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剧场.大戏剧」主办及制作的「亚洲剧力无边界」是一个相当有野心的剧场节,内容虽只包含三个小剧场作品,但却是来自广州、香港和日本的创作,也有创作人带领的工作坊、座谈会等,似乎要发起一次小剧场的革命。这次节目以「日本」为主题的理念,是创作者回应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即便作为计划主题有点让人不明所以,不过也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香港的小型场地近年的确有增加之势,先不说较具规模的如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黑盒剧场、兆基创意书院多媒体剧场,民间也各自在排练室和工厂大厦内举办不同类型的小剧场演出。加上香港艺术发展局推出「场地资助计划」的催化,去年开始就有一大批由演艺学院毕业生、业余或跨媒体青年剧场工作者组成的新剧团推出全新作品;当中不乏甚有「看头」的创作。
如「一路青空」就和著名作家陈慧合作《乾塘游》,是「小剧场说—创意书院表演场地资助计划」的入选节目之一。内容探讨年不过卅的「穷忙族」口袋钱、爱情、志气都「乾塘」(意即消耗净尽)后展开生命追寻之旅。题材贴心、令其门票极受欢迎,俨如是去年底一波小剧场的「小阳春」。然而作品在尊重每位编作演员创作的框架下,变成了一场状态重复的呓语,最后轻轻软软蜻蜓点水不留痕。
亚洲剧场交流 带动小剧场热力
小剧场精神的追寻在香港一直是一个疑问;以往尚有一些海外作品的引介,让本地好此道者有互相交流切磋的机会,如已停办的「小亚细亚剧场网络」,「乙城节」也曾办了两次引介中国当代小剧场作品的剧场节。但近年随著场地策略的改变、节目策划者的保守态度和资源的缺乏,让这些作品愈来愈难以在香港上演,剧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倾向内化。不过这场沉寂已久的交流看来有新的进展。最近由「小剧场.大戏剧」主办及制作的「亚洲剧力无边界」是一个相当有野心的剧场节,内容虽只包含三个小剧场作品,但却是来自广州、香港和日本的创作,也有创作人带领的工作坊、座谈会等,似乎要发起一次小剧场的革命。
计划的「宗旨在于促进亚洲地区中小型剧团间之交流,使其於戏剧艺术上得到良性竞争及冲击,借此刺激创造力,及提供一个文化交流之平台」,希望每年或隔年举办一次,并逐渐扩大邀请团队的网络。计划的官方网页似乎并没有很清楚说明,首年筹办的主要资源是来自那个单位,看来是参与者各自在所属城市筹集资源;至于计划是否能够持续用这种方式运作,仍是未知之数。
不过计划既以小剧场为出发点,也贯彻一种边缘精神。演出场地选在位于工厦内的独立剧场Loftstage而不在一般正式演艺场地内,起码为空间探索方面提供了上好条件,同时也能灵活地配套其他周边活动的进行;加上该场地本身亦是一处凝聚了不少创作人的排练场,剧团之间的交流可望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以日本为主题 三团打造作品
这次节目以「日本」为主题的理念,是创作者回应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即便作为计划主题有点让人不明所以,不过也是一次有趣的尝试。其中演出的「空间再生事业 剧团GIGA」由山田惠理香在一九九五年创立,希望「藉戏剧赋予不同的空间一个新状态、新生命」,搬演作品《雨月物语—吉备津之釜》是日本经典文学的改编,应该是最「原汁原味」呼应主题的创作。
至于「八十年代剧团」则由香港诗人麦荣浩于二○○五年在广州成立,「以集体即兴编作和极端之美术造型见称」,作品多以社会题材出发,据说在当地引起过不少回响;这次参与的创作《寺山修司的上海狐步舞》「以异色风格呈现战前上海的浮华糜烂」,文化的交错看来是创作的重点。而香港参演的「321 Action」则是业余剧社,作品《随梦》看来是一个掺杂日本元素的爱情故事,当中有否突破性的呈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