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题

舞蹈治疗 开启潜意识之钥

舞蹈治疗被定义为「一种心理治疗,使用动作进行情绪、认知和生理的个人整合过程。」舞蹈治疗开启个案自我身心状态的敏锐觉察,对自我开放的程度影响治疗的成效。舞蹈治疗师以启发与引导的方式,透过口语或肢体动作协助个案或团体成员。参与者藉著肆意地舞动身体,「体察」身体惯性动作的转变、「觉察」内在的潜意识,进而面对与解决个人内在的冲突与不安。

舞蹈治疗被定义为「一种心理治疗,使用动作进行情绪、认知和生理的个人整合过程。」舞蹈治疗开启个案自我身心状态的敏锐觉察,对自我开放的程度影响治疗的成效。舞蹈治疗师以启发与引导的方式,透过口语或肢体动作协助个案或团体成员。参与者藉著肆意地舞动身体,「体察」身体惯性动作的转变、「觉察」内在的潜意识,进而面对与解决个人内在的冲突与不安。

大众对「舞蹈治疗」这个名词一定充满疑惑,听过芭蕾舞、现代舞、街舞、爵士舞、国标舞、肚皮舞与佛朗明哥舞等等。但是「什么是舞蹈治疗?」舞蹈如何达到治疗的效果?

舞蹈治疗(Dance/movement Therapy)始于一九四○年代的欧美。一九四二年美国舞蹈教师玛莉安.雀丝(Marian Chace)受到圣.伊莉莎白医院(St. Elizabeth Hospital)心理学家的邀请,以创造性舞蹈帮助二次大战时期退役军人,走出阴霾、纾解创伤的情绪,成为全球首位舞蹈治疗师。一九六六年,美国舞蹈治疗协会成立,发展至今成为一门结合心理咨商与舞蹈/身体动作为媒介的专业学门。舞蹈治疗以自由解放精神的美国现代舞、拉邦动作分析与佛洛伊德、荣格等精神分析为基础理论。一九九五年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DTA)重新定义舞蹈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使用动作进行情绪、认知和生理的个人整合过程。」

从事舞蹈治疗  不一定要「很会跳舞」

目前台湾仅有行政院卫生署草屯疗养院与台安医院的「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心」聘有专属舞蹈治疗师。二○○二年,在辅仁大学心理系李宗芹副教授号召下,「台湾舞蹈治疗研究协会」成立。协会主要在推广身心成长课程,同时协助医疗院所从事舞蹈治疗。

一般而言,舞蹈治疗师大多有舞蹈或心理咨商的背景,但仍以舞者占多数。舞蹈治疗师一定要「很会跳舞吗?」答案是否定的。台安医院的杨琇玲便是一例,她说:「我天生喜欢跳舞,是会自然舞动的那种人。或许是我对人的心理很感兴趣,也或许是过去学特殊外文的关系,我发现语言本身有限制。简单来说:我说的快乐和妳感受到的快乐是一样的吗?这之间一定有落差。」她又是如何走进这一行呢?「在美国的训练著重于培养一位临床的工作者,我们学校走动力取向,背后有许多心理(咨商)的训练与如何用动作介入的技巧。当时在成人精神科实习,学生毕业都要经过认证成为有执照的舞蹈治疗师。」

现职恩主公医院精神科日间病房兼任舞蹈治疗师,也是台湾舞蹈治疗研究协会理事的姜爱玲,原是修习图像传播,但因为小时候喜欢跳舞,于二○○三年,接触社区大学的舞蹈治疗工作坊之后,便开始积极进修国内外相关课程。

透过舞动  发掘身体感官与动作背后的内在潜意识

某些心理学者认为「身体是我们另一个潜意识,外显的身体动作来自内在心理状态的投射」。舞蹈治疗的目的,在发掘身体感官与动作背后的内在潜意识,提升个案对自我的认知,将人生决定权握在自己手中。

舞蹈治疗开启个案自我身心状态的敏锐觉察,对自我开放的程度影响治疗的成效。舞蹈治疗师以启发与引导的方式,透过口语或肢体动作协助个案或团体成员。参与者藉著肆意地舞动身体,「体察」身体惯性动作的转变、「觉察」内在的潜意识,进而面对与解决个人内在的冲突与不安。李宗芹在《倾听身体之歌》书中提到:「舞蹈治疗视『觉察』为身体和思想、心灵的对话,借由身体动作的扩展和体会,进而对自我有更深的了解。」

行政院卫生署草屯疗养院职能治疗员洪莹慧,以专职二十多年的经验说:「由美国舞蹈治疗协会的观点来看,舞蹈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个方法。」她坦言,在他们邀请李宗芹前来疗养院教授「舞蹈治疗」前,是以「过去」舞蹈专科的经验,来带领院内精神疾病患者舞动身体,虽然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但效果依然显著。之后,她一头栽入舞蹈治疗的专业领域重新学习。

她提到最近主持受暴女性团体工作坊中的奇异经验。「我们有一个外籍配偶,来台湾十五年了,每次上课都说她身体很不好心脏有问题。有天,她说医院诊断出子宫内长了水瘤。直至课程接近尾声时,她兴奋地告诉我们:『呵~老师!我子宫内那个水瘤消失了。』我问她,妳上这个课和妳的那个(水瘤)『消失』有什么样的关系?她说,每次透过重新接纳自己的身体,与自己的身体对话,她发现自己其实是很有力量的。原来她的手是有力量可以保护自己,这十几年受先生家暴还是能够撑过来。……」

透过团体讨论后,洪莹慧会引导学员重新觉察自己身体。「受虐的人通常没有能力做选择,被暴力对待的同时,她们与自己身体的关系变得很疏离,透过对自我身体重新的认识,这中间有很多很感人的过程,自己的力量会借由探索身体慢慢出现,她就有力量做选择,这为她们带来很大的改变。」长年受暴的妇女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这也影响了生理的健康。在舞蹈治疗的身心分享与情绪释放过程中,个案通常能从中产生看待事件的新观点,因而获得重生的力量。

自我成长  找到内在的开阔天空

台大医院精神部身心医学科的王浩威医师则表示:「心理治疗是一种『谈话治疗』(Talking Cure),然而,事实上语言有它的限制。况且,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个人细腻的感受、察觉藉谈话的方式表达出来,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和男性。即使语言可以达到,许多隐藏在我们潜意识、不容易察觉,或者语言(为媒介)不是这么快就能够达到(治疗目标)。」

站在精神科医师临床的经验,王浩威说:「当我面对个案的时候,一开始是危机处理、与他/她交谈,待危机解除,如要处理更深层的部分,便要思考加入其他治疗的方式进来。」依照个案的特质,医师会选择一种或数种适切的疗法加入协助治疗。

台安医院的「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心」,就是以整合性的医疗方式,结合音乐、戏剧、美术与舞蹈等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s Therapy)专业,协同心理治疗与职能治疗,协助个案达到「治疗目标」。该院舞蹈治疗师杨琇玲说:「舞蹈治疗有个很美的地方就是『不以诊断看人』。其实每个人都带著过去的经验进来,但是我们都把他/她当成一个完整的人看待。过去的故事或身心创伤的影响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身体承载生命所有的经验,那么包含我的姿势与天生气质等都包含在我的故事里面。我如何整合这些部分继续往前走?这才是我与个案需要关注的。」

王浩威认为舞蹈治疗通常比较倾向自我成长课程:「我们会鼓励个案去做更多不同身体的尝试。」就自闭症患者而言,透过活动感受身体的经验,不仅增加自闭症患者自我范围的扩大,也接收更多身体感官的经验。姜爱玲说「某些自闭症小孩的身体界限不明显,容易造成他人的困扰。治疗师会在课程中设计游戏,将呼拉圈直立在地上,让小孩以不碰触到呼拉圈的方式穿过,借此增进他们身体的表达能力、身体觉察和身体界线(厘清)。」

在强大的生活压力下,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无法集中、急躁不安的情绪,大人有大人的烦恼,小孩有小孩的忧虑,都会罹患心理疾病、情绪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疾患大增。目前台安医院「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心」的个案多来自医生转介,对象多以儿童治疗为主,在早疗观念日渐普及下,对于非主流的治疗方式也广为家长接受,再者就是青少年与成人这个族群,多为饮食疾患居多,当然也有些是自己发现问题来上课,多偏向情绪的问题。在现今的精神医疗体系中,有越来越多精神科医师邀请「舞蹈治疗师」,协助个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重拾正常的生活步调。

 

参考书目:李宗芹(2001)《倾听身体之歌—舞蹈治疗的发展与内涵》,台北市:心灵工坊文化。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