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者在这「有限」的时空中穿梭,如同搬运工,不断地拆解与构筑多样造型。(林韶安 摄)
舞蹈

舞在积木中 「玩」味童年记忆

《尛》的「小」应该是来自积木放大比例后,产生的对比概念。犹如孩童眼中映照的大人世界,各式形状的大型积木,组合成的物件都像是能承挑梦想的真实载具,带领我们进入《尛》的剧场思维,恣任想像无限骋驰。

 

《尛》的「小」应该是来自积木放大比例后,产生的对比概念。犹如孩童眼中映照的大人世界,各式形状的大型积木,组合成的物件都像是能承挑梦想的真实载具,带领我们进入《尛》的剧场思维,恣任想像无限骋驰。

 

林文中舞团《尛》

2010/9/24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自从小孩诞生,参与艺文活动俨然成为生活中的「奢华享受」。牵著身高终于超过110公分的女儿,两人雀跃地来到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观赏《尛》。进入剧场即见一个呈ㄇ字型的三面观众席,缩小了实验剧场的表演区;一架放在角落的黑色钢琴,以及表演区散置著的放大版积木,看似家中小孩玩毕未收拾的残局,也如颓圮城堡的断垣废墟。

玩起积木,推叠铺陈生命回忆

「林文中舞团」自二○○八年成立,推出以封闭三米见方的空间,营造现代都会局促感的创团作品《小》;隔年,则以一方四米白色平台、十三首跨越古今中外的歌曲,编织出一段段耐人寻味的《情歌》﹔去年九月再度延续「小」的概念,推出第三号作品《尛》(ㄇㄚˊ)。《尛》是「么」的古字,取其「三小」之谐意,台湾话「做三小」即是中文「干么」,在人声杂沓的传统市场仍常听得到的十足草根味用语。舞码名称《尛》是由字面延伸出堆叠结构的创作概念,玩的是文字上的趣味。代表创团第三首由「小」的概念延伸而来的作品,林文中藉童年最喜爱的玩具——积木,重构过往的片琐记忆串联成一整晚的演出。舞作《尛》共四个段落,依序为:〈窗口〉、〈公仔有影呒〉、〈回曳loop〉、〈时间的河流〉。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音乐结构为舞蹈时间、积木堆叠重组的特性作为空间场景的转换与重置,舞者在这「有限」的时空中穿梭,如同搬运工,不断地拆解与构筑多样造型。

寂静中,舞者邱钰雯站在犹如废墟祭台的长形积木上方,拿出手上的布袋,将小积木倒出,打开手电筒,在台上拼组属于自己心中的堡垒,最后她拿起手电筒仔细地环照一周,又将其收入袋中,好似童年的幻梦都应随著成长收起,在微光中身影更显落寞。在陈慧宇温暖悠扬的琴声中,林文中与陈欣瑜各自抱著圆柱型积木的灯具,照射著静止站立在积木上的舞者,「光线」宛若「触媒」,抚动舞者的身体动作,也代表著潜藏于每个人内在的故事,而我似乎也随之落入回忆的流光里。

第一段〈窗口〉五个小段落各自独立,当舞者随著音乐动作时,观众也随著进入舞蹈的意境中;然而,当舞者忙著推移与拼叠积木时,却跳脱先前营造的舞蹈情绪,回到如现实生活般的如常状态。乍看像是粗糙的编排手法,最后猛然一觉,原来这也是创作者的巧意安排,意图呈现犹如排练室轻松随性的工作状态,清晰明朗地凸显每个段落特色。

积木为引,带动童真想像

〈公仔有影呒〉节奏清晰明快、充满趣味,无论是拿著笨重各式形状积木行军的画面、或是以积木置换空间的象征,舞者贴黏著地板与积木连结的舞蹈、「影子」中积木构筑的白墙上映射的光影,丰富的动作语汇和多层次的空间造型,都十分精采引人。最后〈时间的河流〉里以积木搭建起来的玩具船,与拼组的河流,则充满了童真的想像。

如果以舞团所提出的「微型剧场」角度检视,创团作《小》中的舞者犹如闭锁笼中的动物,虽是透明的箱子,观众仍享有一种窥探的私密快感;《情歌》则打开了封闭的空间,被局限的是一方白色平台。《尛》的「小」应该是来自积木放大比例后,产生的对比概念。犹如孩童眼中映照的大人世界,各式形状的大型积木,组合成的物件都像是能承挑梦想的真实载具,带领我们进入《尛》的剧场思维,恣任想像无限骋驰。

 

艺术家请回答-张擎佳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