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疼痛,所以存在
舞者身體論
人們看舞者,就好像我們是小珠寶,是紙版娃娃,而我們還得有血、有足以穿越地獄的膽量。 ――前美國芭蕾舞團舞者Susan Jaffe 訓練有素的舞者不僅要高貴優雅,還要有奧林匹克跨欄運動員的彈跳,要有走索者的平衡,還要有豹子般的力量和靈敏。 ――Camilla Jessel 有人說:當疼痛的淚水和快樂混入你的汗水之中,你知道:你正在跳舞。 關於舞者,笛卡兒式的定義可能是:我痛,故我在。 薩德式的定義則會是:因為疼痛,所以美好。 疼痛、舞蹈與身體這神秘的三角習題 且看舞者們現身說法,看他們如何定義自己,定義身體?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吳義芳 身體「冒險」 凝練疼痛哲學
經歷許多疼痛,吳義芳深深覺得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有它不同的包容度和可能性;而探索的第一步,永遠是先面對自己的退化和缺點。「也許是我的個性就喜歡挑戰和冒險,所以我想在舞台上將自己的狀態呈現出來。」吳義芳決定從四十歲開始,每五年跳一次屬於自己的獨舞,「這類似一種身體檢查,潛在地告訴身體怎麼走」,他稱此為「生命的刻痕」。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李靜君 愛上舞蹈 讓人「粉身碎骨」
李靜君認為,專業舞者的養成建立在破壞的基礎上,讓人「粉身碎骨」。因為她/他有責任將動作做到極致完美,持續反覆地操練身體,運動傷害是可預知的。舞者如何照護身體,不致影響舞台上的表現,成為一名專業舞者的職業道德。「台下一百廿分的用功,上台才會有八十五分的呈現。」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陳韻如 靜心內觀 尋索身體與內在的連結
回歸到自我和內在,是陳韻如的身體功課之一。透過身心學(Somatics),強調聯結,幫助自己重新感知、經驗身體,她躺在地上示範起來,「想像自己是嬰兒,身體一點一點動起來。藉由想像,讓自己慢慢長大。開始在草原上奔馳,有風,很舒服」著重呼吸和意象,透過簡單的冥想放鬆身體,陳韻如在靜態中自我觀察和療癒,「會更認真、細膩地找到想要動身體的出發點。重新省思自己為什麼這樣動作。」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董怡芬 巧用身體 輕盈柔軟之必要
董怡芬的骨架大,前臂長,她善用這項先天條件,發展出比其他舞者強壯的肌肉;有了肌肉保護,關節便不易受傷。跳舞時,她懂得利用前臂的延展,豐富動作的詮釋,也喜歡用脊椎創造自己的身體語言,「可能也因為脊椎動起來有水的感覺」,她笑笑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蘇威嘉 胖得自在 舞以忘憂
「以舞蹈的審美觀來說,我的身體確實不好看,但,它同時也製造了一個角色我的胖直接就是一個角色了。」蘇威嘉對自己的非典型舞者身材相當坦然,雖然跳不到芭蕾舞劇的要角,但卻在現代舞中發亮。不同於其他舞者對身體的保養重視,他不忌口,疼痛不看醫生,「每天上課就是最好的保養。我只要哪裡痛就拉筋。」舞動暖身,讓他「忘憂」!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時雅玲 誠實的身體 如純真的孩子
因為受傷、因為生子,時雅玲在每個階段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身體,是很誠實的。」身體構造造成長期的錯誤使用,她在受傷後檢視修正;懷孕生子對身體造成的巨大變化,讓她重新與自己的身體對話、溝通身體誠實,一如純真的孩子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張逸軍 身體髮膚 文化與時空悠轉的和諧
在太陽劇團《超越極限龍獅》中演出「火」一角,張逸軍經歷了時空的遷徙與差異的生活和文化景觀,也透過角色,重新省思與了解自己的身體意義,他說:「身體對我來說,其實是生命的傳承。」文化,透過身體髮膚延續。而多元的身體訓練,東西身體文化的差異,他寬廣看待,「我覺得它是一個harmony(和諧),而不是衝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對身體的要求 舞者僅次於太空人
長期為舞者治療復健的周清隆醫師說:「舞者是非常特別的運動員,對身體的要求僅次於太空人。」除了外型的嚴格標準,一般運動員的體能條件,像肌肉柔軟度、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心肺耐力等,對舞者來說,都是基本要求。而舞者受傷之後,就是要執行「完整的復健」,才能讓舞蹈之路可長可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身體的秘密,它知道——舞者的療癒百寶箱
縱身舞動後的身體疲憊痠痛,舞者是如何處理的呢?我們請這次受訪的舞者秀出自己的常用舒緩小物,包含常見的按摩器材、自製的按摩球、電療器,甚至安定心情的玉石水晶,都是他們療癒自己的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