变化为主题,探索大自然与人类的相互影响。在一千平方公尺布满太阳能光板的舞台上,舞者彷如棕榈树、茅屋、砂堆般的静物伫立著,于一阵沉默之后,舞者随著狂乱的大自然声响,大力地抖动身躯,霎时树叶、屋顶脱落,砂堆崩坍,大自然的反扑带来的恐怖憾动所有的旁观者,接著舞者身体被泼撤下来的鲜丽色彩油漆沾满,缤纷的色彩在舞者淋漓尽致地挥动肢体的同时,被甩动而喷射四处,就在这刹那之间,天地动摇,彷如末日,舞台上产生的能量和冲突,直接赤裸地刺激旁观者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的自然反应被一一触动,并为舞台上的异象颤抖,无处可逃。
从二○○六年起,「国际夏日节」即十分关照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二○○八年以环保能源为议题,邀请艺术家就此展开创作。这次夏日节的活动不只限于艺术家和观众的互动,科学家、作家、政治家,各界的社会领袖都接受邀请参与,并就个人专业和观点发表意见,试图拉近艺术与社会大众的距离,让艺术家积极加入社会公民行列,参与重要的环保议题讨论。虽然夏日节正式登场时间为八月,演出前的座谈和研讨会早于半年前展开,热烈地为活动造势及暖身。
二○○九年「国际夏日节」由Matthias von Hartz担任艺术总监,演出阵容除了德国艺术家的热情参与,国际团队有来自比利时的长期合作剧团Jan Lauwers & Need Company、法国编舞家玛蒂尔德.莫妮叶(Mathilde Monnier)、以色列巴舒化舞团(Batsheva Dance Company)、瑞士艺术家Massimo Furlan等。内容包含舞蹈、戏剧、爵士乐、室内乐、热门音乐,和各种不拘型式、见怪不怪的实验表演。
除了大型节庆活动以外,「坎波纳格」还有一个提供年轻创作者的常态演出系列——「新星节」(Youngstar Fest),每年都吸引上千名的欧陆青年参与遴选,这个充满活力的创作发表平台,举凡现代舞、街舞、摇滚乐、古典乐、默剧、杂耍各种表演,只要具潜力、敢秀,通过遴选,都可以在这里大显身手,争取到曝光机会。
有别于「新星节」的活泼节庆气氛,「汉堡舞蹈计划」(Hamburg Dance Programme)也是值得介绍的一项长期人才培训。由德国联邦文化信托基金会推动的「汉堡舞蹈计划」,受到汉堡市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于二○○六年四月展开,「坎波纳格」于二○○七年加入计划,并将〔k3〕展览厅转型为编舞中心,借由遴选机制,选出驻地的编舞人才。这个舞蹈计划是为了发展当地的现代舞,提升地区的舞蹈水准,及提供人才交流机会,每年官方资助金额达二十万欧元,编舞中心提供年轻编舞者制作经费、演出与排练场地,还有工作坊与专业的训练课程,这些资源足以让编舞者无忧无虑地在此展开驻地计划,实现创作理想。
目前「坎波纳格」全年的新制作约有一百个,创作数量相当地大,创作力更是无与伦比地活跃,每年约计吸引十二万人次前来参访;制作内容多元,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演出,当然还有驻地艺术家、汉堡市内的独立团体或艺术家的制作。
再生于废工厂的火凤凰
座落于汉堡市巴姆贝克工业区内的「坎波纳格」(Kampnagel),早在威玛共和时期,即以生产大型机械器具闻名。一八六五年工厂设立时,以两位创办人的姓氐为名,称作「Nagel & Kaemp铁工厂」,从碾米厂开始起家,再转型为兵工厂,之后又逐渐发展为货柜、船只、码头机械制造厂,并将厂名合并改为「坎波纳格」。一九六八年由于航运工业发达,受到自动化作业的影响,传统货柜、起重吊车的需求量逐渐变小,于是「坎波纳格」被另一家大型堆高机卡车制造公司收购,直到一九八一年。至今,在汉堡港口的码头仓库还四处可见「坎波纳格」当年生产的起重机,而它也象征著货柜工业在时代洪流中曾经占有的一席之地,留给大众相当深刻的印象。
一九八一年制造厂关闭,「坎波纳格」的年代也宣告结束,汉堡市议会原本计划将之拆除,改建为住宅区,但因故拆除计划延迟了。一九八二年,位于Kirchenalle的汉堡德意志剧院(Deutsches Schauspielhaus)因剧院改建而迁移至此,当时仅占用部分厂房,并把厂房改为排练、演出的剧场及行政办公室,自此荒废的厂房如再生的火凤凰,开始受到艺术家的青睐。同年十月,汉堡当地的独立戏剧团体尝试在此举行第一届的Besetzungsprobe艺术节,他们非常喜欢这个场地,也认为「坎波纳格」是个适合制作和表演的理想园区,他们的建议获得汉堡市议会的支持,且同意提供「坎波纳格」给当地的独立剧团长期使用,于是翌年举办了第二届Besetzungsprobe艺术节,邀请到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的《卡门》在此演出。一九八四年德意志剧院旧址的建物修复完工,剧团完全迁出「坎波纳格」,而议会也决定停止拆除计划,保留了六座厂房:〔k1〕到〔k6〕予当地的独立团体使用,唯一的条件是「只要观众需要艺术家」,于是完全属于独立艺术家的创作天堂「坎波纳格」成立,同时存续至今,由Besetzungsprobe艺术节转型的第一届「国际夏日节」(International Summer Festival)正式开幕。
一九八七年,汉堡国家歌剧院在此主办「国际戏剧舞蹈节」,后来也成为〔k6〕厅每年固定举办的大型节庆表演艺术活动,参与者不乏国际知名导演,如美国的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lson)、汉堡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约翰.纽梅尔(John Neumeier)等人都曾在此大显身手;同年〔kx〕画廊开幕,由自我管理委会负责营运,定期办理国际当代艺术展览活动;另外标榜「汉堡新艺术」的〔k3〕厅也隆重开幕,由艺术协会主席Karl-Egon Vester负责。从此「坎波纳格」从〔k1〕到〔k6〕各厅,有声有色地打开引领欧洲艺术创新的新章。
来自世界各国,曾于「坎波纳格」埋头实验创新的年轻艺术家,如今独领风骚且活跃于国际的知名人士,有法国编舞家杰宏.贝尔(Jerome Bel),比利时编舞家安娜.德瑞莎.姬尔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英国爵士女歌手史黛西.肯特(Stacy Kent)等人,与「坎波纳格」合作过的团体亦不计其数,如汉堡芭蕾舞团、汉堡歌剧院、比利时罗莎舞团等等。
一九九○年,「坎波纳格理事会」成立,负责场所内定期常态节目的安排,一九九三年理事会转型为有限公司“Kampnagel International Cultural Factory Ltd”,并以制作或合制节目或邀请客席演出为旨,组织经营交由主席负责,首任主席由文化议员Christina Weiss博士担任。一九九三年艺术电影院「阿拉巴马」开幕,一九九七年卖掉外围部分厂房,资金用来强化剧场的基本设施。一九九八年运河边的旧厂房拆除改建为住宅及工业区,仅保留之前使用的六座厂房〔k1〕至〔k6〕,作为永久的艺术场域,并于该年五月至十一月,进行了半年的整修工程;同时汉堡市政府的文化部门决定将二○○一到○二年列为组织重整期,“Kampnagel International Cultural Factory Ltd”不再只是公司组织,它取代汉堡原有的「汉堡国际夏日节」的独立组织,从此主导「国际夏日节」。
文字|李惠美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助理研究员
如何抵达?
「坎波纳格」的位置交通便利,很容易利用大众运输工具抵达。搭乘3号(U3)往Barmbek的地下铁即可到达;或在Borgweg下车,走路十分钟;或在Saarlandstraße下车,搭乘前往Mundsburger Brücke的172或173号巴士,在Jarresstraße下车,直达「坎波纳格」。乘车前建议上网Geofox查询详细的交通讯息。从机场出发至「坎波纳格」的计程车费约十五欧元,火车站出发则需十二欧元。
如何购票?
如果想选择欣赏精采的表演,无论是「坎波纳格」的节目还是其他的节目,都可以上网利用TicketOnline查询及购票,相当地便利。如在当地,可以利用「坎波纳格」电话购票,购票专线040-27094949,票口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下午一时至七时,周末假日下午四时至七时,非上班时间可于网路或电话留言,翌日的上班时间内会有专人协助处理。演出日前,都可以信用卡直接于网路购票,选择付邮费寄送到府或至票口取票。
相关网址:「坎波纳格」www.kampnagel.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