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桥演艺区」建设中的「天桥艺术大厦」外观。(摄影 王泊)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天桥与天坛 西城与东城的竞与合

在上级政策推波助澜、文化产业成为新兴热门行业的大潮下,「文化圈地」与「文化地产」成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而由政府主导的开发案则更令人期待:北京有西城区的「天桥演艺区」,预计在廿年内建设五十座剧场;东城区则有「天坛演艺区」计划,预计在五年内新建卅四座剧院并改造廿七座剧院。

在上级政策推波助澜、文化产业成为新兴热门行业的大潮下,「文化圈地」与「文化地产」成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而由政府主导的开发案则更令人期待:北京有西城区的「天桥演艺区」,预计在廿年内建设五十座剧场;东城区则有「天坛演艺区」计划,预计在五年内新建卅四座剧院并改造廿七座剧院。

中国的「十二五」(2011-2015)规画建议中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诉求,影响所及,中国各地对文化建设的呼声与计划风起云涌,成了不可遏止之势。从经济建设回归文化建设绝对是好事,但文化这件事由上拉拔,而非一般人因自觉而生的需求,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特殊的景象。

在表演艺术方面,首先是各个具规模的城市几乎都提出了建设剧院的计划,而且都往演出所谓「高雅艺术」的大型剧院发展。悲观一点想,在市民并没有习惯买票看表演的城市,观众从哪里来?在剧院管理人才及观念衔接不及时,是不是就成了蚊子馆?在节目规画不到位的情况之下,「高雅」剧院会不会成了晚会和同乐会的场所?但相反地,乐观地看,硬体先行的好处就是,需求明显地摆在那儿,培养观众、培育管理人才和为剧院的形象定位都成了钢性需求,反而可能促进剧院管理界的良性发展。

东西城区各有演艺开发计划

文化需要空间,盖剧院需要地,文化大发展坐实了「文化圈地」与「文化地产」这两个名词,这两者的出发点都是正向的,因为文化让地域更具有特点,让住宅或商办更具有质感,对于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与涵养市民的文化修养有著绝对的助益,只是,好的诉求并非都能得到好的结果。以北京为例,两千多万的人口生活著,自然寸土寸金,地产开发商唯有以文化之名才可能圈得到地,住或商与文化结合,形成文化地产。这几年,中国的文化产业是新兴热门行业,但大多不是由地产开发商主导就是政府委托他们开发,其结果往往因复杂的利益纠葛而不如预期。因此,同样的文化地产概念,少数由政府主导的开发案则令人期待,如北京西城区的「天桥演艺区」。

「天桥演艺区」提出了廿年的建设计划,分为「起步区」(至二○一五年)、「核心区」(至二○二○年)和「幅射区」(至二○三○年)三期,完成时,以天桥为核心,整个西城区将成为文商旅结合、具有国际水准的首都演艺中心区。第一期计划里,由小商品市场修整改建而成的天桥艺术大厦将于今年六月启用,这是天桥演艺区的商务办公中心,将聚集演艺相关机构和核心企业,并成为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及公共服务的平台。天桥艺术中心将于二○一五年建成开幕,共有一大一中二小四个剧场,以现代时尚为定位,容纳各种类型的表演。至第三期计划完成时,西城区将建成至少五十个剧场,成为名符其实的演艺集聚区。

无独有偶,紧邻的东城区在北京市政府主导下,二○一二年五月与港中旅集团签订「天坛演艺区」的建设合约,于五年之内,在北京东南二环内核心城区里,新建卅四座剧院,改造廿七座剧院,形成一个剧院集群及演艺人才集群,并成为中国首个中央文化商务产业集群区。

上百剧场的蓬勃远景

「天桥演艺区」以「北京的天桥,世界的舞台」为口号,首张支票即将兑现,初步成果即将面临检验;而「天坛演艺区」曾以「看戏到东城」为号召,但规画概念目前仍停留在规画者的脑子里,只闻楼梯响,无从闻问,希望它是弦上未发之箭。想像数年之后,占地仅仅千分之五,人口仅有百分之十的西城与东城两区内的剧场数(约一百座)将占北京表演场地的半数,演艺的产值至少占北京市的八成以上,这是何等的荣景?

天桥与天坛两个演艺区将如何以各自的特质竞争?如何分进合击在演艺市场上各自发挥潜力?同时,如前所述,硬体建设是否能成为带动产业良性发展的领头羊?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