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位文化发展的导演沛赫新作《回复:瓦登湖》,以「数位化」舞台、电子音效及人造影像投影的现代感演出,来回应作家梭罗在结束森林隐居后写下的作品《湖滨散记》,颇受好评。除了科技感很强,但形式上仍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过于挑战大家耐力的革命手法,如诗如画且出人意外地毫不冷场,大家都看得懂又留有各自解读的空间。
数位科技为现代生活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常常令人又爱又恨,而在艺术创作领域所引起的探索或争议也是不曾止息。事实上,的确有愈来愈多的剧场导演运用数位影音,或是让它成为「舞台语言」之一,或是用来丰富演出,微妙处往往在于如何与科技这位大力士有机互动并产生正面加乘,而非稍不留意就让作品被潜在性的侵入者给吞噬了。
长久以来关注数位文化发展的导演沛赫(Jean-François Peyret)新作《回复:瓦登湖》Re: Walden一月在巴黎演出以来颇受好评,他以「数位化」舞台、电子音效及人造影像投影的现代感演出,来回应作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在结束森林隐居后写下的作品。
科技再现瓦登湖之美
一八四五年时,廿七岁的梭罗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的瓦登湖旁盖了个小木屋,单独生活两年多,并在重回文明生活后以七年的时间写下这段经验:《湖滨散记》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这本书后来被誉为绿色书写的经典,成了所有想与大自然重拾亲密关系的人们的梦想。而导演作品向来不以现成剧本或叙事主题为出发的沛赫,一直很想把梭罗经历过的「人在大自然里的深刻体会」搬上舞台,于是他找了几个演员,音乐家、音响设计及影像设计各一名,一起进行创作,尝试把表演空间变成森林湖畔外,还希望呈现网路互动的概念;二○一○年起从即兴、开放式工作坊、声音演出、装置展览的举行直到今年一月,在所有元素都发展成熟后,于巴黎廿区的国立小丘剧院(Théâtre de la Colline)演出。
呈现文字作品里本来就有的「表演形式」一直是沛赫导演擅常的,除此之外,《回复:瓦登湖》演出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它的对比性:由数位影音来演出大自然,演员就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以人工合成的声音,间或独白、间或与字句投影进行互动演出,舞台下缘则是六台负责技术操控的电脑;演出空间里只有四个演员是真正有血有肉的「有机体」,但在多方包围及网路概念下,仿佛这几个人的存在也变得似真似假,「影像跟真人演员间的互相影响及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深深让我著迷。」沛赫说。
让人看得自在的数位演出
这个多方操纵下呈现的虚拟时空,是几年来跨国合作的成果,主要参与机构包括了美国实验媒体及表演艺术中心(Experimental Media and Performing Arts Center,简称EMPAC),及位于法国北部、专攻高阶影像制作的费斯诺学校(Ecole du Fresnoy)。关于《回复:瓦登湖》的广受喜爱,有不少评论认为它除了制作严谨、创作发展也很有趣外,就演出内容来说的确很科技化,但形式上仍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过于挑战大家耐力的革命手法,简言之:如诗如画且出人意外地毫不冷场,大家都看得懂又留有各自解读的空间。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担心数位影音的广泛运用会造成演出过于写实、物质化,以至剥夺想像空间, 但大部分的人目前最感兴趣的应该是:如何运用及什么时候用。至于「为什么要用」,对今年已经六十八岁的导演沛赫来说显然不是个问题,他说:「数位影音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我为什么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