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涉嫌抄袭的事情经常发生,在资讯如此容易获得的时代,这些材料的累积如何影响创作者的视点,加上观众对原创性的期待,即使创作者强调原创,但总是让人心中有根刺。
香港话剧团去年主办「风筝计划」原创剧本发展平台,14个作品香港和内地创作各占一半,其中由郭海浩编剧的《月牙儿五更》在今年3月于深圳进行读剧演出,这个荒诞故事由村长响应号召推行火葬开始,其弟是木匠而家中老太要土葬,一场风波就此展开。这计划的第二阶段再选出数个剧场进行再次读剧,《月》剧就是其中之一,却在刚完成读剧后,在内地小红书上遭观众指作品的桥段,和1993年由陈佩斯及曾剑锋联合执导的电影《孝子贤孙伺候著》极为相似。网上讨论到作品在首次读剧时,已经有艺评人在文章中说出这情况,质疑如果剧团已知这情形,特别在这强调是原创剧本的计划,主办单位是否有谨慎地处理这个问题或与作者沟通。剧团和作者虽已分别回应,但观众明显并不买单。
最近香港演艺学院学生内部展演演出的《我地个星球》,是日本中生代剧场编导柴幸男的作品,北艺大也曾在去年搬演。作品把少女的个人成长和宏大的宇宙作平衡叙述与对照,诗意地处理人生课题,原剧本的动人之处的确让观众非常投入。而次演绎的表演节奏拿捏得十分到位,全体演员在圆形舞台的意象中,持续地以圆形的动线处理不同场景的移动,观众被包围在剧场内,正呼应「同一星球下」的题旨。然而作品上演后,却被发现与日本THEATRE for ALL在网路上发布的同一作品的全本呈现,在空间设计和调度上非常接近。网上随即引起讨论,有人提出原剧本(全本于网上是公开的资源)的舞台指示写得十分清楚对空间的要求和诠释,难以避免在演绎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人提出相反意见。然这次演出的翻译,能成功转化粤语的音乐感在日文文本内并有流畅的处理实在难得,后续讨论的重点因抄袭的争议难免失焦。艺术家是有心或是无意,解说难以释怀,尊重创作与知识产权,如何拿捏参考的程度,实在是创作者永恒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