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听三遍》(回看工作室 、kandala records 提供)
艺@CD

瞄准「台北」 声音说故事

你对台北的印象是什么?杂乱的大城市?高傲的天龙国?借由日常声音的搜集重组,声音艺术工作者Yannick Dauby与张又升、黄大旺分别述说了他们的台北故事,透过聆听他们的声响专辑,你可能也会发现不一样的台北……

 

 

你对台北的印象是什么?杂乱的大城市?高傲的天龙国?借由日常声音的搜集重组,声音艺术工作者Yannick Dauby与张又升、黄大旺分别述说了他们的台北故事,透过聆听他们的声响专辑,你可能也会发现不一样的台北……

 

 

自从义大利作曲家卢梭罗(Luigi Russolo)在上个世纪提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噪音也可以是音乐素材后,规则与不规则震动、乐音与非乐音的藩篱就已经无法确实画出界线。即使随后的约翰.凯吉也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这个理念,但真正在音乐的创作中完全以采录的环境音响进行剪贴、倒放、快转、交错等处理,要到法国的薛佛(Pierre Schaeffer)提出的具象音乐(Musique Concrète)才真正实践。而特别的是,尽管这些后置再怎么变形,「可感性」仍然是创作和聆听的趣味之一。

三种方式  聆听台北

「台北」的特殊可感性是强烈的!相对于许多人用相机捕捉影像,但对某些人来说,声音才是属于一个城市的缩影。定居台北数年的法国声音艺术工作者Yannick Dauby(澎叶生)多年来已经持续在大台北地区从事环境录音来作为创作素材,并且受到欧洲艺术节庆的邀请创作或于电台播出。在二○○八、○九、二○一一年间他分别以〈鬼月〉、〈台北2030〉以及〈凯达格兰〉为主题创作了三个声音编曲作品,集结成专辑《台北听三遍》。

专辑的声音非常细致,以道士的钹声与呼啸而过的车声为序曲,接著唢呐、鞭炮与大锣交织;几声的狗叫与喇叭扩音的诵经声之后,有远处的雷鸣与阵雨的铺陈,最后结尾于逐渐消逝的蝉鸣,构筑出一整个〈鬼月〉的景象。静静地聆听,脑中几乎可以产生出影像来,不用语言,就能够感受到盆地中的湿热、拥挤的人潮及漫天燃烧的纸钱。而〈台北2030〉的预测未来与〈凯达格兰〉中原住民意象与捷运前进、到站的广播,都成为一种内在剧情的想像。三种不同角度的体会,就像是三部极具丰富表现力的电影。

无厘头创意  挑战天龙国

听到这张专辑《百战天龙 PROJECT INTEGRATION/INTEVENTION INTO TENRYU CITY》最初的感觉是粗鄙的,很像两个胡闹的年轻人无厘头的对话和唱歌。但之后会笑出来,因为他们录音的场所千奇百怪,尤其和摸摸茶妈妈桑的拉扯和逃离之后的相互嘲讽堪称一绝。而最后听到在降旗典礼现场中哭著「阿九」的早逝时,一定会为他们的勇气和创意边摇头边竖起大拇指。

专辑发想者是张又升和黄大旺,他们在去年相遇。因为厌倦大部分的政治新闻,特别是与所谓「中华民国  精采一百」的相关报导,于是决定组一个由叫做「民国百年」的二重奏乐团,并且决定在那年结束后解散,只为了民国百年存在。团名取自日文汉字,又用“Minkoku Hyakunen”来拼,就是想要表达他们的混乱与综合发展。

说不谈政治,却在表演中加入一些理念,他们不用精致的古典音乐演奏,只选在他们认为能表现所谓「天龙国」的地方如抗议活动、电脑及乐器展场、龙山盲人按摩与佛具店、闹区影城大厅等等地点,以「融入」与「介入」的方式吃喝、录音、对话,或者以简单的乐器一起唱和,戏谑在空间中延长、扩散,目的是为「在歌舞升平的『精采一百』神话中发出一点噪音。」而这张「把整个天龙城变成KTV的挑衅专辑」还获得奥地利林兹颁发的二○一二年“Ars Electronica”数位艺术奖的「数位音乐及声音艺术部门荣誉奖」。

台北,究竟给人什么样的印象?Yannick用录音说著孤魂野鬼们回来人间的故事,而「民国百年」却宣示他们要「以法器、小玩具与相机快门过片声接引无主孤魂往生其他次元,下辈子要投胎作人也不要生到天龙国,以免得电视脑症到死不得安宁。」台北,究竟给人什么样的印象?如果我们可以用照片说些什么,那么为什么不能也用台北的声音?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