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剧场的观摩展演,今年更配合市民话剧大赛,邀请香港、台北、北京及上海市等四部原创新作加盟「华语小剧场」单元。(摄影 李翠芝)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首届「市民话剧大赛」 在地风景精采入戏

上海戏剧谷自二○一一年开始推动「市民剧场」,吸引了各区县的戏剧爱好者踊跃参与,今年更举办首届「市民话剧大赛」,鼓励市民以发生在沪的身边人事为素材进行创作,反映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而配合比赛,「市民剧场」观摩展演也扩大邀请香港、台北、北京的演出参与,使市民足不出「沪」,便可尽收四城五剧的混搭艺术盛会。

上海戏剧谷自二○一一年开始推动「市民剧场」,吸引了各区县的戏剧爱好者踊跃参与,今年更举办首届「市民话剧大赛」,鼓励市民以发生在沪的身边人事为素材进行创作,反映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而配合比赛,「市民剧场」观摩展演也扩大邀请香港、台北、北京的演出参与,使市民足不出「沪」,便可尽收四城五剧的混搭艺术盛会。

四月的上海总是忙碌且热闹,主要的表演奖项,多都在此时发布,除了票房和口碑之外,能受到评审的青睐和肯定,也是检验演出成果的手段之一。今年静安区「壹戏剧大赏」的得奖名单,将触角延伸到更多城市(北京和深圳)的演出范围项目,入围中的剧目,你看了其中的几部戏,可说明了该剧目的巡演影响程度,也可以判定你究竟是否够格当一名戏剧的铁杆粉丝。今年的得奖作品,似乎以大戏大制作大明星见长,这种复制影视创作的规模,逐渐成为剧场制作的主流样态,全球首演加上全国巡演,新型的营利模式浮上台面,挤压了中小剧场的演出市场,挑战著剧场实验创作的生存方向。

零门槛的市民剧场

盛典的光芒淡去,年度华丽的转身后,戏剧谷在原有「市民剧场」的基础上,推出了首届「市民话剧大赛」,这是源自推动文化建设而形成的公益品牌项目,自二○一一年举办以来,吸引了各区县的戏剧爱好者,共享这一场文化飨宴。市民剧场主打零门槛剧场、市民大舞台的特色文化服务,首届的话剧大赛,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区县选拔和竞赛,鼓励市民以发生在沪的身边人事为素材进行提炼和加工创作,并充分利用在地资源如名人轶事、历史风情、市井生活、文化特色等,以戏剧为媒介,反映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形式限定在话剧、音乐剧和音乐话剧三类,长度卅分钟左右,将自区县、行业系统、驻沪部队、市直属机关入选决赛的团队中,评选出卅支优秀剧目,另有若干单项奖目,由五十名专业评审和社会学者、市民代表组成的评委库,从中抽取再组成赛事评委会,和壹戏剧大赏的评选有异曲同工之妙。

华语四城 人文关照

市民剧场的观摩展演,自世博年启动,由原来的京沪两地为主力,从而引进香港增至三城;今年更配合市民话剧大赛,鼓励大家更多更好的参与,邀请香港艺穗民化节《期限》、台北国际艺穗节《美味型男》、北京青年国际戏剧节《合伙人》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人民警察》的四部原创新作加盟「华语小剧场」单元。此外还推出戏剧实验场《玉禅师》、市民戏剧面面谈主创演后谈等活动,领略华语城市各具特质的文化风貌和市民戏剧的多样色彩,使市民足不出「沪」,尽收四城五剧的混搭艺术盛会。

华语小剧场的四出剧,内容贴近社会现实和大众生活,聚焦普通人的个体生命价值,既包容地域文化的差异,也体现戏剧精神的开放与人文情感。其中来自北京的《合伙人》,妙趣横生却发人深省,一幕幕惊险刺激的寻宝过程,集结了各种准卖座的商业元素,被观众称为舞台版的《人在冏途》,开启了一扇民国公路戏剧传统风景;超越剧场演出的《期限》,以绑架和失踪切入,虽然是香港民间戏剧的原创作品,带给观者的共鸣,远比现实题材的《人民警察》更具深意的人性思考,全剧以粤语演出,演出后的热情互动座谈,显示沟通的障碍不在于形式,而是寻找到心灵感染力的核心。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