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黄雀飞》宣传海报。(六四舞台 提供)
香港

「六四舞台」重现黄雀行动 《让黄雀飞》承传民主精神

曾以《在广场上放一朵小白花》一剧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廿周年的「六四舞台」剧团,今年再度推出新戏《让黄雀飞》。剧作以营救学运人士的「黄雀行动」的真人真事,与前年反高铁拨款的抗争作双线平衡发展,反思「六四」与「当下」的心思明显,也更自觉地要突显事件的复杂和矛盾。

曾以《在广场上放一朵小白花》一剧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廿周年的「六四舞台」剧团,今年再度推出新戏《让黄雀飞》。剧作以营救学运人士的「黄雀行动」的真人真事,与前年反高铁拨款的抗争作双线平衡发展,反思「六四」与「当下」的心思明显,也更自觉地要突显事件的复杂和矛盾。

「六四舞台」在二○○九年六月首演《在广场上放一朵小白花》,纪念「六四」廿周年;在香港这片自由之土虽有发表敏感作品的权利,但在硬体配合上却往往有甚多问题。因香港目前大部分演艺场地属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团体要申请租用一方面要与署方的主办节目竞争,另外因为租金比独立场地低廉而面对申请者众,要争得好场地好时机并不容易。

戏演六四议题引来压力?

当年「六四舞台」的作品未能成功在政府辖下场地上演惹来坊间议论纷纷,官方以档期爆满为理由,但民间对政治审查的阴影仍存;后来作品在不属政府管理的兆基创意书院多媒体剧场演出,但传来有演员受恐吓要退演令事件多添问号,一时间好像处处暗涌。但「进念」同年在文化中心担任场地伙伴,演出的《东宫西宫八之西九龙珠》内含纪念「六四」情节却似乎没有受到压力。署方场地的审批「准则」,对剧场工作者来说一直是个谜。

《小白花》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令「六四舞台」在这几年间有机会重演作品,亦在学校巡演,让年轻的朋友透过戏剧认识事件。作品以香港女记者在学运期间于天安门遇上两个男学生为主线,有人为理想而战,有人要为现实低头;因强调运动的「实况」,而在虚构演出中加入了新闻片段,作品不免落入追求「写实」的迷思中,也令一些感觉和情绪的拿捏显得有点「轻易」,上演的教育和再现资讯目的,似乎大于透过艺术手段去思考事件在今天对观众的意义。

《让黄雀飞》反思「六四」与「当下」

今年剧团推出新作《让黄雀飞》,未知是否沉淀了《小白花》的经验,或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处理事件,作品显然更有野心。演出招募了廿多位演员,亦特邀「黄雀行动」参与者朱耀明牧师和立法会议员张文光「饰演自己」,及资深剧评人卢伟力和舞台化妆师陈明朗客串演出,加上创作人周博贤和吴彤以音乐带动宣传,令作品在未获艺术发展局支持的情况下,仍打开了一片天空。

剧作以营救学运人士的「黄雀行动」的真人真事,与前年反高铁拨款的抗争作双线平衡发展,反思「六四」与「当下」的心思明显,也更自觉地要突显事件的复杂和矛盾。虽亦不免有激动的情怀,而对「反高铁」者的描绘未免单向,但在贯彻纪念、平反的前进声音中明显另辟了思考的路径,亦因而让艺术元素的发挥和升华有更多可能性。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导演罗静雯善用群戏处理空间氛围,加上形体的介入有助提炼情节,平衡了在舞台上一些必然要处理的「真实」片段(如朱耀明牧师和张文光重现当年协助学生的情况)。李旺阳「被自杀」的事件全城沸腾,剧终谢幕全体演员肃立望向前方的意象澄明,这点心意遥送远方,我们的路还长——在艺术中心寿臣剧院内飞出来的黄雀,将停驻在观众心中。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