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上)
专栏 Columns

大(上)

谁不想要格局大呢?谁不希望作品大器?蔡明亮的《爱情万岁》、侯孝贤《海上花》、李安自己的《断背山》,在制作过程中有想过格局要大这件事吗?有可能因为想要格局大,作品格局就会变大吗?曾经在过程中作了格局要大的决定后,有效吗?结果是不是格局反而小了?一直盖「大」剧场,剧场生态、格局、票房、观众就会变大吗?政府期望国际化的文化政策,是否反而削弱了文化的根基和成为所谓国际化的创作潜质?

谁不想要格局大呢?谁不希望作品大器?蔡明亮的《爱情万岁》、侯孝贤《海上花》、李安自己的《断背山》,在制作过程中有想过格局要大这件事吗?有可能因为想要格局大,作品格局就会变大吗?曾经在过程中作了格局要大的决定后,有效吗?结果是不是格局反而小了?一直盖「大」剧场,剧场生态、格局、票房、观众就会变大吗?政府期望国际化的文化政策,是否反而削弱了文化的根基和成为所谓国际化的创作潜质?

大,是一块站立的人形立牌。

坊间有三种解释:一是这人形看起来一副顶天立地,很有担当的大人样,人既然是万物之灵,所以《说文解字》曰:「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我想,这应该是从字义往回推的心理想像和解释,许慎已经不是第一次犯这种错了;第二个说法,比较日常生活,如果我问你:「地球有多大?」你可能会手脚一起比出「大」的姿势,不过甲骨文的「大」,双臂其实没有平伸到现在楷书如此虚张声势的嚣张模样;最后一个是我觉得比较合理和完整的解释,得先从「人」来看,是侧面弯著腰,手垂著好像正在播种或拔草很忙碌的劳动者的形象,「人」原来的意思是被统治的庶民,而「大」呢,则是站著旁边无所事事,盯著这些人的大人。「大」是跟权力有关的上位者,想想看连续剧常出现的朝廷场景,正面站著皇帝,旁边两排侧面弯腰行礼的朝臣们,一个正面,一群侧面。

谁不想要格局大?

近年来,或许因为所谓的中国崛起,开始担心不管是经济或政治上要被大中国统治了,气虚的台湾开始提到格局要大、视野要大、要有国际观、要大器,去年因「金马五十」回台湾的李安谈到格局的议题也流行了一阵子,当然也相对地会提到许多台湾作品里的小情小爱小确幸。但是,谁不想要格局大呢?谁不希望作品大器?蔡明亮的《爱情万岁》、侯孝贤《海上花》、李安自己的《断背山》,在制作过程中有想过格局要大这件事吗?有可能因为想要格局大,作品格局就会变大吗?曾经在过程中作了格局要大的决定后,有效吗?结果是不是格局反而小了?一直盖「大」剧场,剧场生态、格局、票房、观众就会变大吗?政府期望国际化的文化政策,是否反而削弱了文化的根基和成为所谓国际化的创作潜质?

的确,谈「大」,很爽,但真正要爽,需要的是技巧和策略,一但有技巧和策略,「大」就不是重点,是包含「大」的「爽」(注1)。谈量体的大常会忽略品质,文化大革命时期每日超现实的生产数量公告,结果打挂了已经无法再生的传统精致文化和手工;眼睛遥望虚拟的目标,只会被身边的车撞摊,法国大革命美丽的口号,却带来持续的混乱,结果是美国默默地实验出了民主制度。这些一直谈著高潮却连爱抚都不懂的大人们也挺悲哀的,在众人的眼光之下又不得不丢一些远大的目标,经济的思维又不得不列出数字的大,大的想像真的很爽啊,但这爽可以撑很久吗?这仅只于嘴砲的爽,可能连寒冬里那一泡尿的颤抖都不如吧。

最僵化最歪斜的大人姿态

关于「大」还有很多错误的想像:小不是为了大作准备,大不是小的未来;大人不是没有小孩的心态,小孩也不见得比大人幼稚。大,如同一开始的甲骨文,是沾满了官方的色彩,千年不变,源远流长,是推销主流价值观最正面的政府官员,是禁止吸烟的人形立牌,是教导小孩要正面思考,但却是最僵化最歪斜的大人姿态,小人(注2)们侧著身弯著腰低著头忙著大人们交待的一堆杂事,匆匆忙忙之间忘了思考,忘了反抗。

大,很Man,但要Man得到位,很难。其实上面这几段离题了,这期想写「大」是因为在过年期间,突然想到军中遇到的两位大哥和相对许多俗仔的事情,根本不是要谈创作或是剧场的大或小,原本这些文诌诌的讨论只想写一段草草带过,但糟糕黏腻的剧场职业症和中年的内分泌失调,一开始谈,就把大哥抛到脑后,很对不起大哥,决定下一期再请大哥回到正轨。(待续)

 

注:

  1. 爽里的xx,有人认为是衣服透气的纤维,很凉爽的意思。另一种解释是很多只骚痒的手,在金文里这字还配上一个大笑的嘴。
  2. 小人一开始亦是指庶民,当初只有贵族可以接受教育,自从孔子有教无类普及知识后,反观这些贵族更像是无知的小人,小人才有卑鄙之人的意义。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