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稻埕环境成为柯智豪的音乐DNA。(登曼波 摄)
焦点专题 Focus 艺游大稻埕 戏窟迎春/老街新人物 音乐设计

柯智豪 五代在地扎根 一砖一瓦如数家珍

家族扎根大稻埕已经五代,音乐设计柯智豪可说对此地的一砖一瓦如数家珍,那些历史的过往风华,沧海桑田的高楼起落,都是他口中说不完的故事涌泉。而生长的传统环境也成为他的音乐DNA,有时也想短暂抛下包袱,换种音乐语法,「但大稻埕给我的影响已经长在身上,拿不掉的。」

家族扎根大稻埕已经五代,音乐设计柯智豪可说对此地的一砖一瓦如数家珍,那些历史的过往风华,沧海桑田的高楼起落,都是他口中说不完的故事涌泉。而生长的传统环境也成为他的音乐DNA,有时也想短暂抛下包袱,换种音乐语法,「但大稻埕给我的影响已经长在身上,拿不掉的。」

柯家从清朝起定居此地,街坊邻居不是亲戚就是朋友,有名的金仙鱼丸老板正是柯智豪的国小同学,「这边地域连结性强,彼此关心的细节很多,小道消息也不少,那种消息灵通的感觉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家族在此已经五代,爸妈是十岁就认识彼此的在地人。如果要柯智豪边走边介绍绝对要放慢脚步,因为他知道的细节太多,甚至屋瓦墙砖都有故事可说。走街串巷,是他最爱的玩法,让故事沿路开枝散叶彼此勾勒,彼此引领,指屋指路也比划出世代风华。

酒店和剧场是认识大稻埕的切入点

柯智豪的「阿祖」是大稻埕最早几位中医师之一,人称「清风师」的林清风,他把最小的小孩交给弟弟照顾,也就是柯智豪的外公。「我外公后来当上中山分局局长,还曾在二二八事件被抓走一年,回来腿都瘸了。」从小和外公关系好,听故事听历史也耳闻不少风云人物事迹,「可能是大时代的关系,好像那一代的人都做过很伟大的事,换到现在其实也很平凡。谁会知道地方分局局长的名字啊!但那个时代就是不一样。」

柯智豪特别提及酒店和剧场文化,称是了解大稻埕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外公为了要顾人脉而且商界力量也强,身为局长的他插股了好几家酒店,当时酒店和现在不同,可能有点艺妓的感觉吧。听外公说,他们当年是扛好几布袋的钱去酒家,哗啦洒在地毯上叫小姐脱光光去滚钱,身上黏多少就拿多少。」当时的永乐町酒家多,民乐路更是热闹非凡,「以前日本人或商人坐火车来这,先在圆环附近谈生意,所以那边比较多『文』的店,接著再来永乐町玩小姐,中意的小姐就带出场,民乐街往北走有很多餐厅可以『二次会』,吃点小菜再喝几杯,最后直达北投泡温泉。」

由于贸易鼎盛又是港边城市,许多知名企业行号发迹于此,经济热络、生活富庶之后,文化娱乐项目当然就五花八门地蓬勃起来,「永乐座、第一剧场都是我们当年看戏看电影的地方,还有很多唱片公司和歌手也从这出道。」台北本来是座面河城市,直到国民政府来台,改朝换代盖起河堤才变成背河城市。也因此迪化街许多房子都很长,一端为了方便下货所以紧邻河边,靠迪化街一端则开店铺,当然,后来港口淤塞之后,河也愈退愈后面,但曾经最热闹最纸醉金迷的地方就是河边,茶馆,玫瑰园,尤其是酒店。

当年酒店玩法不同,加上外公经营了好几家酒店,柯智豪从小听闻许多前辈逸事,「认识艺术家当然首先是靠他的作品,但如果知道艺术家创作的背景,平常混哪喝茶、混哪写作,细节就会帮助传奇更具体、更亲切。」

传统就是他的音乐DNA

音乐创作上很大一部分跟传统题材密切相关,从交工、好客乐队到陈明章或林强,合作对象本身也是音乐知识雄厚,大家各自背著成长包袱上马,相遇然后分享彼此激荡。虽然,有时也想短暂抛下包袱,换种音乐语法,「但大稻埕给我的影响已经长在身上,拿不掉的。」从流行乐、电音、剧场配乐到最近制作的原住民歌手巴奈专辑,视合作对象改变作风同时自省本身的传统血肉,「之前跟莎妹做『一桌二椅』,我用了一堆锣鼓点和传统乐器做声响,要不是从小看戏,我根本不知道文武场怎么分。」指著城隍庙,他说:「因为我家就住这对面,想不看野台戏都不行啊。」

迪化街从大稻埕港口划分南北两半,北区主卖生活用品,南区则攻贸易实业,「其实大稻埕很大,从中山北路到中正纪念堂都是。如同其他国际都会,这里也曾是外国人群聚社交的地方。靠港下船的南洋水手、驻扎台北的美军或搭火车北上的日本商人。当时,许多店家为了生意学了那卡西,为了赚美国人的钱去学美国音乐,在讨生活的过程中,谁也没料到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譬如原本做布的花王,譬如原本开豆浆店的莱尔富,这些那卡西乐师开出台湾音乐的新路。「甚至有些人没地方练团,只好开冰库来用,鼓手都会愈打愈快,因为实在太冷了!」柯智豪笑说:「很多交流就在生活中出现,今天的庙公都会说日文了。」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行家带路

企业发迹「鸡母穴」  长窗幽幽「细姨区」

和柯智豪约在便利商店门口见面,谈及私房景点他就从此地聊起,「这家莱尔富是莱尔富的总店,本来只是一对夫妻开的、一家小小的豆浆店,后来转作面包,生意不错开起了牧场,愈做愈大变成光泉企业,最后就是莱尔富。」所以大家也叫这一区「鸡母穴」,因为有太多知名企业发迹于此。

「荣星幼稚园也可以去看看,他本来是辜家大宅,从房子一路延伸河边都是玫瑰园。后来马路开挖把玫瑰园挖掉,大牌楼也改成幼稚园。」但那里并非观光客主要会去的地方,若有交通工具移动会更方便。「往台北桥另一边去比较有看头,迪化街北段有很多老房子,不是迪化街这边都更新盖的,是真的老房子。」房子其实有很多细节可看,譬如窗户,「通常有两种系统,普通的房子窗户比较大,但有一种房子给细姨住的,窗户都很细长、打不太开。迪化街后面有一个细姨区,房子都很漂亮。」(陶维均)

Authors
作者