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戏选择《牡丹亭》若干折子,组合成三段生、旦对手戏:(游园—惊梦)、〈拾画—寻梦〉、〈写真—玩真〉,改将折子戏两两「并置」,摆脱传奇剧情——一折接 续一折、直线发展——的进行方式,更能呈现出剧本原是生、旦双线发展的。此番巧妙安排上述折子,完备柳梦梅、杜丽娘双主角的戏分设计。
兰庭昆剧团《寻找游园惊梦》剧场版
6/27 台北市社教馆城市舞台
兰庭昆剧团《寻找游园惊梦》,前后有二○○七年台北华山艺文特区、新竹空军十一村,和二○一○年城市舞台三个版本。剧名选用「寻找」起领之,是剧作特色之一,具有指向剧本和舞台的双重意涵:找寻阅读/观赏《牡丹亭》新角度,亦寻求昆剧表演新空间。
在剧本上,所谓「寻找」,指的是剧中现代女子阅读《牡丹亭》,抒发一己心得,她也是导读人身分,带领观众一起细品古籍佳处。不过二○○七年版,「寻找/挖掘」文本意义的分量还不够,原因在于:女子没有自己语言,所言不外乎曲词,只能算是杜丽娘的「复语水仙花」。剧场版增加女子发声机会,例如解释画和梦的关系,唱段也多了。但其所作的文本释义,多寡、深浅程度,是否影响观众反思?这又是个问题。
华山版贴合意境 折子戏并置反映生旦戏分
在舞台上,是传统昆剧如何走出习以为常的剧场,尝试其他条件各异场地,安身于其中,继续精致的唱念作打。本剧在三处空间搬演,就贴合剧名的命意──「寻找」而言,以华山版带来最多想像。华山内部,墙柱磁砖剥落破损,随手涂鸦杂乱,如此颓倾斑驳的残抛空间,乍看下不禁疑问:昆剧怎能在此演出?但是,现代建筑—古典戏曲的不协调风格,正暗合〈惊梦〉【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曲词,荒废花园有著繁盛花景,破败建筑上演典雅昆剧,冲突中横生美感。并且,〈拾画〉宾白「想这偌大的园子,不知有什么伤心故事」,华山保留著经久失修痕迹,环堵陈旧,引人思绪随之悠远,当曲笛奏鸣起,配上昏暗不明的鹅黄灯光,召唤柳梦梅、杜丽娘从中间空洞深处款款走向台前,启唇低吟各自衷曲,恍惚中,以为是空间的古老幽魅,森森现身。
新竹版日式建筑,有庭园有树木,的确符合剧本的场地提示。但反而太写实了,令人失去幻想能力,故仍是华山版为佳。二○一○年版,简约的舞台设计风格,辅之大型布幕于台上,投影关键曲文,然整体效果仅尔尔、复归一般,无由生发如上的空间感。
本戏选择《牡丹亭》若干折子,组合成三段生、旦对手戏:(游园—惊梦)、〈拾画—寻梦〉、〈写真—玩真〉,改将折子戏两两「并置」,摆脱传奇剧情——一折接续一折、直线发展——的进行方式,更能呈现出剧本原是生、旦双线发展的。此番巧妙安排上述折子,完备柳梦梅、杜丽娘双主角的戏分设计。再者,这些折子原是生、旦角专场,一旦同列场上,尤其〈拾画—寻梦〉、〈写真—玩真〉等四折,杜、柳二人虽未真正见面,却产生如韩国二○○○年电影《触不到的恋人》的时空交会效果,而恋人间的讯息互通,则凭借大花园、大梅树、丽娘自画像等「物件」,以及梦境、魂魄(指〈幽媾〉,此处未演,为完整讨论,一并提出)的「类接触」方式,旧折子经此变出创意,为特色之二。
导演手法也「并置」 展现生动意涵
「并置」方式也出现在导演手法中。二○○七年版,〈寻梦〉本是杜丽娘旧地重温,一人在场上甜滋滋地慢嚼回味。而导演在【豆叶黄】「他兴心儿紧咽咽呜著咱香肩」一曲,让杜丽娘立于前,柳梦梅和现代女子悄然在后,互牵粉色水袖,春光旖旎缠绵。这动作设计,化杜丽娘梦境成具象,也可视作女子的阅读投射——浮想自身缠绵与柳生。可惜新版取消二人共舞,将舞台还原给杜丽娘表演。
〈玩真〉仍如是并置。此折叙述柳梦梅赏玩杜丽娘行乐图,原本是人赏画,因心上认了真而成痴,乃相信画作是实有其人、如见真人,遂成了人赏美人;而安置〈写真〉同台,落实书生赏爱美人的旖想,看似平面静止画作,因想像、感觉而「生动」起来。
编按: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与本刊共同策划「新锐艺评」单元,为培育发掘华文地区表演艺术类评论人才,以公开方式长期征文,经由台新艺术奖观察委员评选陆续刊出。投稿办法详见http://www.paol.ntch.edu.tw/,竭诚欢迎投稿,共同为台湾的舞台留下一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