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为舞者治疗复健的周清隆医师说:「舞者是非常特别的运动员,对身体的要求仅次于太空人。」除了外型的严格标准,一般运动员的体能条件,像肌肉柔软度、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心肺耐力等,对舞者来说,都是基本要求。而舞者受伤之后,就是要执行「完整的复健」,才能让舞蹈之路可长可久。
卅年前,周清隆任职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复健科时,经由运动医学医师吴濬哲转介,开始为许多受伤的舞者治疗、复健。多年来,他也为云门舞集担任驻团医师,对舞者的悉心照料,让大家尊称他为「周爸」。精通中西医术的他,是如何看待「舞者的身体」呢?
舞者要懂得自己身体的条件与限制
谈论「舞者的身体」,周清隆先从「外型」切入——不同舞蹈类型,对舞者身体的要求都不同,芭蕾舞的要求最严苛,而一般讨论都以芭蕾舞者为「标准」。周清隆指出,除了体重,舞者更在意身体质量数,比如体脂肪。国外研究数据显示,对舞者来说,较理想的体脂肪平均值,男性落在12%,女性则是16%。这与他在廿五年前,统计八十一名国立艺术学院(现为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学生及文化大学舞蹈系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仿:「当时平均起来,男生一百七十二公分,六十五公斤;女生一百五十六公分,四十八公斤。因为女舞者太高,会找不到适当的搭配,不好抬,也不好练。」
周清隆说:「肥胖对舞者来说是一种残障。有些中学老师非常严格,把舞蹈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公布出来,超过要扣分。还有像以前的纽约芭蕾舞团,招收年轻舞者要调查祖宗三代,因为有可能培养到十八岁,突然胖起来,不适合了。因为胖就是罪过,所以国外有些女舞者会罹患厌食症。」
周清隆说明,学者根据人体器官发育和胚胎学来自内、中、外胚层组织发育的特征,将人的体型分为三种: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内胚层多为体型肥胖者,中胚层的骨骼较强壮,外胚层者大多身材削瘦。三种不同体型,有各自适合的运动项目:芭蕾舞者多属外胚层,体操选手也是;相扑选手和冬季越洋泳者多为内胚层体型;而其他运动项目,大多以中胚层体型最适合。
不过,能完美合乎标准者,毕竟是少数。加上东、西方审美观不同,大部分时候,舞者的身体条件,还是要因应不同编舞家的舞作需求,加以发挥。周清隆说:「最重要的是,舞者懂得自己身体的条件和限制,知道自己有哪些弱点,加强训练,好好发挥,也能表现得可圈可点。」
他特别强调:「舞者是非常特别的运动员,对身体的要求仅次于太空人。」除了相应于特定舞蹈类型、舞码的风格和需求,一般运动员的体能条件,像肌肉柔软度、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心肺耐力等,对舞者来说,都是基本要求。
当舞者不可避免之伤
舞者的柔软度都好,当然,还是有松、紧之分。不过,「每个都有问题。」周清隆笑说:「松的人,韧带容易拉到,紧的就容易拉到肌腱,很公平。要跳舞就很难避免受伤,看你拉哪里。」
根据他统计的结果,舞蹈伤害较常发生的部位频率依次为:背部、踝部、膝部、足部、髋部、大腿,前四部位所占比例,与国外调查结果类似。显见舞蹈造成的问题,多发生在背部与下肢。受伤部位的差别,又与舞蹈类型、舞码动作直接相关。
周清隆以云门为例说明:「以前的舞者和现在的舞者,所受的伤也不同。以前练习跳到半夜三、四点,过度使用;或像《薪传》,那些男舞者的正面青蛙大跳,都是卖命,动作很伤。近年的《狂草》,则是蹲著磨来磨去,容易磨到膝盖半月软骨受伤。外观看起来,没有丝毫激烈的碰撞,但事实上,肌肉都维持等张收缩,动作又忽快忽慢,违反身体自然的运作,很多舞者都会肌肉拉伤。」
此外,如果舞者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跳极为不同类型的舞蹈——例如需要扎稳下盘力量的国舞,转换成要往天空飞的芭蕾——当肌肉的使用惯性来不及调整,就很容易受伤,尤其是年轻舞者。另外,舞者上课时,动作都会注意要左、右平衡,但进入排练、演出,可能要连做上百遍不对称的动作,更是极度耗损。周清隆说:「舞者的身体都很伤啊!每个人身上,都有十几、廿种以上的伤。」
暖身不足也是常见的伤害原因。他指出,中心体温提高两度,身上肌腱软组织就可增加30%的延展性,比较不会拉伤。还有些舞者的身体上午还没醒,如果课程内容与次序安排不妥,身体也难以负担。
谈到舞蹈伤害,他进一步分析,有些家长在孩子年龄太小、骨骼肌肉还没发育成熟的状况下,就让他们开始习舞,这也很容易受伤。另外,像是舞者的心理状况不佳、心理及情绪困扰,练习及演出场地、装备道具或舞鞋不良、温度与湿度通风不好等,也都有所影响。
事后保养就是完整的复健
那么,受伤了,该怎么办?身为云门舞集的驻团医师,周清隆除了教导舞者学会自己进行简单的创伤处理:冰敷、热敷、超音波等,能及时消肿、止痛,他更强调「复健」、「保养」等概念,希望舞者能跳得长久。
比如,受伤之后,有些人以为不痛就是好了,再回去跳,周清隆形容,「必死无疑」!因为没有练舞的时候,肌肉沾黏、肌力减退,每天都在萎缩。经过研究,一天的萎缩比例最高可以达到3%,一周下来降到20%,一个月降到50%,不会再降了。但是,再回去上课、跳舞,已经无法负担原先的强度。如果勉强,更容易产生运动伤害。
他特别强调:「事后保养就是完整的复健。复健是有阶段性的,不只消炎解痛,还要恢复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肌耐力、协调性……要做不同动作,检查,顺著不同需求去练习,才能避免再次受伤。像是要考试、要表演,没有完全好转就硬跳,很容易屡次受伤。肌肉是保护关节的第一道防线,肌力不够,就容易老是某一个关节扭伤,连续扭个三、四次,可能就是没有完整复健的结果。」
「当然,艺术不会要求你做正常的事情啦。」周爸坦言。论弹性、柔软度,舞者的身体条件都比一般人好,但为了完成编舞家的想像,舞者使用身体的方式,更要违反自然法则,也因此出现许多棘手的临床病症。
有趣的是,周清隆除了从科学分析的角度,提出论证,多年来,他也钻研所谓的「另类疗法」。从身心学的观点出发,他提出,表演艺术工作者也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像音乐家的压力指数高于律师、医生,而临床上他也观察到,很多舞者会把压力「放在背上」,导致背部愈来愈紧绷,受伤就在所难免。
提起他近年颇有心得的「彩光能量自然疗法」,他举例说明:透过仪器显现的「光」,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意志力」:「像古时候的内功高手,散发出来的气,能够掌握别人。表演者就要学这种力量,举手投足,发挥出能量。」
「看病时,给正面讯息,病人就会好。」周清隆说,像「你痛不痛?」的「痛」,就是负面讯息。
村上春树在《关于跑步,我说的其实是…》书中写道:「要处理真正不健康的东西,人必须尽量健康才行。」对于表演艺术工作者,尤其是「非常特别的运动员」——「舞者」来说,「身体的健康」绝对是一切的基础。而周清隆所指的,「舞者的身体」,又远远穿透我们原先所想像的肌肉、骨骼、脂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