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Columns

人到了某个年纪常会提到「勿忘初衷」,我忘性好,想不起来我做剧场的初衷是什么,不过也会怀疑初衷是可靠的吗?还只是一个虚拟出来安慰自己、合理化现状,类似童年创伤的幻象?初衷会不会反而让自己怕改变,更固执,更无法面对变动?如果真有初衷,为何初衷仿佛像初恋一样美好?为何忘不了?

人到了某个年纪常会提到「勿忘初衷」,我忘性好,想不起来我做剧场的初衷是什么,不过也会怀疑初衷是可靠的吗?还只是一个虚拟出来安慰自己、合理化现状,类似童年创伤的幻象?初衷会不会反而让自己怕改变,更固执,更无法面对变动?如果真有初衷,为何初衷仿佛像初恋一样美好?为何忘不了?

亡,以前的写法是「兦」,看成是走入死巷或撞墙,失去了原来广阔的空间;也像在玩躲猫猫,躲入墙角后不见了。所以,「亡」主要的意义是失去、不见,例如亡羊补牢。但跟「死」黏在一起久了,常会被误以为有死的意思,「亡」是人不见了,死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原因。至于常用的逃亡,也可以解释成让自己不见,不要被抓到;也可能是被迫逃亡,因天灾失去了土地;打了败仗,失去国家;或是犯了罪,失去了身分。

我们为何容易遗忘?

上面两个「亡」的甲骨文家族(注):一个是加了颗心,表示失去「心」的「忘」;另一个是加一位人,成了流亡中的「丐」。举一个亡字家族的时事造句法: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脑袋走入了死胡同,就会「忘」了人民,让人民成为乞「丐」,「亡」国虽不近亦不远矣。最近一些专栏文章也常提到换了个位子,脑袋也换了的现任文化部长。人为何,或应该说,我们为何,容易走入死胡同?容易遗忘?

遗忘不仅对大脑是个复杂的生物机制,生活中,更多复杂的遗忘机制让我深陷其中,譬如说:我还真不知道这些购物网站怎么每日、每周、每月都能想出这么多让我心动的促销活动?当我进入网页,完全忘记户头根本没剩多少钱,或是家里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台电风扇(但是两台一起买真的好便宜),总是看到帐单,或有一天发现其中一台电风扇怎么沾满灰尘都没用时,才会有一丝的悔恨。当然这一丝丝的悔恨在下次面对壮硕的购物网站时,根本微不足道,但想想这种遗忘和下单的过程其实还蛮爽的(这「兦」现在看起来还满像宅男坐在网咖里)。所以,「亡」不是那东西自己消失不见,是因为自己专注或是进入另一个逻辑/空间/对象/脉络,就像陷入爱情的恋人常说的:我失去了我自己。

我对忘字特别有感觉,因为念初中时,就已知自己忘性颇佳,所以上高中的选组大事,根本不用多想,也不管自己的喜好,自然而然舍文就理,当时想法很简单:念理组不用背太多,只要背一些基本公式,就可以上考场。朋友们也早习惯我的忘性,虽不时会被指责不用心,所以也常想:我强调自己的忘性,是不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用心?或是懒?(例如英文一直很烂)不过,也有一些好处:一是生活中会找一些方法代替忘性,像作表格、固定做事流程,以免又忘记漏了事情,因此,这习惯就成了我做制作人和舞监时的工具;另外是年过四十后,周围同年龄的朋友们常觉记性大退,深感沮丧,我个人倒是觉得差别不大,沮丧感自然较浅。不过,沮丧这生物自己有GPS,会精准地找到让你沮丧的对象和定位,例如腰围、体力、发量、毛孔或是脸形……唉,好沮丧。

实在想不起来的「初衷」

人到了某个年纪常会提到「勿忘初衷」,我忘性好,想不起来我做剧场的初衷是什么,不过也会怀疑初衷是可靠的吗?还只是一个虚拟出来安慰自己、合理化现状,类似童年创伤的幻象?初衷会不会反而让自己怕改变,更固执,更无法面对变动?如果真有初衷,为何初衷仿佛像初恋一样美好?为何忘不了?强调初恋的美好是不是因为之后的恋情总是不好?就像白雪公主的故事一定要停在两人初识的场景,若再继续,就不叫童话故事;另外,「勿忘初衷」重点应该是在忘的过程吗?这遗忘过程的机制是否会不断重复上演?就像我重复深陷购物网站一样,唉~讲到这儿就想改编一段祷告词:

「主啊!请赐我平静,能让我面对我真正需要购买的东西;请赐我勇气,能断然拒绝购买我不需要的东西;并请赐我智慧,让我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注:其实这两字是金文,但跟甲骨文差不了多少又比较好看。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