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八月溽暑,台北艺术大学舞蹈教室中,年轻舞者们正专注地观看排练场中新的动作示范,同时等待从欧洲邀请来的重建指导Jeanette Vondersaar老师与编排助理Didier Merle老师给予指示。这群跨越舞蹈研究所及大学部不同年级所甄选而来的舞者,正与外国老师进行每周一到周六从早上暖身到下午排练,一个多月密集的重建排练,为《绿桌》首度在亚洲学校的重建演出进行准备。
历经一年多的筹备,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学院于今年九月四、五日于台湾舞台上重建国际经典舞作《绿桌》,并将在十二月十六到十九日的年度公演中进行二度上演。然而,对于正学习迈向专业舞蹈生涯的舞蹈系所学生来说,从上学期的舞者甄选,八月密集排练,与九月初正式登台的过程中,对于《绿桌》这个著名舞作,有著更全然不同的感受、记忆,与对专业态度的体认。
效率、精准与细心体贴的指导传承
在紧凑的重建时程中,Jeanette老师、Didier老师及北艺大的排练指导Adam Toth老师,有计划地运用有限的时间,以相当有效率的方式完成排练工作。每天早上两位重建指导老师一同工作,按照拉邦舞谱、笔记,以及自己的身体记忆,将每天下午要教授的动作整理出来。全程重建排练完全仰赖老师教学示范及少部分的图片与路线图,并未让舞者观看影像。下午的排练时段通常从全部舞者开始,分段练习不同角色与片段,而五点以后的时间则完全留给舞作中的要角「死神」,特别训练其独舞动作。重建的顺序是从特殊角色的独舞,双人舞,或三人舞开始,进一步推展到较大规模的群舞,如〈战争〉及〈妓院〉等幕次。接著才将贯穿全舞的「死神」角色置放进来,待第二幕至第七幕都排练完毕,才回头排练最为人熟知的第一幕与第八幕〈黑衣绅士〉。最后,全部幕次依序整排,加上击发空包弹和快速换装的练习,才让被重建指导精雕细琢的年轻舞者们,将经典舞作完整呈现在舞台上。
学生舞者与重建指导老师的直接接触与互动,提供他们更为贴身的观察与学习机会。如Jeanette老师曾经演出过「女游击队员」此一角色,在教导于山顶向远方示警鼓舞应战的独舞时,也将其诠释的热情与表演经验一并传承给舞者们。Didier老师在群舞片段的练习中,细心观察调整每一个舞者的动作,并在暖身课中加强古典芭蕾的身体基础训练,让每一位舞者都能在身体能力技巧上精进。对于这些年轻舞者们,重建指导老师不断地给予挑战、机会及贴心的鼓励。
表现与接受:舞者专业态度的试炼
《绿桌》的选角十分重要,所以竞争也相当激烈,在排练中舞者要随时准备上场练习不同动作,并在超越年级与经验的选角与换角迅速转变中,做好自我心理调适。一个角色可能刚开始由一群舞者练习,下一次就剩下被挑选的五位或三位舞者继续,但在旁边准备观看的其他舞者,也随时可能再被挑选尝试其他动作。选角过程从预期中的只有第一天甄选,一直延续至排练第二周时,同一个角色仍然还有三到五位的舞者同时练习。排练老师在有限时间中只能对其中一位舞者进行纠正,而其他舞者便要能同时吸收老师给的指导,因即使到了总彩排,仍然随时有角色的异动与调整。因此,学生不仅要懂得适时表现,同时也要学习如何从观摩与自我练习中成长,展现舞者应有的专业态度。
「死神」的选角为《绿桌》能否顺利重建登台的最大关键。从外国老师的观点来看,台湾男舞者的体格都较为瘦小,他们预期中的「死神」舞者应该高壮有力,能有震慑全场的肢体与表演气势。所以老师们一边让几个男舞者练习动作,同时仍在舞蹈系馆寻找或半路拦截身材高大的男舞者。后来逐渐确定由不在原先「死神」舞者名单中的黄立捷及持续练习的舞者洪康捷担负重任,持续加强细部动作的雕琢与磨练,眼见「死神」角色动作开始成形,重建指导才放下心来,Jeanette曾说过,「如果没有好的「死神」,《绿桌》便无法演出」,由此可知「死神」一角的重要性。
动作风格与肢体诠释
排练过程中,Jeanette希望舞者精准呈现每个动作的细节,如质地、空间与方向等,她运用不同的意象、描述和举例,试图让学生舞者们了解体会科特.尤斯对不同角色的编排设计,并提供非常详细的指导与调整。而对于年轻舞者来说,即使在舞蹈历史课程中了解到《绿桌》的舞作特点,但经由亲身表现揣摩舞蹈动作,方能深入体现其动作风格与意涵。从重建指导分享的自身体会及对舞者的要求中,不难发现拉邦动作理论体系如何在《绿桌》中被实验与实践。
例如,「死神」出场独舞的招牌动作,为双手平伸如刀掌,从身体右上方斜劈到左下方,在外国老师的细部动作雕琢中,舞者有时被要求手拿纸盘练习,以利斜度的精准正确,此为由欧洲原本死神形象中的手执长柄镰刀所抽象化,并呈现出拉邦优动学中直接、僵硬、沉重的动作质感。死神由远处地底隐隐浮出的形象与循环不息的力量,从舞台正上方向下移动,更给予观众一种由「死神」主掌整个空间的威胁感。这套看似简单重复的动作,实则处处都需用力控制于固定位置路线,往往一小时的特别练习,让男舞者气力耗尽,手脚如千斤重。
相对于「死神」的动作,「奸商」的特征是如蛇一般的滑溜奸诈,因此他的动作型态也是永远弯曲著或偏斜著身体,以扭曲的路径移动,而呈现出不直接、弹性、轻巧的动作质地。Jeanette强调这个角色的手指头与脚趾头身前身后仿佛都长满了眼睛,一直持续窥探别人以筹谋得利的感觉。在与「死神」对抗的段落中,同样以倾斜肢干、滚动及弧线的手臂攻击路径等,呈现其灵巧闪躲却懦弱如鼠的逃窜方式。
许多看似芭蕾的舞步,实则被抽象化的象征性舞蹈动作。如在〈战斗〉的段落中,士兵们双脚垫立于芭蕾第二位置,膝盖半弯,双脚细碎快速的交替在地板上移动,此动作便是由双脚呈现机关枪答答答地不停发射的情景。在〈战后〉一幕,所有死去的亡魂环绕死神时所使用的步伐,被Jeanette老师称为「时钟步」,以两个较大步伐,搭配上第一位置原地踮立双脚同时细碎互换重心的方式转半圈。此步伐让身体似齿轮般的自转与公转,不仅仅呈现出鬼魂的僵硬无生命感,似乎也暗示著时间无止境地流逝与凝结,永恒的死亡。
国际级机会,让年轻舞者成长
此次《绿桌》国际经典舞作重建计划,让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增加跨国交流的制作经验,而在重建排练中,舞者与排练指导老师直接的互动沟通,尝试了解、表达与确认彼此想法的过程,也让这群年轻舞者们在类似国际专业舞蹈工作的环境中,重新检视自己的舞蹈学习经验并且迅速成长。科特.尤斯的《绿桌》述说著战争的死亡之舞,而北艺大的《绿桌》重建,则同时投射出年轻舞者诚恳的新生力量。
文字|张思菁 加州大学河滨校区舞蹈研究所博士班候选人、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