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国乐团新任首席客席指挥阎惠昌。(国立台湾国乐团 提供)
企画特辑 Special 专访台湾国乐团新任首席客席指挥

阎惠昌 演绎本土精神 开展国际视野

知名指挥家阎惠昌,去年底首肯接任国立台湾国乐团(NCO)首席客席指挥,让指挥一职悬缺多时的团队如吃定心丸,并对未来充满期待!阎惠昌与NCO结缘多年,合作频密,他表示,乐团的名字就代表了它的定位,未来他也将带领乐团努力呈现「台湾的声音」,更期待在培养作曲家及指挥家方面,乐团能著力更多。

 

 

知名指挥家阎惠昌,去年底首肯接任国立台湾国乐团(NCO)首席客席指挥,让指挥一职悬缺多时的团队如吃定心丸,并对未来充满期待!阎惠昌与NCO结缘多年,合作频密,他表示,乐团的名字就代表了它的定位,未来他也将带领乐团努力呈现「台湾的声音」,更期待在培养作曲家及指挥家方面,乐团能著力更多。

 

 

阎惠昌,这是一个横跨两岸三地国乐界无人不晓的名字!他不仅涉足中西交响乐团指挥舞台,也积极创作音乐获得无数奖项。在一九八七年即获得中国首届专业评级授与国家一级指挥的荣耀,移居新加坡时,还受聘为知名唱片公司拿索斯(Naxos Records)音乐总监的职位。灌录的多张唱片,曾在台湾获得金鼎奖,而在中国指挥中央交响乐团与作曲家赵季平合作录制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黄河谣》、《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等影片乐曲也荣获中国及国际电影节大奖。个人成就外,他从一九九七年起担任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暨首席指挥,十多年的带领下,更是创下多个国乐历史的里程碑。如此显赫的人物应允担任国立台湾国乐团(NCO)首席客席指挥的消息一传出,团队莫不感到雀跃且士气大振!

「每一次的合作都是一种情感交流!」这句话道出了阎惠昌和NCO的特殊缘分。他一九九三年第一次到台湾,首度合作的乐团就是NCO。虽然事后乐团未能如愿地邀请他带团,却牵起了日后的频繁往来。今年终于能够签下合约,回首也将近有廿年的光阴。想起当年,阎惠昌印象深刻:「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十月三十日,刚好是蒋公诞辰,也是国际音乐节的闭幕音乐会。」那场音乐会难度高,几乎将国乐的经典乐曲都排在里面,挑战性大,但水准相当好。可喜的是,排练时间很充裕,三个礼拜下来的成果令人喜出望外,阎惠昌说:「那时有位非常活跃的BBS的评论人,笔名为DJ,中文名是林鼎章,他每年都会针对音乐会作一些评选。在演出完之后,他就对这场音乐会评价很高。表示『以前大都认为台湾的乐团不行,但现在看来不是。』后来那场表演就被评为年度是最佳音乐会,我也荣幸地被评为年度最佳指挥。」

在这荣耀的背后,团队的付出是艰辛的。当时房子低矮、局促不说,排练的场地旁是克难的办公室,然而团员就屈就于这个地方,并且主动地推动乐团事务,大伙儿的向心力与热情,让在场的他难以忘怀。而记忆中和NCO合作过多场音乐会,其中最独特的,就是一同演出过的《葬花吟》,他感动地说:「乐团出来的音乐与我之间产生出来的化学反应,是在一般乐团中很少有的。」

名为「台湾国乐团」 就要展现台湾的特色

台湾国乐团,必须要有什么样别于其他乐团的特色?阎惠昌明确指出:「它的名称就决定了它的定位!」从乐团本身出发,它代表的不是任何一个城市,而是要具有整个台湾的代表性,因此演奏的题材应该是以台湾的文化特点为主。但这也不是乐团的全部,只要在台湾这片土地所有的在地文化,都可以纳入艺术表演的范畴内,所以可以很城市、也可以很乡村。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来,代表台湾,不但要把台湾本土的精神演绎出来,同时要具有国际视野。究竟如何将台湾国乐在国际上扬声?要扬什么声?都是未来该努力的方向。

「既然是国家级的乐团,就该要有国家级的水准。」阎惠昌对团员赞誉有加,但就任后第一个要求,也是对他们提出:「希望在个人技术上加强,让NCO能够代表台湾的最高水准,并且当之无愧。」当然这并非短期内可以做到,然而在精致的排练与演奏会的呈现后,相信也能使得艺术上拥有饱满的质量。第二点,国乐容易使人有陈旧的联想,为此,乐团不仅要具有台湾浓厚的风味,更要紧扣时代,不能与人们脱节。就目前乐团的规模、编制、排练的条件、经费等等都有所短缺,但待二○一五年台湾戏剧艺术表演中心落成、乐团乔迁之后,将拥有专用的音乐厅、排练厅……硬体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也当使得乐团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节目规划令人期待  卅周年庆要「盘点过去,迎向未来」

一个乐团最主要的表现还是得透过音乐会,因此外界最想得知的,就是阎惠昌对新乐季的规划。尤其二○一四年适逢创团卅周年,更使得忠实乐迷们引颈祈盼。阎惠昌透露:「获得邀请时已经是去年年底了,二○一三年的节目基本上都已经底定,因此第一年我只能从旁协助。无论是出国巡演、录音等的计划,我都帮忙设计。在现有的音乐会中,如果可以配合,我都会尽力参与排练、并且聆听音乐会,随时给意见。」

虽然今年亲自执棒的机会很小,但反而给了他更多机会将重心放在策划明年的节目上。对此,他提出「盘点过去,迎向未来」的理念:「我的宗旨第一个是不忘过去,把过去重新盘点,将经典曲目制作重演,勾起大家共同的回忆。还有能够再度请过去合作过的音乐家,让所有人回家团圆。我近期也发出邀请,希望邀历任正式被委任的指挥回来合作演出,作为庆祝乐团的系列音乐会。」

教育也是阎惠昌一向关注的一块,特别是培养作曲家及指挥家。台湾的演奏人才、作曲人才、指挥人才,比起以前都有大幅增加:「我认为乐团的发展,火车头是作品,而掌握火车的人是指挥,因此在这两方面要下功夫。」他表示,对台湾文化有深入研究又对国乐有深度掌握的人,也都该被乐团重视。往后不管是指挥研习营、作曲比赛,他都愿意提供经验来举办。

西方也好奇的声音  国乐未来充满希望

在西方音乐全球化的强势中,西欧国家对交响乐团的熟悉度原本就高,而其他国家对交响乐团投注的资源则日益庞大,如此情势下,国乐团是否仍具有优势?阎惠昌乐观地说:「去年我应巴黎音乐学院邀请,成为第一个获邀讲座的华人音乐家,到这个欧洲最顶尖的学校讲的不是欧洲的音乐,而是比较中西乐团的异同、介绍国乐的架构、音色、代表曲目。这足以表示西方社会对国乐还是相当好奇!」而由于这样的热潮从未发生过,这事件还被入选为二○一二年香港的十大乐闻之一。

虽然曾接受上海记者访问,对方谈及对国乐走向国际非常悲观,然而他看到正面的想法是——西乐在世界上被广泛地采用,人们已经非常熟悉,无论是音列、调式等,以不同方式拆解、重新尝试已经到达了极致,于是他们急切地想要寻找新的音色。随著东方文化的崛起,那些具有个性的国乐器,与西方乐团配合时就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当他们听到大型国乐团,就会发现这样的团队既可以演绎西方的语言,也可以有东方的特色。由于音色、表现形式、演奏发声不同,于是带出一种异国情调的色彩,又熟悉又新鲜。

对作曲家来说,也带给了无限的刺激。他说:「有些欧洲人写的音乐比中国人还中国,但有些却是按照自己的音乐语法来写作,完全没有中国特点。这个结论,就如香港作曲家协会主席陈永华曾对香港中乐团演出做的评论:有些作曲家完全没有想到作品要特意追求中国风格,但他就是用最自然的、个人化的语言来创作,只是将乐团作为一种工具来表达自己,这标示著国乐团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犹如今天的钢琴,不是所有人都写欧洲风格的钢琴曲,而是自己的音乐。因此乐团将是全人类的、是国际化的工具。当不分国籍的作曲家,将国乐团的形式作为自己表现音乐的工具时,就是将来国乐团步向真正国际化的那天。」

放眼未来,阎惠昌以开放的心,将在地各民族文化用国乐发声;放眼国际,除了本地的音乐家之外,更计划请国际作曲家来台湾采风,用他们的眼光来表现台湾的音乐、风景、民情。期望结合同样隶属传艺中心的京剧团、豫剧团、音乐馆等等资源进行结合,而又能彰显国乐丰富的表现力;也不排除与香港中乐团互相借力助力……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时间却是短暂的。尊重先人为乐团打下的基础,阎惠昌已经有了长远的建议、架好了框架,为台湾国乐团领航。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台湾国乐团简介

台湾国乐团(NCO)是由国内国乐界菁英组成的国家级乐团,矢志探索传统、立足本土、拥抱当代,借由创作为台湾传统音乐扎根,用演出传递台湾美学品味,以提升台湾传统及当代音乐为目标,以国际为舞台,用醇厚的音乐深化台湾之美。

台湾国乐团前身为一九八四年教育部成立之「国立艺专实验国乐团」,以国家与文化、民族与音乐、理论与实务、教学与演奏等学术研究与发展为宗旨。二○○八年一月起由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代管,同年三月更名为「台湾国家国乐团」改隶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二○一二年五月因应文化部成立,正式更名为「台湾国乐团」,为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下辖之表演团队。

台湾国乐团的演出,融合戏剧、舞蹈、美术、诗歌、文学等各类元素,兼具创新与传统,多年来亦出版多张音乐CD专辑,二○一一年更荣获第廿二届传统暨艺术音乐金曲奖最佳民族音乐专辑奖(《台湾四季》)、最佳专辑包装奖(《心花儿开满年》),成果斐然。

全团亦致力于传统音乐之推广,每年均安排赴社区与校园进行慈善巡演,用传统音乐丰富国民的生活。长年担任国家文化外交的大使,演奏行迹远及欧洲、美洲及亚洲各大城市,传递动人的乐章。(李秋玫)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