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演员、导演和剧作家于一身的莫里哀,是个全方位的戏剧人,Pierre Mignard绘于1658年。(Pierre Mignard 绘)
特别企画 Feature 莫里哀与法兰西戏剧院/喜剧溯源 法兰西戏剧之光

寓教于乐、精写人性的「喜剧之王」——莫里哀

莫里哀是个全方位的戏剧中人,集演员、导演和剧作家于一身。他的剧作是法国戏剧中演出次数最多者,不仅在法国永垂不朽,甚至在欧洲及世界各地历久弥新。何以这位戏剧天才具备这么大的魅力?最重要的是他深谙人性、了解人类心理,这点放诸四海皆准,并超越时空,他的最终目的是寓教于乐(plaire et instruire)。

莫里哀是个全方位的戏剧中人,集演员、导演和剧作家于一身。他的剧作是法国戏剧中演出次数最多者,不仅在法国永垂不朽,甚至在欧洲及世界各地历久弥新。何以这位戏剧天才具备这么大的魅力?最重要的是他深谙人性、了解人类心理,这点放诸四海皆准,并超越时空,他的最终目的是寓教于乐(plaire et instruire)。

莫里哀经典剧作的特色

莫里哀的喜剧,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道德及个性喜剧、情节剧、笔战剧、芭蕾喜剧、闹剧。当时被认为最正统的古典形式,是以韵文写作的五幕戏剧,应依照「三一律」的法则要求,也就是说「单一情节、单一场景、事件在一天廿四小时内发生」。内容则著重人物心理与个性的描绘,需充满戏剧性和感人场面。在莫里哀的戏剧中,最合乎古典剧规格的莫过于《伪君子》Le Tartuffe、《厌世者》Le Misanthrope、《女子学校》l'École des femmes等。情节剧包括《昂菲提翁》Amphitryon、《斯卡班的诡计》Les Fourberies de Scapin等,闹剧则有《不由自主的医生》、《霸布页的妒忌》La Jalousie du barbouillé等。而载歌载舞的芭蕾喜剧,则是为迎合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喜好,与音乐家吕利(Jean-Baptiste Lully)合作,编写完成,有时国王兴起,还会粉墨登场;其代表作有《贵人迷》、《逼婚》Le Mariage forcé、《奇想病夫》Le Malade imaginaire(编按)等。莫里哀的喜剧种类繁多,且多采多姿,他鞠躬尽瘁,演到生命最后一刻,今年十一月初来台演出的《奇想病夫》就是这位戏剧巨擘呕心沥血,告别人世的集大成杰作。

莫里哀的喜剧写作技法

在角色上:莫里哀喜剧中的人物并非独创,而是多采义大利和法兰西滑稽剧中传统的戏剧人物:愚蠢自私的老人、多嘴迂腐的医生、粗鲁狡猾的仆人、口无遮拦的丫鬟、还有天真无知的年轻男女。《奇想病夫》中几乎是集合了莫里哀剧作中各类的角色:主人翁阿尔公(Argan)是个既自私又怕死的老人,为了自身健康,非要女儿嫁给医生;布恭(Purgon)医生、福乐杭特(Fleurant)药剂师还有迪亚法留斯(Diafoirus)父子则像吸血鬼般,攀附著财主阿尔公不放;老女仆端乃特(Toinette)既狡黠又粗鲁,也是个常出现的角色;而爱情至上的纯真年轻人,在本剧中安洁莉克(Angélique),名字即为天使,这就不言而喻了;妹妹路易松(Louison)则是个天真的甘草人物,为本剧增添不少可爱的笑点。此外,从反派角色多玛.迪亚法留斯(Thomas Diafoirus)身上,我们看出他像只鹦鹉,愣头愣脑地复诵他父亲交代的陈腔滥调;见了相亲对象安洁莉克,却将她误认为未来的岳母!发现女方推托,则坚持大男人己见……这些都是涉世未深的无知表现,既可笑又可厌。

在情节方面:莫里哀则以「众人皆醒『翁』独醉」的手法,凸显主人翁的愚蠢与执迷不悟。再加上意外事件、迷惑、欺瞒、乔装等桥段,使整出戏更显热闹。如《奇想病夫》里的女仆端乃特,女扮男装,冒充医师,她搬出曾听过的所有医学名词,这显然与她身分不符,仆奴捉弄主人这一幕,令观众捧腹;而阿尔公竟信以为真,巨细靡遗地告知病情,端乃特则一律说是得了肺病!莫里哀拿严肃的话题开玩笑,两个剧中人一搭一唱的,令人哭笑不得。还有小女儿路易松被父亲阿尔公用鞭子逼得要招出实情,她只好装死;结果阿尔公信以为真,大哭起来,反而惹得全场大笑。两代之间对立场面,亦为莫里哀喜剧中常出现的状况,他们的紧张关系往往是增加戏剧张力的好方法。

在动作上:莫里哀的剧中安排许多惹笑的动作,如打耳光、踢屁股、拿棍棒追打、乔装蒙骗、丑角恶作剧,其动作滑稽突兀,喜剧效果十足,这些都是义大利即兴喜剧中极常见的戏剧手法。于《奇想病夫》第二幕,第八场中,阿尔公想从小女儿路易松口中套话,得知大女儿安洁莉克房里是否藏了个男人,路易松装傻,顾左右而言他,阿尔公气得作势要打她,小女孩一急,连忙装死,做父亲的则呼天抢地,还骂棍棒该死。

在文字上:他更是尽其能事制造误会,以重复的字句制造笑果,甚至玩弄文字游戏,大展其戏谑及讽刺之能事。在《奇想病夫》中,迪亚法留斯(Diafoirus)名字是希腊文字首与拉丁文字根并起来的,意思就是「腹泻」;布恭(Purgon)令人联想到purger(清肠)这个字;福乐杭特(Fleurant)则让人想到flairer(嗅)这个字,难怪端乃特在第一幕第二场就曾开玩笑道:「是该让福杭特(嗅嗅)先生把鼻子凑上去闻闻。」莫里哀甚至在命名时开起粪便玩笑,他决定要好好修理那些迂腐的庸医。

莫里哀的现代性

莫里哀的戏剧在十八世纪时是欧洲宫廷最常演出的剧码,这当然应归功于法语为当时外交界、政治界共通语言,但莫里哀打破了非得采亚历山大诗体的古典格律,令戏剧(尤其是喜剧)注入一股活力。

不少人亦很容易将莫里哀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除了两人都是多产佳作的剧作家,最主要的都具有自由的精神。尤其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经历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及法国大革命洗礼,社会是「布尔乔亚化」,中产阶级抬头,莫里哀不畏权贵,敢于挑战主权和宗教的勇气,以及不忘讥讽律师及医师等社经地位较高且掌握权势者的特质,自可大快小老百姓之心,因此极受欢迎。

到了廿世纪,文学理论益发坚实,他的剧作更以象征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精神分析或存在主义、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方式呈现之,更丰富了它们的多元性。苏俄的布加考夫(Mikhail Boulgakov)就称莫里哀为「法国戏剧之王」;美国的「北美十七世纪法国文学研究学会」期刊物中论文篇数最多者,即是莫里哀的作品;苏格兰学界亦每两年举办以莫里哀为主题的研讨会,这要归功于十七世纪戏剧专家艾默里那(Jean Emelina)教授的推动;在日本,青山学院大学Nobuko Akiyama教授,亦于二○○三年完成直接法译日的莫里哀全套剧作。

影响深远  法语也称「莫里哀之语」

他的《伪君子》、《厌世者》、《唐璜》被视为经典,而《奇想病夫》这出告别剧作更在义大利、俄罗斯、瑞典等地定期上演,历久不衰。成立于一六八○年法兰西戏剧院的别名为「莫里哀之家」,公认全世界最美丽语言的法语又称作「莫里哀之语」,他的影响无远弗届,可见一斑,恐怕不是当时十七世纪那些遭讽刺的皇宫贵族始料所及的吧。

 

编按此剧一译《无病呻吟》,本次法兰西戏剧院访台演出则译为《谁真的爱我?》,本文中则尊重作者原译呈现。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莫里哀年表

整理  廖俊逞

1622  1月15日出生于巴黎,原名尚-巴布缔斯特.保克兰(Jean-Baptiste Poquelin),父亲是御用挂毯商,家境富裕。

1635  被送往克雷蒙中学就读,因此结识了不少贵族子弟。他进修法律,也认识一些文人,深受影响,也改变了他的志向。

1643  向父亲宣布放弃继承家业,加入戏剧界,与贝加家族(Madeleine Bejart),成立了显赫剧团(Illustre Theatre)。但因为他的特异独行,引起同行及教会卫到人士的嫉妒,后来更为剧团的亏损吃上牢狱之灾。

1645  显赫剧团解散,莫里哀离开巴黎,在法国西南一带一直流浪了十二年。

1652  莫里哀成立自己的剧团,并开始写作。

1658  重回巴黎,获路易十四赏识,准许他在小波旁剧院(The Petit Bourbon)演出。

1659  首部作品《自负的女人》Les Precieuses ridicules演出,获得空前成功,但也引起了部分贵族不满,禁止他在小波旁剧院演出。莫里哀仍得路易十四的支持,转往皇宫剧院(The Theatre du Palais Royal)继续演出。

1661  发表《丈夫学校》L'École des Maris,隔年发表《女子学校》l'École des femmes,这两部运用古典主义创作规则所写的喜剧,标示著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

1662  与他小廿岁的妻子结婚。

1664  改用莫里哀为艺名。与音乐家吕利(Lully)相遇,开始芭蕾舞喜剧的写作。进入创作全盛期,此阶段代表作品:《伪君子》Le Tartuffe(1664)、《唐璜》Don Juan、《厌世者》Le Misanthrope(1666)、《吝啬鬼》L'Avare(1668)等。

1669  莫里哀的剧作延续前一时期的思想内容,但在艺术上则大量运用民间闹剧的艺术传统。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斯卡班的诡计》(1671)及《无病呻吟》(1673)。

1673  抱病演出《无病呻吟》后,因肺结核病逝,享年五十二岁,一生创作约卅四部剧本。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