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利剧院外观,保利剧院管理公司即设于此。(王泊 摄)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直营或加盟? 剧院院线遍地开花

因幅员辽阔市场广大,中国的剧院经营也独特地形成了「院线」模式,这个模式在中国也至少具备三种类型:一是剧院本身发展出来的院线,二是演出经纪公司自行成立的院线,三是比较松散的联盟或院线。但表演艺术界的生态复杂,院线效益的显现恐不是这几年之内看得到的。

因幅员辽阔市场广大,中国的剧院经营也独特地形成了「院线」模式,这个模式在中国也至少具备三种类型:一是剧院本身发展出来的院线,二是演出经纪公司自行成立的院线,三是比较松散的联盟或院线。但表演艺术界的生态复杂,院线效益的显现恐不是这几年之内看得到的。

今年五月廿三日,江苏省宜兴市政府与保利剧院管理公司签订了「宜兴大剧院委托经营管理合同」,宜兴大剧院正式成为保利集团在长三角区域管理的第十一家剧院,也成为保利院线旗下第廿九家剧院。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新闻,但却不得不让人对中国艺文演出的剧院形成院线这个现象感到好奇。

「院线」有三种模式

提到「院线」,直接想到的是电影院线,因为不论是过去的胶卷或是现在的数位化媒体,电影都可以用复制的方式同时在不同的地方放映,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表演艺术的精髓在现场,无法复制,在中国演出「高雅艺术」的剧院形成院线所指向的因此是不同的效益。同时,「院线」这个概念在中国是多义的,依目前看到的情况大致可整理成下列三种:

一是剧院本身形成的剧院院线,这其中又有分别。以「保利院线」为例,它有著几乎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剧院院线经营模式,到今年五月为止,保利院线总共拥有廿九家剧院,其中只有三家非100%控股,但仍有掌控著相当的主导权。因应这样几乎全部自主营运的院线,保利集团成立了保利剧院管理公司,以中央厨房的概念来经营管理院线,不但经营管理人员是由管理公司外派,节目内容的规画及派发也占了大约80%的主导权,真正实现经营、管理、规画与服务的一体化,这在全世界都难找到类似的例子。相对于保利院线,隶属于中国文化部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中演院线」同样拥有近卅家剧院,但不同的是,中演院线直接控制的只有五家剧院,其他都属于加盟性质,而这五家直营剧院尚在努力朝系统化管理的路上走。除了保利和中演这两条具相当规模的院线之外,中国国家话剧院也努力地开发自己的专属院线,目前除了自营的国话剧场、国话小剧场和国话先锋剧场之外,也正逐步建立以全国为范围的「国话院线」加盟剧场群。

相对于保利、中演与国话这三个背后都有政府支撑的大型集团,规模无法比拟,纯民营的木马剧场也并未示弱,除了在北京已经营颇有特色的木马剧场之外,在杭州也建了另一匹木马,预计今年暑假开幕使用,逐步扩展自己在小剧场领域的影响力。

二是演出经纪公司自行成立的院线,例如北京哲腾文化就在今年成立了自己的「哲腾演出运营院线」,这是结合节目经营和友好剧场群,以集体采购的方式所形成的院线型态,这是因应中国幅员广大与目前小剧场生态所采取之有效的剧目经营方式,也可谓一种中国特色的营运方式。

三则是比较松散的联盟或院线,以北京为例,二○一一年十二月成立的首都剧场联盟结合了北京大部分的场馆,目的在力推精品佳作、惠民、搭建资讯平台、共用资源、发挥规模优势、优化剧院环境并提供优质服务。另一于去年底成立的北京小剧场戏剧联盟则结合了廿二家剧场和卅多个剧团,同样以资源共用、共推戏剧佳作为目标,并发表「自律公约」,期能改善剧场圈生态。这两个联盟都是由北京文化主管机关主导成立,但目前效果尚未显现,有待后续观察。

政府致力推展「院线」经营

中国文化部在去年二月廿日公布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特别提到对文艺演出院线的建设,目的是打破地域界限、市场分割,降低演出流通成本,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实现演艺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高科技化。「倍增计划」同时明确定下了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将打造十家左右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硬体的目标达成看来不是问题,但表演艺术界的生态复杂,院线效益的显现恐不是这几年之内看得到的。

院线或联盟的好处在于资源共用、资讯联通,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但同时也不得让人担心它的弊病,因为当院线或联盟经营良善时,表演团体就相形显得弱势了,如何避免小虾米与大鲸鱼的对峙,如何保障艺术创作不被商业运作垄断,或许是当下就该未雨绸缪的。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