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的年代,或许只有音乐能抚慰人心,尤其是如天籁的人声。英国的男中音金利赛德与作曲家塔文纳分别以《战争之歌》与《雅典娜之歌》两张专辑,歌咏生命,提醒世人珍惜爱与希望。
关东大地震刚满一年,阿富汗战争仍未停歇,世界各地天灾人祸频仍,二○一二末日说的传言不断,在这充满著焦虑与不安的年代,或许只有音乐可以抚慰人心。
二○一二年开春Sony推出了知名男中音金利赛德(Simon Keenlyside)的最新专辑《战争之歌》Songs of War;无独有偶,EMI也同时推出了当代作曲家塔文纳(John Tavener)的合唱曲集《雅典娜之歌》Song for Athene,两张专辑恰有几个共通点:两位都是英国目前当红的音乐家、两张专辑都是声乐作品、两个主题都是在歌咏生命。
《战争之歌》 提醒大家谨记希望与爱
《战争之歌》收录了廿九首关于战争的英文诗歌,其中包含了著名诗人莎士比亚、豪斯曼(A. E. Housman)、惠特曼的作品,这廿九首诗歌皆由金利赛德本人亲自拣选,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色:不批判战争的残酷、毁灭、无情,只谈论前线士兵们对家乡的思念、对幸存的期待、对未来的想望及对家人的爱。这也是金利赛德制作这张专辑的用意,在这个惶惶不安的时代,他希望能提醒大家谨记希望与爱,并借此警惕世人不论是出于正义或是私利皆应避免发动战争。
生於伦敦的金利赛德曾获得葛莱美奖、留声机大奖与回声大奖的殊荣肯定,亦是目前欧洲各大歌剧院炙手可热的男中音,他的声音浑圆饱满,咬字清晰,擅长的曲目相当广泛,从蒙台威尔第的《奥菲欧》(1607)到贝尔格的《伍采克》(1925) 皆是其招牌。此次特别录制这张《战争之歌》,除了透过他富有磁性的嗓音与大众分享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外,同时也带领乐迷一窥平常较少留心的英美战争文学之美,另外也借此让人体验佛汉.威廉士 (R. Vaughan Williams)与库特.威尔(Kurt Weill)那些已久被世人所遗忘的艺术歌曲。
《雅典娜之歌》 对生的礼赞与对死的虔敬
提到英国当代作曲家塔文纳,不得不提他的代表作《雅典娜之歌》(1993),这首原本是为了纪念女演员Athene Hariades所写的悼歌,最后因在黛安娜王妃的丧礼中公开演唱而闻名于世。《雅典娜之歌》是一部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歌词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这部合唱作品虽创作于一九九三年,但是并无现代音乐标榜的不和谐音响,相反地它忠于传统的调性,并融合了东欧东正教的音阶,听起来平静优美又带有一丝丝特别的况味,这也正是塔文纳作品的一贯风格。
这张专辑中收录了包含《雅典娜之歌》在内的十首无伴奏合唱作品,其中有伤逝的悼亡曲如《雅典娜之歌》,也有赞美上帝的宗教歌曲《羔羊赞》The Lamb或《神与我们同在》God is with us,整张专辑透过悠扬的人声表达出对生的礼赞与对死的虔敬,仿佛生命在音乐中得到了心灵的一切救赎。
在对人生犹疑的片刻,不妨也来听听这两张来自英伦的玫瑰之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