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编辑室报告 Editorial

走一遭《表演艺术》杂志的时间之旅

这次的「廿周年特辑」来自一个遥远的起点。两年多前,某次采访的受访者在访谈结束后不经意问道,为什么现在的杂志不管哪一类,总是尽往趋势看,往眼前看,而鲜少回望过去的历史?

PAR编辑群工作时经常翻阅旧刊,或搜集资料,或寻找灵感。我们善于从历史撷取素材,但对于杂志本身的历史,杂志累积了怎样的台湾表演艺术历史,我们未曾辨识、勾勒出全面的轮廓。

在讨论廿周年杂志专题的会议上,那句受访者的疑惑不期然浮现心头。「回顾」成为主要的方向,我们决定开采藏在两百卅八本杂志里的「宝藏」,这么说并非敝帚自珍,而是开始专题工作后的深切体会——《表演艺术》杂志虽不能说完整无缺,却扎扎实实地记录了廿年间、近三万页的台湾表演艺术发展。

《表演艺术》杂志源于为「朝生暮死」的表演作品留下记录,历年重大演出必然是回顾的基本配备,我们以杂志出现、报导过的节目为选单,从初选、复选、决选……进行多次马拉松会议后,点评罗列了廿年的「最PAR演出」。纵然结果难免挂一漏万,反映的却不是唯一、单向的标准,而是历任杂志编辑的品味集合。

除了回顾重大演出,我们也共同复习了两百卅八本杂志中重要的专题、事件、报导。这个被编辑室暱称为「开读书会」的会议同样跑了数次马拉松,碍于篇幅有限,忍痛割爱不少珍贵的专访、有趣的专题后,我们以「最PAR事件」提点年度重要的专题,并精选十七篇具代表性、可读性的人物专访、对谈稿,摘录作为复刻内容。

过程尽管繁琐,我们却在这个共同读书会中发现了不少有趣的「历史重复的必然」;表演场地的匮缺、文化补助与政策检讨、创作者的焦虑、世代交替的问题、经典重演和定目剧的讨论、艺术教育向下扎根的问题、表演艺术市场的拓荒经验……这几个题目几乎数年就会在杂志里交替出现,编辑们戏称,这几个题目约略等同于美容杂志的凉夏美白专题或时尚杂志的OL穿搭术,但戏谑之下,更深的慨叹却是:怎么廿年间,这些问题从未消失?

其中较有趣的可能是世代焦虑。相关专题首次出现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的「创作年代」,而后陆续出现剧场前辈忧心接班人才缺乏的「艺术新世纪 谁来领风骚?」,终在「中生代导演转大人」中出现了「抛弃继承」的新世代宣言,杂志犹如见证了一场为期数年、从四年级到六年级的「世代思辨」。

要在短暂的工作时间内汲取消化廿年,固非易事,却也有种「吞服大补帖」的快感。回顾、再现历史之后,伴随而来的可能是叩问,也可能对当下生出一种清明,无论是什么,都足以成为继续前行的动力。诚挚邀请各位读者与我们纸上走一遭《表演艺术》杂志的时间之旅,唤起台上台下的私密回忆,也唤醒那支撑我们走到这里的,所谓初衷。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