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中〈冥判〉一幕。(照片提供 张军昆曲工作室)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朱家角课植园 敷演赏心乐事

记实景园林版昆曲《梦回.牡丹亭》

原上海昆剧团的副团长张军成立了「张军昆曲工作室」,朱家角实景园林版昆曲《梦回.牡丹亭》是其团队制作的第二出作品。此版本由各界精英跨界组成,中国音乐领军人物谭盾、舞蹈家黄豆豆、著名学者于丹等,本剧以实景园林回归明代传奇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走入当时士大夫家班赏曲的娱悦生活情境,从而了解昆曲在此闲情逸致的氛围中,锻造出更为精致及华美。

原上海昆剧团的副团长张军成立了「张军昆曲工作室」,朱家角实景园林版昆曲《梦回.牡丹亭》是其团队制作的第二出作品。此版本由各界精英跨界组成,中国音乐领军人物谭盾、舞蹈家黄豆豆、著名学者于丹等,本剧以实景园林回归明代传奇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走入当时士大夫家班赏曲的娱悦生活情境,从而了解昆曲在此闲情逸致的氛围中,锻造出更为精致及华美。

适逢上海举办「2010世博年」,世纪盛典在前,许多文艺演出因而产生调整,首先创作要呼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其次时间上也全让其优先安排,长达半年的世博展示期,影响面延伸至包括艺文界的年度大事「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了配合世博闭幕活动(十月卅一日),今年破例提前至九月廿七日举行。

如何体现城市中美好的不同面相,正是艺术工作者的浩瀚工程。传统园林中的亭台凝炼了山水光景,无疑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点桃红、一抹黛绿,昆曲的雅正清逸也是戏曲美学中的兰幽香韵,若能结合两者的形式美,呈现出的美妙历程,自是众人所追寻的百年好梦。

源起  吹来闲庭院

作为文艺院团改制的第一批试验者,原上海昆剧团的副团长张军,自行成立了「张军昆曲工作室」,朱家角实景园林版昆曲《梦回.牡丹亭》是其团队制作的第二出作品,作为制作人兼主演直言「再没有任何场所比园林更能承载昆曲之美」,此版本由各界精英跨界组成,中国音乐领军人物谭盾、舞蹈家黄豆豆、著名学者于丹等,本剧放弃镜框式舞台与繁琐的现代剧场形式,以实景园林回归明代传奇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走入当时士大夫家班赏曲的娱悦生活情境,从而了解昆曲在此闲情逸致的氛围中,锻造出更为精致及华美。

该剧的艺术总监和音乐创作者谭盾,对园林版昆曲的诠释则颇有心得:

「于听,天籁魂萧、地籁流水、人籁昆腔,才能演译这刹那芳草的绮梦﹔于看,夕阳西斜、蠋火摇曳、脸庞闪烁,自然的极至方是美的神粹。」

对于长于青浦的张军,怀抱乡土的回馈之情,他说自打初次走入这次的演出地点课植园后,眼前景致就和牡丹亭情节重叠了,官方打造朱家角成为水乡文化的文创据点,加上谭盾的工作室水月堂设在此,谭盾也激发起创作的灵光……一切都是因缘而成就。

演出  摇漾春如线

在实景中演出区域是开放的,如何打灯、暗场、换景,以及演员上下场等一系列剧场元素的运转就显得很关键,导演将表演区划分为六个区块,设计精巧与剧情十分贴合。面对观赏最佳地点是正中央的角亭,这里是闺房与花园亭台等主线所进行的场地,然后又将亭台的表演延伸了两处,并搭建了木道一是通向展开地府冥判剧情的所在区段,二是石道姑在此执幡招魂,意指阴阳交合处;角亭左侧是原有的一道拱桥,安排为道观、花神、柳梦梅等进杜府的通道,而右侧是临水围栏权作古琴伴奏地点,借以烘托静谧情绪。至于引人遐思的是园中的湖水,也纳入表演场域,它又是天然极佳的传声器,一艘木船渐渐自远处的水面摇桨入场,船上吹起清幽箫声,漫起阵阵波纹驶往拱桥花荫深处,最好能坐在紧靠水边的观众席,人景合一天地融通,自然混音的传声感令人动心神驰的。

制作人原设想还有春夏秋三季,跟著园中光影变化的不同演出版,从杜丽娘游园到写真剧情安排在黄昏时刻演出,采以自然光源照明,增进欣赏的实况感,到伤春亡故随著梦境的发展,渐入夜色后才打灯造景,可惜时序已到入秋,未能见到这样阴阳明暗虚实的区隔演变。其实不论是梦境的呈现或是不破坏园林的临场感,整体表演区域的装置和灯光意图都采取了极简手法,包括演员不用麦克风、伴奏仅有一笛二琴(去除武场锣鼓)、服装色彩淡素,团饰花纹也只限衣衫局部,连打字幕也费尽心机,偌大园子怎么出幻灯片?不经意间发现靠拱桥前侧停泊一小船,直到开演后方知它的妙用,原来是字幕投影在船帆上,湖水浮沉,文词亦或随船摇摆,真是园林才有的小雅趣。

评说  相看俨然

整座园林并未全纳入表现区域,仅仅是一小部分,然而却有巧然天成的设想,难道当时也作家班表演用途?据悉原先中央并没有这座角亭(剧中的牡丹亭),是因戏所造,在建旧如旧的原则下,与现场建物色泽感上毫无差别,很自然神奇地融合在一处,也是呼应剧本中杜丽娘所说「一生爱好是天然」的心性吧。

虽然演出长度不过七十分钟,它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折子戏精选,可说是迷你版《牡丹亭》,重点精采处一点不漏失,经典中的〈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皆保留下重要的曲牌。反之,一般浓缩版略过不演的〈回生〉,特意让石道姑在湖面木道上执幡,跳了一段黄豆豆新编的招魂水舞,加上〈冥判〉中鬼界角色的安插,也大有不同,进出远处树丛的隐约表演,配合上谭盾神秘、灵异的打击乐伴奏,奇趣感中颇能吻合鬼魅气氛,这股在虚实之间演绎出的敲击手法,运用了带有传统戏曲锣鼓点的叙事功能,使得这段戏既突破昆曲的配乐惯例,又具备流畅的现代跃动感。

看罢果然是他(演员)游园,我(观者)惊梦,实景园林的异动因素太多了,一场暴雨过后,原本曲折的木道,增加演员行走的困难度,游园时的双人舞临水而演,苍苔路滑让人多少有几分惊惶,还有极简极净手法下、灯光暗、萧声轻,迷蒙中恍见地府捉鬼队伍,却难望见生旦的细腻情绪……,或许就是要在园林的自然系统中,戏方能还原到一往情深的感悟,怎能不动容去疼惜游园的少女,姹紫嫣红的水中形貌,临水照见的丽娘幻中是真、真亦作幻,月光如锦、倒影明澈,一场伤春梦境、一场生死情爱,足以让后人追忆四百年来的快意风流。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历年来最精简

每年秋季是上海举办各类观光旅游活动的最适宜时段,特别是早已形之有年的文艺盛会「上海国际艺术节」。往年的传统多在十月中旬起举办一个月,除了为数颇多的舞台演出节目之外,其实它更像是文艺嘉年华会,因为它的范围涵盖了论坛、群众文化、展览博览、节中节、演出交易会等部分。

本届集中推出四十五档节目,算是历年来最精简的一届,还有受到世博活动及闭幕晚会等的影响,时间区隔不至于让观众分身乏术,更可分散传媒的焦点,才会有版面关注艺术节。

由上海芭蕾舞团联合各界艺术家创排的,《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被定为本届开幕的重头戏,在九月廿七日于上海大剧院演出。另由国际知名的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和以色列爱乐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奏响艺术节闭幕曲。

舞蹈部分包括有十二档风格回异的节目,音乐舞剧《木兰》、当代版《睡美人》、歌舞诗句《和平颂》、盛名已久的传统舞蹈《丝路花雨》也将再现新版精品。

音乐方面,除了因应本年度盛事萧邦诞辰而举行的独奏音乐会,还有上海交响乐团、歌剧院合作四幕歌剧《咏.别》的世界首演,结合西方戏剧的艺术形式,表达出中国艺术里的含蓄、精致和写意的特色,颇具知名度的小提琴家俞丽拿和钢琴家殷承宗将再登场弹奏《梁祝》、《黄河》协奏曲。

轮番在各大剧场上演的戏剧演出,十四档节目中有德国话剧《狗镇2:曼德勒庄园》、加拿大多媒体剧《方舟》探讨环保议题,还有少见的甘肃陇剧,其余多以戏曲演出为主,萧雅的越剧《状元末了情》、张军制作主演的实景昆曲《牡丹亭》和台北新剧团的《弄臣》,显示出民间剧团的创新气象。

 

PAR名词解码室

朱家角

上海朱家角古镇旅游区位于青浦区朱家角镇,距离上海市中心西南约四十九公里,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是近上海旅游的胜地,拥有「上海第一大镇」的称号;朱家角古镇旅游区以老街特色闻名,北大街更是被评选上海市十大休闲街之一。

交通有沪朱高速快线,约莫九十分钟可达。

这次张军推出的课植园《梦回.牡丹亭》实景园林演出,是该镇「听世纪乐天下」的文化节活动之一。其余还有:谭盾.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朱家角水乡音乐季、中国水彩画双年展等,可见镇政府文化造镇的企图心。

 

课植园

园主马文卿是陜西扶风人氏,汉代名门之后,因屡遭宫廷政变而南迁,至清代一族迁入昆山,清末长房长孙马文卿迁来朱家角西井亭。课植园是朱家角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麦耕九余三「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呼应园名。

此次园林版《牡丹亭》演出,借园中太湖石畔,另建造一角亭作为场景,同时延伸至湖水,也搭设步道,果然感染「听得见的园林,看得见的昆曲」的幽怀。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